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
- 来源:国企管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改革,经济增长,疫情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0-11-17 15:22
9 月 1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从改革的角度提出要求,强调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
今年二季度经济同比增长 3.2%,明显好于预期和同期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这表明,供给端复苏好于需求端,消费更趋于理性和有度,“扩内需”无疑需要更强力有效的举措。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是在国内市场和扩大内需层面,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需求层次由低到高逐步提升的内需潜力,加大力度建设线上线下各类产业组织平台和物流供应平台,根据不同领域的产业链、供应链功能导向,强化中央统一规划和地方分类规划,实施稳定重要产业链、供应链经济功能的平台网络架构。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就是要面向国际市场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搭建开放式、协同化、网络化平台,形成基于创新链共享、供应链协同、数据链联动、产业链协作的融合发展模式,从而带动我国产业链的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各类企业和市场主体共同提升创新能力。
后疫情恢复期给中国“双循环”布局提供了契机。
6 月,“云端”广交会展出约 180 万件出口商品、引来数 10 万全球采购商;9 月,服贸会共吸引 148 个国家和地区的 2.2 万家企业及机构参会;即将开幕的进博会更是提前传出好消息,企业展规划面积比上两届增加 20%……窥斑见豹,中国为全球经贸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新活力,展示了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
新发展格局下,国有企业的关键着力点在于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应加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融合,塑造以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为关键技术谱系的国际生产体系;持续推进“两新一重”,加快推进 5G、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双循环”赋予新动能;加快形成关键产业链领域的集群优势、规模优势和关键技术的创新能力,提高应对关键技术“卡脖子”风险的能力;加快国际产业链高端的科技攻关和产品研发,形成诸多新技术的应用场景和市场化产品,填补因经济停滞而出现的国际产业链高端空白;落实三年行动方案,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实现国有企业的体制机制创新,为国内经济大循环激发市场微观主体活力。
综上所述,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必须以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畅通国内大循环,面向未来,才能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