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打造社会实践育人特色品牌研究
- 来源:西部论丛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大学生,实践育人,特色品牌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0-12-17 15:16
摘 要:实践育人是我国高校育人观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长期坚持和倡导的育人方针。当前,面临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新任务,时代潮流赋予实践育人以新的内涵,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并不断创新社会实践,各高校要打造属于自己的社会实践育人特色品牌。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都十分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组建不同专业背景参加的社会实践重点团队,深入基层开展实践活动,将社会实践与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相结合、与促进大学生实习见习和就业创业相结合、与学校能力提升计划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打造属于各自高校的社会实践育人特色品牌。
一、建好实践育人工作机制
高校始终要把社会实践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加强教育引导,积极探索常态化、制度化的实践育人机制。
1. 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高校要制定实践育人总体规划,出台加强志愿服务育人的意见,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情况作为评先评优、保研推荐等重要依据,把志愿精神纳入思政课教育教学,坚持从一年级开始抓志愿精神教育,为新生树立道德标杆,引导他们养成优良品格和服务社会意识。
2. 完善投入保障机制
学校设立社会实践活动专项经费,每年投入超过一定资金支持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重视发挥教师在实践育人中的作用,成立教师志愿服务队,以博士、教授为代表,既“顶天”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又“立地”带领学生深入服务社会,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长真知、担责任。
3. 校企校地共建机制
社会实践坚持与学校实施的社会服务计划结合,与科技推广、精准扶贫工作结合,与企业、地方发展需求结合,建立实践基地和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二、树立实践育人品牌
1. 树立典型、打造榜样
学校以弘扬志愿者精神为核心,积极挖掘其中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树立学生身边的典型,讲好“社会实践故事”、“青春奉献故事”。高校从社会实践<活动中挖掘青年典型,把典型事迹和人物形象推送到广大学生中去。
2. 立足本土、创新形式
各高校将社会实践与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相结合、与促进大学生实习见习和就业创业相结合、与学校能力提升计划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有针对性地打造理论普及宣传、国情社情观察、依法治国宣讲、科技支农帮扶、教育关爱服务等不同类型的实践团队,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系列主题活动。
3. 持续推出系列文化成果。
充分利用“两微一端”等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积极宣传学校社会实践工作。通过设计实践活动专用LOGO、开展“青春三下乡”摄影视频作品竞赛活动等,引导激励师生积极参与实践,营造实践育人的良好氛围。注重社会实践典型选树,通过召开社会实践团队评优答辩、社会实践成果汇报交流会等形式,发掘富有感召力的青春故事和青春榜样,积极传播青春正能量。
树立社会实践育人品牌是个长期工作,各高校要总结社会实践工作的成效与不足,使得社会实践更加具有针对性,因势利导符合不同高校学生的行为特征,准确把握实践育人的内涵,有的放矢地组织各种社会实践,使得高校社会实践向常态化和专业化发展,打造好社会实践育人特色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