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段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新模式分析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小学中段,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 发布时间:2020-12-30 11:17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小学教学中加快信息技术课堂的改革与创新也势在必行。创新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上的专注度,从而促进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但在过去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依然固守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不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导致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事倍功半,不利于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果,本文从实际出发,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新模式展开探讨和研究。

  伴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 21世纪人类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信息技术人才,信息技术素养成为企业评价人才的重要标准。学生在小学阶段接受到良好的信息技术教育,将对他们日后的学习和成长起到巨大的帮助作用。

  一、小学中段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意义

  小学中段信息技术课作为小学阶段重要的必修课程之一,具有实践性与综合性等特点,是在信息时代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的工具性学科,也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课程。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的方式。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处理及运用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和素养,从小就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生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二、小学中段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分析

  (一)基础性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实现学生对基本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的简单了解和初步掌握。从无纸化办公到非现金交易,现代社会信息技术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发展着,互联网和计算机的使用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技术能力与素养。

  (二)應用性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和理解能力还不够高,所以小学中段信息技术课程中所涉及的理论性的知识并不多,应用性的课程占主导,课上一般是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基本认识和简单操作,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相关内容。过于复杂的理论性的知识不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具有实用性和应用性的特点,有助于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和应用技巧。

  (三)综合性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工具性学科。它和其他的很多学科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着关联和联系,信息技术的学习也可以促进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

  三、小学中段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多的理论知识灌输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一些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忽略了对学生实际操作的训练,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养。同时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过多的理论知识灌输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消化,学生学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时常囫囵吞枣或者一知半解,这影响了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厌倦感。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正处于信息技术启蒙的重要时期,灌输大量的教条化的知识会严重束缚他们的思维,消耗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严重影响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

  (二)重视程度不够

  应试教育对中小学教学的影响根深蒂固,很多学校和老师都是围绕应试考试进行教学的,但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并不属于考试的学科范畴,因此很多学校和老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不注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同时,有些小学信息技术老师在教学中照本宣科,给学生讲解一些简单的理论知识,然后让学生去自由操作,课堂学习乏味,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沦为一种形式,完全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单一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大部分的老师仍然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很被动,缺乏趣味性,很容易产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厌倦感和疲惫感,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从而影响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

  四、小学中段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新模式研究

  (一)任务驱动与兴趣培养型的教学模式

  在信息技术课程正式开始之前进行任务驱动,是现阶段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比较受欢迎的教学新模式之一。任务驱动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前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进行了解,然后以任务为中心开展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明确的学习任务和目标的驱动下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和不知所措。同时,任务驱动和学习兴趣培养是密不可分的,任务驱动要具有趣味性,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基于兴趣出发去分析问题、研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以便进行更高效的信息技术的学习。任务驱动与兴趣培养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安排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可操作性,要尽量避免完全理论化的教学。同时,在任务驱动与兴趣培养的教学模式中,更容易强化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減少教师的干预。

  (二)小学合作学习和探究的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在中小学教学中运用的越来越广泛,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运用到小学信息技术学习中也同样适用。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有助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共同解决和克服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一些难题。与此同时,小组成员之间也可以相互督促、相互监督、互相竞争,从而实现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去交流、讨论和操作,摒弃了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更高。在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有效的发挥,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讨论,无法解决的问题还可以向老师请教,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基于学生基础的分层教学模式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而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自身的学习接受情况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实施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差异化教学。面对学生学习情况参差不齐的情况,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合理地展开分层次教学,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的层次划分,然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更加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结语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加强小学信息技术改革是发展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赵丛明 .探索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新模式 [J].新课程, 2015(12).

  [2]杨丽丽 .有效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索 [J].中华少年, 2018(11).

  [3]王华刚 .小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 [J].西部素质教育, 2016(13).

  [4]于芳民 .小学信息技术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8(17).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