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应“接地气”

  《老师·好》《青春派》这两部深受高中师生欢迎的电影告诉我们———“接地气”是优秀文艺作品的共同特点。高中生写记叙文也应如此,不能走虚无缥缈、风花雪月的路线,贴近生活、直面生活,写原汁原味的高中生活,写朴朴实实的校园生活,才是真理。

  一、为什么要强调“接地气”———分数是硬道理

  当下很多学生写记叙文, 一味追求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而忽略尊重客观规律,写出来的人物言行既不食人间烟火,又违反事理逻辑。这样的文章很难让人相信它是“真的”,难以获得阅卷老师的认同感,自然也就不会获得高分。

  高中生写记叙文, 除了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 有一两个相对清晰、生动的人物形象, 还应该让人们感受到人物内心与外在的生气。高中生可以将自己充满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的生活“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这样与学生朝夕相处的阅卷老师自然会觉得亲切、有趣,分数自然会高!

  二、“接地气”的特征———有人、有趣、有感悟

  不要把写“接地气”的文章想得有多么复杂、困难。生活是一部电影,我们每个人都是主角,只要你能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感,只要你讲述的故事,阅卷老师见过、听说过、想象过,可以让阅卷老师产生认同感, 你的文章便是一篇成功的 “接地气”的文章。

  高中三年,作为读者,同学们学过不少“接地气”的记叙文。鲁迅小说《祝福》对忙忙碌碌又一年的描写,作为中国人,人人有体验;老舍的《想北平》,想到老城墙、西山的瓜果蔬菜,想到了北京人的心坎上;汪曾祺笔下的金岳霖先生与小孩子比梨,有人、有趣、有感悟;王英琦的《看社戏》表现普通劳动者生活的不易,对普通劳动者有深切的同情;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为什么人人爱看,原因就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陈奂生”的影子。一句话,只要你从生活中选故事,沾着点儿泥土气息,哪怕是鸡毛蒜皮类的小事,读者也能嗅到生活味,产生认同感。

  三、怎样写能“接地气”

  1.多安排人物进行“对话”。

  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人交流,“对话”在普通人的生活中所占的比重最重。因此,在作文中,我们也应该让主人公多开口、多表达,一个讲话的人就是“立体的、活着的、亲切的人”。有一篇高考满分作文《我家的“老顽童”》就是靠人物间不停的“对话”,对出了生活味,拿到了满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