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离感受数码全幅单反的魅力

  自从进入数码影像时代之后,数码相机一直沿着两个大的方向在发展:一类是追求轻巧与方便携带的卡片数码相机,这类相机以满足人们日常应用和方便携带为最主要的目标;而另一类就是以画质为诉求,更大的CCD,更好的光学表现,更高的ISO感光度以及更广泛的色彩范围与宽容度,这类产品的代表就是数码单镜头反光相机(俗称单反)。单反相机除了有着比卡片机更好的光学表现之外,更重要的是它在功能与可操作性方面更符合玩家的口味。在经过了两年井喷式的发展之后,单反相机已经从职业摄影师的装备,变成了很多平凡人手中的玩物……

  现在新一轮更大尺寸传感器的全画幅单反相机之争已经拉开了帷幕,所谓“全画幅”就是指传统银盐胶卷 36mm× 24mm的感光尺寸,更大的感光面积一则可以提高成像的细节,二则为更高像素数提供了可能。在全画幅上面,还有感光面积更大的数码机背,不过那种设备的价格都是数以十万计的,普通人极少问津。在大众消费者看来,全画幅产品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终极选择”。这次我们微型计算机评测室在第一时间为大家带来了其中的两款重量级产品—— Nikon D700与SONY α900。

  参赛选手介绍

  Nikon D700数码单反相机

  Nikon D700数码单反相机是 Nikon家族继旗舰机型 D3之后,发布的第二款搭载全画幅传感器的数码单反相机,也是第一款面向摄影爱好者和大众用户的全幅机型。 D700在机身设计以及按键布局上继承了其前身 D300的诸多元素,金属骨架的机身、专业的功能拨盘以及日趋成熟的背部按键布局。有所不同的是,这次 D700搭载了全画幅的图像传感器,所以机顶五棱镜的体积要大很多,再加上 Nikon将内置闪光灯也塞了进去,所以D700的“额头”显得格外宽大;不过很多资深玩家认为内置闪光灯可以给日常拍摄提供很多便利,正所谓“聊胜于无”。

  为了保证与以往APS-C画幅镜头 (尼康的DX镜头系列)的兼容性,D700可以自动识别FX(全幅)与DX(A PS-C画幅)两种镜头——当接上DX镜头时,机器会自动切换到DX模式,以免出片时在图像边缘出现黑圈。不过很少有用户在购买了全幅产品后还会用到DX镜头(使用DX镜头后像场和出片尺寸都会降低),Nikon的这种设计只是为DX镜头的用户提供一个万不得已的备选方案。通过扩展的方式,D700可以使用到 ISO 25600的超高感光度,即便在光线非常差的环境中,也可以捕捉到被拍摄物体的轮廓;但如果用户对细节要求较高的话,那么超高 ISO的意义并不是很大。

  在选择测试镜头时,我们使用了尼克尔 (Nik kor)的 AF-S Nikkor 24-70mm F/2.8G ED镜头(以下简称 24-70mm F/2.8G)。这枚镜头拥有良好的成像表现,而且 24-70mm是摄影爱好者最为理想和常用的焦段。

  SONY α900数码单反相机

  α900是SONY推出的第一款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也是当前SONYα家族的旗舰机型。在设计理念上, SONY依然延续着非常亲民的风格,简单的功能拨盘,以及丰富的背部按钮调节功能,再配上功能丰富的 LCD菜单(主显示屏 ),即便是没有多少摄影基础的新用户也能够轻松上手。 SONY α900机身右肩上的 LCD参数指示功能非常简单,仅能够显示光圈、快门以及当前模式等几个简单选项——这种设计对新用户非常有利,而对高级用户来说如果想看到更多的参数,就只有打开背后的主LCD。在整体造型上,SONY α900的机身显得非常硬朗,虽然拥有分明的线条但拿在手中却手感舒适,也很有质感。

  α900的目镜取景器比 D700提供了更大的视野率和放大倍数,这样一来就意味着需要更大体积的五棱镜, SONY的工程师们采用了一个“曲线救国”的办法,即通过选用折射率更高的玻璃材料在缩小体积和更大的视野之间取得平衡。与大多数高端全幅相机相同, SONY α900并没有加入内置闪光灯的设计——据 SONY工程师介绍,去掉内置复杂的闪光灯周边电路之后可以明显增加产品的坚固程度,而且专业摄影用户更喜欢使用功率强劲且功能更为丰富的外置闪光灯。

  α900有两个最大的亮点值得大家去关注。首先是传感器拥有超高的像素,α900可以输出2460万像素的超高分辨率照片,这是目前在所有量产的数码单反相机中最高的;第二个是在全画幅 (36mm×24mm)尺寸上实现了传感器防抖技术,这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技术,要知道以往想要精确控制大尺寸传感器器件的运动是非常困难的—— SONY公司在其技术资料上宣称,α 900的机身防抖技术可以让快门速度下降 4档(但在实际使用中要因具体的情况而异 )。

  在测试镜头的搭配上,我们挑选了卡尔 ·蔡司的 Vario-Sonnar T* 24-70mm F2.8 ZA SSM镜头,这是α家族中画质最好的镜头之一,也是最令 SONY粉丝们心仪的一枚镜头 (下文中简称 24-70mm F/2.8镜头)。

  从支持的ISO感光范围来看,D700要高出α900很多,而且实际表现上 D700要优于α 900。其中的原因在于感光元器件尺寸相当的情况下,α 900的像素分辨率比 D700高了一倍还多,折算下来,α 900每个像素点的有效面积只有 D700的一半不到,这是造成α 900噪点控制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为此 SONY专门加入了二次降噪处理技术,但即便这样也无法完全弥补硬件上的差异。看来提高像素的同时,有所得也必有所失。

