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北方地区清洁取暖重心渐明

  • 来源:热泵
  • 关键字:城市,清洁,技术
  • 发布时间:2021-03-28 16:48

  “2+26”重点城市要从强化改造建设转移到注重运维、防止散煤复烧;汾渭平原将进入发展“增速期”。与此同时,清洁取暖工作重心也将进一步扩至东北、西北等地区。

  清洁供暖一直是社会关注、人民关切的重大民生工程。回顾“十三五”期间,我国北方地区清洁供暖水平显著提升,清洁供暖试点城市空气质量大幅改善。

  但清洁取暖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亦暴露出诸多短板,如技术路线重热源侧轻用户侧,清洁取暖工作开展仍过度依赖财政,缺乏内生动力,与此同时,大规模清洁取暖改造也为能源保障带来了较大压力。

  “煤改电”潜力逐步释放

  “当前,‘煤改电’正逐步成为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的主流形式,“煤改气”发展正持续放缓。”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能院科技供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闪闪向记者表示。

  “2017—2019年,在‘煤改气’、‘煤改电’双代工作中,‘煤改电’无论从新增户数还是占比看,均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三年相继完成127.3万户、 238.5万户、374.1万户,对应占比依次达到26.8%、 50.1%、55.0%。”袁闪闪说。

  分地域看,目前我国以“煤改电”为主的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南,其中河南是“煤改电”最大的市场,约占全国“煤改电”市场的半壁江山。作为北方清洁取暖重点区域的新晋省份,陕西“煤改电”市场潜力亦正逐步释放。

  随着清洁取暖试点城市的全面铺开,清洁供暖工作深入开展,后期运维规模亦逐渐增大,各级地方政府的工作重心逐渐向后期运维聚焦。

  用户侧能效亟待提升

  尽管“十三五”期间,我国北方清洁供暖路径已初具规模,各试点城市各具特色的清洁取暖模式已初步成型,但由于技术路线选用不科学,不少城市清洁取暖效果大打折扣。

  有业内人士指出,一些城市由于在开展农村地区清洁取暖工作前,没有做到广泛调研摸清底数、强化突出顶层设计、因地制宜突破农村、优化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保障体系,以致出现了技术路线重热源侧轻用户侧,特别在农村地区,存在“插花式”实施、概念性实施、盲目性推广等一系列问题,以致清洁取暖效果打折,既造成短期风险,也存在长期隐患。

  用户侧建筑能效提升缓慢也是制约清洁取暖成效发挥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清洁取暖涉及城市、地区较多,大规模改造不仅为能源保障带来较大压力,目前清洁取暖“过度依赖财政,缺乏内生动力”的发展模式也给中央和地方财政带来极大压力,存在不可持续的风险。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财政补贴应向用户侧能效提升倾斜,削减清洁取暖对补贴的依赖;另一方面应探索城乡统筹、打包实施等商业化模式,不断提高清洁取暖长效可持续原生动力。

  “十四五”要严防散煤复燃

  “十三五”期间,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建设虽已初具规模,但由于热源侧、用户侧发展不均衡,清洁取暖返煤现象逐步凸显,可持续性面临重大考验。

  有关部门实地入户督查数据显示,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用户平均复燃率按户统计约为8%,按村统计约为 14%。其中,河北某市已完成清洁化替代村庄中,散煤复燃比例高达近40%。

  业内初步预测,“十四五”期间“2+26”重点城市清洁取暖改造量会剧减,但以“2+26”大气污染通道城市为代表的京津冀地区,仍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监管重点将主要从重点城市扩至重点区域,从强化改造建设转移到注重运维和防止散煤复烧。

  具体到地域清洁取暖工作开展,“十四五”期间,汾渭平原将进入发展“增速期”。与此同时,清洁取暖工作重心也将进一步扩至东北、西北等地区。

  文/张金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