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 来源:中国旅游
  • 关键字:跑馬地,文化價值,開玩笑
  • 发布时间:2020-10-14 21:40

  跑馬地天主教聖彌額爾墳場有一副知名的對聯:「今夕吾軀歸故土/他朝君體也相同。」少不更事,以為這是戲話,待年歲漸大,身邊陸續有親友去世,才體會人皆有死——此處言及的「體會」,與單純知識層面的「理解」不同,是種切身的感受,彷彿聽到死神的足音從遠方而來,一步一步,而我們不知道衪會否突然加速。今天回看前人留下的對聯,才發覺箇中蘊含的智慧。

  「生、老、病、死」,乃人生必經階段,喪儀所承載的文化價值,可以反映一個民族的歷史與信仰。不少讀者皆向我們表示,希望知道藏族天葬、穆斯林葬禮、武夷山懸棺葬、香港義莊背後的文化意涵。奈何因為取材困難,多年來雖然間中有相關的介紹,卻一直未有整理成詳盡的主題報道。直到今期名為「死有所乎歸」的主題故事,我們以文化角度出發,走訪重要的墳場,採訪熟悉喪葬文化的專家,希望與讀者深入反思死亡,從而認知生命的重量。

  談到死亡,人稱「祖師奶奶」的張愛玲其實也在《小團圓》裡,描寫過跑馬地天主教墳場那副對聯,顯然,她也對此有過一番思考。中國人追求不朽的方式與西方不同,並非要上天堂、求永生,而是要「立德、立功、立言」,張愛玲說成名要趁早,22歲便寫下《沉香屑?第一爐香》這等傳世之作,可謂「立言」甚早,妙就妙在她於人生終結前希望把《小團圓》——如同其自傳的作品燒毀,彷彿在說我的故事大家都忘了吧,不要不朽了。結果你我都知道了,「祖師奶奶」的故事傳頌至今,命運真的很會開玩笑,在張愛玲百歲冥誕這個大日子,我們推出「張看香港」這輯特稿,追問「祖師奶奶」在香港經歷的三段歲月,如何影響她的人生。

  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說有不能承受之輕,我們不時要思索一些嚴肅的議題,生命才有份量。當然,過於嚴肅未免讓人喘不過氣,所以今期的另一個主題故事帶來絲綢之路的秋色,以賞心悅目的風景,調劑「死亡之旅」帶來的沉重——有輕有重,步伐才得以平衡,雜誌如此,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