
夏末秋初,大概是最适合去音乐节的季节吧。
音乐节具有的娱乐性、沉浸式特质,不仅让身为乐迷的观众趋之若鹜,亦是普罗大众追逐的生活方式热点。
不管是音乐爱好者、看客,或只是寻求热闹来消磨时光的“爱热闹”分子,都能在分门别类的音乐节中寻得专属于自己的一份快乐收获。
花儿少年的乌托邦
标榜着“音乐与艺术结合”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Woodstock Rock Festival)成立于1969年,以“和平、反战、博爱、平等”的主题,成为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与反文化浪潮中一个最具代表性的符号。人们在这里打破束缚与规则,想要拥有完全的自由。三天的活动让年轻人们记住了单纯、自由的摇滚世界,记住了伍德斯托克精神,而后举办的各种音乐节活动也都是想要继承与实践这种精神。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热爱这场规模盛大的音乐节:嬉皮士们是它真诚的信徒,但反对者把它看作一个天真的笑话。这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李安拍摄的电影中——他曾经在2009年以电影《制造伍德斯托克》来纪念这场音乐节,但这部影片较少被提及。原因可想而知——这是一场少数人的盛宴。
但不可否认的是,吸引了45万观众的伍德斯托克是历史上一个最不同寻常的辉煌,它代表了音乐节的初衷。莫里斯·迪克斯坦(Morris Dickstein)曾在《伊甸园之门》里写道:只有一次,音乐拯救了世界,那就是伍德斯托克。它在后来也变成了一个艺术家聚居的村落,成为了一个纯粹的放松之地。
思想圆桌
虽然目前的音乐节市场逐渐有同质化的趋势,但仍有不少音乐节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品牌文化以及精神主旨在业界拥有着良好的口碑与地位。
话题市场西南偏南(South By Southwest)简称“SXSW”,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围绕音乐、电影、艺术及科技创意等主题开展的活动盛事。
SXSW的包容性是极强的——品牌宣传、创意活动到处可见。世界上各种热门话题也都会在这里出现——从大数据、3D打印、比特币,到太空探索、基因测序;而现在家喻户晓的Twitter、Siri、Meerkat等也是从这里开始,开创了属于自己的神话。
艺术地标 美国加州的科切拉(The Coachella Valley Musicand Arts Festival)音乐艺术节会和很多艺术家合作,来打造音乐节场地,给观众提供了一场视觉盛宴——每年都会流出可看性很高的街拍照,并已经成为了时装周之外的另一个必去之地。
例如, 艺术家西蒙·维加(Simon Vega)就带来了他的《第三世界空间站》雕塑作品,对社会经济和两极分化进行了思考。
在音乐节上,艺术家在展示自己作品的同时,为观众提供了新的、有趣的音乐活动空间,给音乐节带来了更多活力。
沙漠、暴雨,或是富士山下
相比于普普通通的演出环境,人们对在自然环境中举办的音乐节更情有独钟。极具艺术氛围的环境亦赋予了娱乐活动一种全新的视野,这样别致而具有心意的音乐节渐渐深得人心。
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Glastonbury Festival)每年吸引超过10万人纷至沓来,参与者一定会遭遇它那出名的泥地环境。“艰难险阻”的特殊地貌是它的一大特色,更是不可多得的珍贵经历。
举办在沙漠里的科切拉音乐节(Coachella)演出阵容声势浩大,每年都吸引了大批乐迷参与。即便喝下风沙,也要用双脚去感受音乐融入自然环境中的双重魅力。
富士摇滚音乐节(Fuji Rock)设立在远离城市喧嚣的空灵山谷中,多数乐迷们会选择带上野营的必备品,在这里扎营度过三天惬意的露营时光。富士山旁的山谷似是一个天然的共鸣箱,不论是在遮阳蔽日的帐篷里,还是置身于蔚蓝的天空下,环绕在其中的美妙音乐无处不在,柔软地贴服于听众的身心。清晨薄雾会笼罩在山间,音乐不分昼夜地回荡在纯然的山间。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