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中心:新时代的员工赋能与人员发展
- 来源:客户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时代,冲击,标准化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9-12-19 08:45
在这个时代,我们享受着 A(AI)、B(Blockchain)、C(Cloud)、D(Data)带给我们的科技复利,也同时面临经济下行、劳动力成本上浮、时代高度不确定性带给我们的冲击。
在这个时代,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人才发展历来都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之一,“先人后事”是全球企业主或管理者们普遍的共识,人的问题不解决,其他都是空谈。“赋能”这个概念的产生从某种程度而言也是对人的问题的探索,阿里巴巴执行副总裁曾鸣教授在《重新定义公司》推荐序中说:“未来组织最重要的功能已经越来越清楚,那就是赋能,而不再是管理或激励”。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陈春花也曾在演讲中提出:“管理未来最大的问题就是赋能,以激活人。在未来,所有可标准化、可量化、可考核的部分都可以被机器人替代,唯一不能被替代的是人的创造力。”
从字面含义看,赋能就是赋予员工能力,激发员工潜能。赋能需要给员工提供更高效创造的环境、机会和工具,企业要让员工有“想做”的愿望,有“会做”的能力,继而实现“做好”的结果。
“想做”即“我愿”,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源。“想做”是一种状态,一种激情,员工“想做”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主动为企业、为团队出谋划策,在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解决“想做”的问题需要挖掘员工的内驱力,这是让员工成为自我驱动的引擎。
“会做”即“我会”,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本。“会做”是一个过程,一种方法和能力。员工“会做”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有明确目标、懂具体要求,掌握工作的流程和内在规律,把握重要环节,乃至可以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新对策、新办法。解决“会做”的问题需要教授知识、方法和工具,这是让员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做好”即“我能”,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果。“做好”是一种追求,一种效益,员工“做好”是“想做”与“会做”的综合反映,解决“做好”的问题需要提供积极的平台和机会,这是让员工具备突破创新的动力。
想要实现员工赋能和人员发展,对于企业而言是一项浩大、持久的工程,无论组织结构、文化与氛围、流程与制度,技术与环境,还是团队工作模式、管理者的领导模式、员工个人的工作方式,都需要进行重新审视,持续优化。而这些工作离不开身在其中的每一个管理者的参与。客户中心作为一个新技术应用更多,尤其关注人员效能的产业,在“员工赋能”和“人员发展”方面将可能会有更多突破,我们一起实践,让企业不再束缚员工的自信和自尊,不再限制员工发展的机遇,真正让员工能力得到保持和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