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育先:企业家精神一是创新二是责任

  • 来源:国企管理
  • 关键字:企业家,创新,科技进步
  • 发布时间:2020-11-17 15:34

  作为企业家,应该为创新打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因为创新本身就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整个国家,包括中央企业,需要长期坚持创新,才能够真正达到国内领先、全球领先。而创新氛围、环境的培育需要做好各种资源的配置,包括人力资源的配置、资金的配置、机制的配置等。

  创新本身就具有比较高的风险。作为企业家,在控制好风险的前提下,怎样能够鼓励创新,怎样真正达到战略理性和经济理性相统一,是很重要的。举个例子,我们的碳纤维就是在 10 年前开始投资研发,强度从 T200、T300 开始,一直到这几年突破了T700、T800、T1000,能够为国家的航空工业提供高性能碳纤维,而且也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像这样的工作,如果没有十年磨一剑的心理准备、实践支撑,不可能获得这样的成果。

  作为企业家,要积极倡导有利于改革的激励机制。

  尤其是中央企业,这方面需要高度重视,而且需要积极推进。

  中国建材 80% 是混合所有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与不少的民营企业联合重组。民营企业家也成为重组后企业的经营者,这些企业家如何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弘扬企业家的精神,使得股东的出资、股权保值增值。

  最近集团出台了一系列的中长期激励约束机制,就是希望能够使得科技人员,尤其是在一线的科技人员,激发出他们的活力,激发出他们的积极性。与此同时,除了经济激励以外,也需要精神激励。像 0.03 毫米超薄柔性玻璃的发明人彭寿院士,他本人是十二届、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在 2019 年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我们应该通过精神+ 物质两方面的激励,建立一套适合于科学家、技术人员,能够爆发他们积极性、创新力的机制。

  立足全球,有国际视野,真正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投资、并购、重组的背后,真正要思考的是除了经济效益之外,能够为当地政府、当地社会、当地民众提供什么,贡献什么。例如,中国建材在埃及投资建设了年产 20 万吨的玻璃纤维生产基地,使得埃及成为全球第五大玻璃纤维生产国。与此同时,我们在当地招聘了 1800名员工,实现了民众的就业,更重要的是打通了前面矿产资源加工和后面应用的产业链。5 年来,不仅为当地政府提供了税费近3 亿元人民币,公司也获得了良好的回报。只有与当地的政府、当地的社会、当地的民众和谐相处,就能在过程中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

  周育先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