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养老:“无围墙养老院”
- 来源:家庭医药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社区,养老,无围墙,养老院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1-18 12:50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专家认为,社会养老机构从数量上、质量上还没有完全跟上现在的养老需求,最大、最可行的发展趋势还是社区养老。
让老人告别“茶楼养老”
社区养老,就是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在我国,这仍是一个正在探索中的新生事物。
最近,广州市荔湾区逢源街文昌花苑成了一个“旅游景点”。今年7月,广州市第一家“托老所”——“逢源邻舍长者日间护理中心”在这里试业运行。社区居民只要符合相应条件,白天子女上班前可以将老人送来中心,晚上下班后子女再来中心把老人接回家。逢源街开辟的这种社区养老新模式,主要是由政府出资购买民办非企业单位逢源人家服务中心的服务,包括长者服务、青少年服务和残疾人服务等。开展服务所需要的物业场所都由民政部门和逢源街低偿或无偿提供。逢源街以及街道慈善会还会为服务中心提供资金支持。
据了解,“托老所”属于半公益性质,只收取伙食费和基本的护理费,运营的主要费用来自广州市福利彩票公益金的支持。进“托老所”的老人要符合以下条件:日间缺乏照顾、体弱、精神情况稳定、非长期卧床、无急性病和传染病、无暴力和滋扰行为并经社工专业评估合格。
走进“托老所”,发现室内装饰一新,地面上铺着防滑地砖,天花板上垂着五颜六色的彩带,色调很鲜明,给人一种朝气蓬勃的感觉。这里设有活动室、聊天室、多感官治疗室、康复训练室等,尤其是在康复训练室内,设有各种各样治疗设备,供老人做康复训练使用。
一位刚送老人过来的陈女士赞道:“这里环境很好、很新,老人很喜欢。”她说,“老人不愿离开家入住养老院,可又身体不好,把老人单独留在家里,实在不放心。以前我早上上班前,都要送妈妈去茶楼喝茶,下班后再去接她回家。她只能一个人在茶楼,看一整天报纸。妈妈身边没人照顾,我总会担心她有什么事情。现在好了,在托老所有专门的服务员照看她,我就放心了。”
身体状况是“托老所”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托老所”,老人身体状况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每人每月护理费要交200元。这里有聘请专业护士,日常工作就是监测老人们的身体状况并提供一般的护理,为他们测体温、血压和心率,一个月还要检测1次血糖。若发现问题,会及时通知家属,送老人去医院诊治。记者到达时,老人们正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做体操,气氛很活跃。
老人们可在“托老所”吃一顿午餐,两菜一汤,有荤有素,价格为8元。活动室的墙上挂着一块小黑板,写着日期,以及当天的菜单。如有糖尿病等特殊疾病的老人,只需提前预定,食堂还会为其单独制作午餐。
有些街道考虑到一些行动不便,或者子女太忙照顾不到的独居老人在家安全性较低,为他们派发“爱心铃”,以便其在紧急情况下向邻居求助。还有社区为老人安装专门的呼叫系统,通过在家用座机上设置“一键通”,让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送水换气、洗涤缝补、家电维修等各类家政服务。甚至包括上门为老人测量血压血糖、打针、换药、代买药品、陪老人去医院就诊、提供必要的健康咨询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