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 来源:西部论丛
  • 关键字:中国精神,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 发布时间:2020-12-17 15:26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在持续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创新,在这个过程当中,不仅教育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我国教学力量也得到了有效的加强。国家教育部针对教学工作的现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且针对教学工作过程当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大力引进中国精神的概念,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本文主要针对高效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近年来,众多中国精神尤其是工匠精神的这个概念又一次的出现在我国职业教育当中,体现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关注。同时,也体现了政府对教育实践现状的深入分析和实情的把握。国家未来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创新型人才,同时也离不开具有高度敬业精神的优秀人才,而工匠精神的主要内容就包括敬业和创新这两个方面。因此,众多高职院校把工匠精神融合到实际教学工作当中,取得了明显效果和时效。

  1. 工匠精神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率的关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渠道

  思想政治教育与工匠精神之间是相依相存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要要通过工匠精神得到具体的体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渠道和途径。那么学校就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工匠精神,以及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工匠精神之间的融合,引起高度的重视。首先,辅导员必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作为高职教育当中的辅导员,应当积极领导学生深入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的有关内容。中共党员必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带头作用,可以通过定期组织班会的形式,带领学生认识和体会工匠精神,在未来职业生涯当中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适当的播放一些工匠精神方面的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而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对创新和敬业的认识,更好的把握对职业的正确选择。

  (二)专业教学是融入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工作当中必须要注重兼顾专业和职业的特点。换言之,教师不仅要积极贯彻教学任务的要求,帮助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了解,并且学习和掌握所有工匠精神的内涵,同时,更注重提高对工匠精神的领悟及提升学生现有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这是教师未来在教学工作中应该特别关注的内容之一,高职院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工作能力,还有他们的业务素养,进而帮助学生成为未来优秀的技能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和时代的各种需求。因此,教师需要特别注重把工匠精神和专业课教学任务紧密的契合在一起,要求学生能够对基础知识进行牢固的掌握,同时还要充分的学习一些技巧和方式,从而能够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降低成本的损耗,使学生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相融合。此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能够通过大量的实践来培养专业的技能,工匠精神的培养,并不是通过口头的表述,或者是说教式教学就能够实现的,而是更需要学生能够实践操作和体验。

  2 工匠精神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途径

  2.1 工匠精神需要教师身教垂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

  首先教师必须要以自己作为主要的引导人,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的主体作用,要注重充分给予学生自我表达和自我展示的机会,而不是干涉学生的表达。教师需要使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避免填鸭式的教学,充分发挥自身引导和带领的作用,而不是约束和限制学生们的各种观念和思想。教师想要提高学生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首先应对学生们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会影响学生在工作过程当中的具体表现和行为,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对企业文化的态度。

  2.2 改革教材,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因材施教,突出时效

  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要注重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也就是说,要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将工匠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有机的融合。那么教师就应该不断深入了解学生们的性格特点,以及实际需求,同时,还应该对学校的教学情况进行有效的调查问卷,根据这种反馈的结果来对专业课教学方式以及理念进行转变。教师可以通过了解不同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参加工作之后的感受和体验,来分析他们在就业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将得到的结果,作为教学策略调整的参考。

  2.3 营造良好的工匠精神氛围,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高职院校的相关领导阶层以及教师必须要注重营造良好的工匠精神氛围,这样才能够推动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得到有机的融合。良好的教育环境能够影响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中,提升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因此无论是任何阶段的学习,教师都需要注重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应该进一步提升工匠精神内涵的宣传力度,把国家精神的具体内容还有生动鲜活的案例,通过海报,或者是其他装饰来进一步装点学校的文化内容。让学生们能够积极接受学校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进一步明确和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

  优秀的传统文化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工匠精神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气质,也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从成语“巧夺天工”、“庖丁解牛”反映出工匠精神的特有底蕴。教学过程中从中华传统文化中体现出来的工匠精神的主题展开活动,入脑入心,自觉传承工匠精神。设立技能产教基地和创客空间平台,使学生的技能获得认可和发展。 改革办学模式,实现混合式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建立“校中厂”、“厂中校”进行社会实践,投身于生产车间和厂房劳动中,践履工匠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十分重要,高职院校要注重把中国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当中,同时要带领学生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人们创新以及克服困难的指引和导向作用,这样才能积极配合学校的教学改革。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从而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