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思想与脾胃病的防治

  “治未病”是中医最为重要的疾病预防思想,也是中医健康养生文化的核心内容。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实践,逐渐形成了完善的理论体系。“治未病”思想包括新愈防复、病重防危、已病防变、未病先防等理念。脾胃是人体重要脏腑,在中医治未病中占有独特的地位,《黄帝内经》云:“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因此,重视脾胃病的防治对人体健康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诸如:肝硬化、脂肪肝、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胃炎、功能性胃肠病等都可运用“治未病”理论,提高疾病预防及治疗效果。

  一、“治未病”思想的形成和内涵

  “治未病”的概念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其中的很多内容对“治未病”的思想进行了充分论述,为中医防病治病提供了良好的指导,如顺应四时养生,防治疾病发生等。经过中医几千年的临床实践,其治疗体系也得到了不断地发展。例如张仲景提出的实脾防治肝病的指导原则、华佗创建的五禽戏健身法、葛洪提出的气功摄生等,都是通过增强体质而预防疾病发生,都体现了“治未病”的思想。孙思邈将疾病划分为未病、欲病、已病等三个层次,并非常重视对“治未病” 的应用,认为“治未病”具有最高的价值。“治未病”的思想体现出了中医的超前性和科学性,与现代医疗模式的发展趋势相符。

  二、“治未病”思想与脾胃功能活动的内在联系

  “治未病”思想与脾胃功能活动有着极为重要的联系,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主要是由正邪相争决定的,其中的关键就是正气。正气充足,则邪气无法入侵,人体就不会发生疾病。而脾胃是气血化生之源,后天之本,对保证人体正气充足与否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人体四季抵御外邪的过程中,脾胃发挥着重要的防卫作用,脾胃的盛衰对人体抗病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脾胃健旺,四肢百骸、五脏六腑强健,身体就不容易发生疾病。

  三、“治未病”思想在脾胃疾病防治中的运用

  (一)慢性胃炎的防治

  慢性胃炎是一种容易反复发作的脾胃疾病,如果长期存在胃炎,将会造成脾胃功能损伤,脾胃失健、纳运失司、气血化生之源不足,进而容易引起脾胃虚弱。很多慢性胃炎的患者,都会有舌红苔少、口干便秘、胃脘隐痛、脉细无力、舌边齿痕、舌体胖大、肢体困倦、面色萎黄等表现,主要是由于脾气虚弱、胃阴受损而引起。对此,需要注意顾护脾胃、养胃滋阴、健脾助运。可采用益胃汤、四君子汤加减进行调节。另外,胃病初发在气,久病则由气入血,进而引起血瘀和胃络痹阻。血瘀同时属于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对于慢性胃炎患者有着很大的影响。对此,可以在慢性胃炎治疗中使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如蒲黄、丹参、三七等,避免形成瘀血,改善患者预后。

  (二)功能性胃肠病的防治

  功能性胃肠病主要是由于胃肠道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如慢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等。运用“治未病”的思想,通过调节劳逸、情志、饮食等,配合完善的健康教育,能够有效预防疾病发生或反复。根据相关中医理论,要注意扶正气、避邪气。春季注意防寒养阳,不要吃辛辣发物。夏季可适当食用西瓜、绿豆等防暑,但不要过食寒凉食物。秋季注意补充水分,适当补充肥润多汁的食物。冬季注意保暖,可以食用大豆、羊肉等温养阳气的食物。运用五脏理论和情志学说,帮助患者调节情志和精神,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激动。保持规律的生活饮食习惯,均能预防和减少这类疾病的发生。

  (三)溃疡性结肠炎的防治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非特异性肠道炎症,主要表现为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腹泻腹痛等。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对保持病情稳定、复发方面效果十分理想。中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感受湿热之邪或恣食肥甘厚味导致肠道气机阻滞,脾失健运所致。治疗上应注重健脾,防止湿热之邪损伤脾胃,加强扶正祛邪,促进病情改善。预防复发上,要注意调畅情志、合理的膳食调理。体弱多病者可以长期坚持做一些舒缓的健身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

  (四)脂肪肝及肝硬化的防治

  脂肪肝及肝硬化等肝病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中医对于此类疾病的防治也有着丰富的经验。汉代张仲景根据治未病理论提出了肝病实脾的治疗思想。中医五行学说认为肝属木、脾属土,肝木制约脾土,体现出了肝脾相生相克的特点。肝气疏畅可助脾胃运化,脾土充实可濡养肝木。如果木克土超出正常界限,就会导致土的作用难以发挥。例如肝气横逆,将导致脾胃运化失健。遵循“治未病”思想,治疗肝病重在实脾,将肝病传变途径阻断。通过实脾滋养肝木,促进脾胃健运,使气血生化有源,进而达到治疗肝病的目的。很多脂肪肝及肝硬化患者都会出现腹胀、嗳气、纳差、便溏、乏力等脾虚的症状,所以在此类肝病的治疗中,实脾健脾是最高明的治疗手段。

  结论:“治未病”是中医重要的疾病预防思想,通过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新愈防复等原则,达到预防疾病发生、发展及复发的目的。在脾胃病的防治中,“治未病”的思想可得到较好的应用,通过有效调理脾胃,保持脾胃功能 正常,可预防脾胃病、脾病、胃病等诸多疾病发生,保障脏腑机能平衡,维持人体健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