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垃圾分类
一个城市二线城市每天生活垃圾产生量高达近万吨,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各类垃圾正在以每年 5%-8% 左右的速度递增。垃圾量增长与处置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垃圾围城”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生活垃圾成分非常复杂,有剩饭剩菜、纸张、塑料、金属、织物、废灯管、橡胶、竹木、灰尘、电子废弃物等。如果处置不当,就会造成环境污染,疾病传播, 甚至导致土地退化,引起动物误食。垃圾分类能实现垃圾减量和回收再利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减轻垃圾末端处置的压力。
垃圾分类,可以防止对空气的污染
焚烧处理生活垃圾,温度要保持在 850℃且达到 3 秒以上,才能实现二噁英的分解,防止二噁英污染。如果生活垃圾中的剩饭剩菜、瓜皮果皮等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在一起焚烧,水分多,热值低,便会导致炉温难以控制稳定,从而引起排放烟气中的污染物增多,其中就包括致癌物二噁英。经过垃圾分类,厨余垃圾含量便会大大减少,产生二噁英的风险也会大大降低。
混合垃圾在收集、运输和处理过程中容易发酵,产生甲硫醇、甲硫醚等气体。
垃圾分类后,则可有效降低该类污染,有利于我们呼吸更加清新的空气。
垃圾分类,可以防止对水体的污染
未分类的混合垃圾由于含有约 60% 以上的厨余垃圾,极易产生渗沥液,渗沥液的 COD ( 化学需氧量)指标经常超过 1000 毫克/升,比劣五类水还要差。渗沥液处理起来十分棘手,而且要花很大的代价。如果渗沥液处理能力跟不上,处理不及时,有害成分可能会污染地下水、地表水,甚至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的健康。垃圾分类,可有效减少渗沥液产生,减少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
垃圾分类,可以减少对土地的侵占
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如果随意堆放或者无序填埋,有些物质数十年甚至上百年都不会降解。未分类垃圾中的有害垃圾重金属进入土壤后,土地就会失去利用价值。垃圾分类,把厨余垃圾和可回收物分出来,可减少 35% 以上的垃圾处理需求量,有效降低处理设施建设对土地的占用。
垃圾分类可以提高厨余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生活垃圾中的剩菜剩饭、瓜皮果皮、过期食品、花卉绿植等生物质垃圾,是可以制成有机介质土的资源。每回收 1 吨厨余垃圾,可制成 0. 3 吨有机质含量大于70% 的“营养土”。有关实验显示,厨余垃圾杂质含量> 3-5% 时就无法利用,导致有机质不能还田地,间接引起土壤有机质逐步下降。垃圾分类,可以获得更多纯净的厨余垃圾和有机肥,让老百姓少吃“化肥蔬菜”。
垃圾分类可以促进资源循环与可持续发展
生活源的可回收物每年可达 100 余万吨,一旦被厨余垃圾、有害垃圾等污染后,回收利用价值就会急剧降低。随着垃圾分类,大量的 玻 璃、 金 属、 塑料、纸质、织物类的包装、容器、产品等物质,就可以被回收循环再利用,有效地节约了各类资源,减少对矿产的开采和森林的砍伐,保障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后代!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