  Nikon D700与24-70mm/F2.8G镜头搭配时,锐度非常高,而且可以很好的再现各种复杂场景的细节。在左边这张图片中,模特的肤色还原非常真实,黑色的衣服与白色的背景之间虽然反差非常大,但依然非常协调并没有紫边等现象出现;但是 Nikon相机的曝光宽容度较低,从黑到白的过度非常少,这样在拍摄一些对比非常大的场景时很容易曝光不足或者过曝。右边是 100%大小的截图,我们可以看到树叶的细节表现以及在阳光直射下树叶呈现出一种淡淡的黄色,颜色的细节把握非常到位。

  或许α900最值得炫耀的地方就在于其超高的像素数,这样一来用户就可以得到分辨率更高的图片,在冲印时可以放大到更大的尺寸,又或者在裁切时具有更大的灵活度。上图中我们选取了局部,我们可看到α900的细节表现非常好,分辨率极高。在另外一张样片中,我们可以看到SONY相机产品非常喜欢“鲜艳的颜色”——这种略带些“偏好性”的设定甚至可以让用户不需要处理就可以直接出片。美中不足的是,这枚24-70mm /F2.8镜头在广角端有比较明显的畸变,而且追求过高锐度的同时,在大对比场景时出现了紫边。

  (注意:分辨率、景深以及颜色偏好等因素与镜头也有很大的关系,我们这里的评论只作为对此套组合的评价。)

  变革与创新:全画幅单反相机的试水之旅

  虽说D700与α900都是非常值得用户关注的“入门级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但毕竟能消费全画幅数码相机的用户在现阶段还属于非常高端的人群,如何在这样的机器上让用户感到物超所值,Nikon和SONY都花了大功夫——可以说这两台相机集成了两家厂商众多先进的技术和设计理念,甚至是不惜血本。从中我们可看到很多有意义的创新和设计,这些元素将左右今后一段时间数码单反相机的走势。

  例如,为了提高图片处理的速度, SONY在α900上面使用了双 Bionz处理器。这样一来,虽然α 900拥有目前同类产品最高的像素值,但依然可以实现 5fps的连拍速度。全画幅尺寸的机身防抖技术也首次获得了应用,高折射率玻璃材料的应用,成功地解决了缩小五棱镜体积与更大视野率之间的矛盾,而这种材料也会很快在其它中低端产品上得到应用。

  Nikon方面,因为已经有成功设计旗舰产品 D3的经验,所以D700上面很多元素沿用了与 D3相同的设计。如 51点对焦系统,如此密集的对焦体系可以帮助用户轻松构图,并准确把握被拍摄对象的细节与层次。超宽的 ISO感光范围,从 ISO 100一直到 ISO 25600,即便不需要闪光灯的帮助,用户也能在 (几乎)任何情况下按下快门。而 Nikon之所以不急于在全画幅尺寸上提高像素数量,与其注重画质以及 ISO表现的稳重风格不无关系。

  亲身体验:一周亲密接触后的感触

  在使用感受上, D700与α900两台相机各有特色—— D700的机身设计紧凑,按键感觉较硬,尤其在机身开关和快门上感觉更是如此,这么做目的在于减少误操作的机会;而SONY α900的按键设计较为宽大,所以手感上要更舒适一些,值得一提的是α 900虽然线条上非常硬朗,但手感上依然可以做到很舒适。单从机身重量上看, D700要更重一些,与24-70mm F/2.8G的镜头搭配后,前后重量比较平衡,而 SONY的α900在装上 24-70mm F/2.8之后有些前沉后轻,蔡司镜头的用料确实非常“扎实”。

  二者皆使用了机械快门, D700的快门声音非常清脆 (电子控制纵走式机械焦平面快门 ),而α 900的纵走式机械快门声音则显得有些深沉,而且响声较大。二者的最高快门速度都是 1/8000s,在这点上 D700与α900半斤八两,不相上下。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α 900所拍摄的照片尺寸非常大,与之相对应的 JPEG精细模式下一张照片大约在13~17MB之间,而 RAW格式的照片会达到 40MB以上,给 α900搭配一张高速且大容量的 CF/MS卡是非常必要的。

  α900还有一项非常人性化的设计就是“智能预览”系统。打开这个功能后。我们可以在复杂光线背景下先拍摄一张,然后以此张样片为基础调节相机上的曝光参数,内置引擎会通过软件算法模拟出参数改变后的效果——也就是说你不用再像以往那样尝试几十种不同的组合,拍几十张照片后再从中选取最佳效果的那张了——再复杂的场景也可以“两张搞定”。

  结语

  在现在看来,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的价位有些高不可攀,距离大众还有很大一段距离;但如果我们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全画幅传感器在量产之后,其成本也在迅速下降。结合前两年单反相机从进入大众视野,快速发展再到普及的速度来看,我们认为从现在起经过一段时间的铺垫之后,全画幅数码单反必然会进入一个“平民时代”,这也正好印证了那句古话——“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也许今天你会觉得这两台相机距我们还有些遥远,自己还用不到那么高级的产品,但不容否认未来你手中的相机就有很多元素就师承于 D700与α900,通过现有的产品你可以看到以后产品的发展趋势;如果你已经是一名发烧友,那么从现在开始为了早一天拿到属于你的全幅相机,努力攒钱吧!

  业界声音:“全画幅单反相机的普及速度会像打开了闸门的洪水一样,一发而不可收拾。一年内,甚至用不到那么长的时间,全画幅单反相机就将出现在1万元以内的中端市场上……”

  文、图:微型计算机评测室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