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難,川藏中道更難!
- 来源:中国旅游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詩仙,川藏中線,景觀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0-08-04 12:50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詩仙李白一句話,把蜀道之難與登天之道相論。川藏中線屬於古蜀道中的其中一條,在元朝時稱為「大北路」,乃四川進藏的唯一線路。從元到明清,再到近代,這條古道仍然以茶馬古道、鹽馬古道等不同功能一直延續下去。直至建國後,川藏南、北線開通,川藏中線才漸成一條消失的國道。
筆者20年來進出西藏不亞於20次,對這條路早有所聞,8年前就想嘗試走通。詢問過很多專門跑川藏線的職業司機,不是拒絕,就是開出天價包車費。那些司機私下跟我說跑完川藏中線賺到的包車費,都不夠補貼進廠修理及保養的費用。
直至去年,得益於中國對基礎建設的龐大投資,川藏中線後半段西藏境內的S303省道全線鋪好柏油路,讓我決定要走通這條川藏中線。雖說這幾年道路交通改善不少,我們這趟還是遭遇不少路況、天氣、人為等阻力:剛出成都往丹巴不久就要改道(百年不遇的大水衝毀道路),從丹巴黨嶺村前往道孚縣只能徒步;從道孚縣經拉日馬鄉到新龍縣在修路,連四驅越野車都通過不了;三過亞青寺的廟門都因為封路無法進入??一路上雖不至於披荊斬棘,也遇到不少困難,不過這一條兼具川藏南北特色的川藏中線,濃縮了川藏線上所有的景觀特色:雪山冰川、高原湖泊、森林峽谷、草原寺廟等,所以再辛苦也要走一次!
如果說川藏中路能與蜀道相比,這期的另一主題故事「走過百年京張鐵路」,也是一條困難重重的鐵路。京張鐵路不單是第一條由中國人設計的鐵路,部分路段更是一路高山深澗、懸崖峭壁。中國總工程師詹天佑採用「之」字形展線的方式縮短了鐵路的長度,並克服了重重難關,完成了外國人口中「不可能的任務」。作者王嵬多年來為京張鐵路拍下的珍貴圖片和收集得來的歷史資料,讓我們一再認識這條來之不易的百年鐵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