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从童年的阅读开始

  每当坐拥书城的时候, 总有一种幸福感。我时常想, 这可能与自己贫瘠的童年有关,也许那些装帧并不奢华的书籍和看似枯燥无味的游戏, 果然填补了自己儿时的某种空白。

  我的童年是在鲁西平原的一个小村度过的, 村子很小, 几十户人家挤在一个隆起的土丘上, 四周白茫茫一片盐碱, 零星的杂草、野花在风中摇曳。田地都是坑坑洼洼的, 雨大的时候水排不出去, 天旱的时候黄河水引不进来, “劫后余生” 的庄稼总是难以填饱人们的肚子。那个时候, 我的伙伴一般是不上学读书的, 就只干些砍猪草、打零工之类的活计。

  儿时, 我并不是特别喜欢读书的, 而是自由自在地跟着伙伴玩耍。特别是临近过年时, 燃放鞭炮、火花绳便成了我们的最爱,我还跟伙伴学会了制作火花绳。制作火花绳很简单, 就是把一些木炭粉和硝盐之类的东西用毛头纸卷起来, 然后拧成细长的绳子。我准备好木炭粉和硝盐后, 找毛头纸时却犯了难。我想用奶奶糊窗户的纸代替, 可把屋子翻了个遍也毫无收获。在最郁闷的时候,我忽然发现了书架高处的一摞书, 真是柳暗花明。我搬来凳子, 站在上面, 然后把爷爷摆在上面的几本老书弄下来, 派上了做火花绳的用场。

  在我七岁那年春天的一个下午, 我把母亲放在桌上的公粮本叠成了“四角”, 就拿去和伙伴们到场院里呼“四角”。没等玩多大一会儿, 母亲风风火火地来找我, 问我是否见到公粮本。我当即满口否认。可是, 正在现场的村里会计让我从所有的兜里掏出全部 “四角”, 从中挑出了三只“四角”, 然后一只只展开, 递给了母亲。母亲接过零散的公粮本, 狠狠地朝我脸上给了一巴掌。当时, 我摸着火辣辣的脸, 眼含着泪水, 没敢辩驳。回到家, 只见母亲已经把我撕开的公粮本糊得像新的一样, 还是摆放在原处。母亲用手轻轻抚摸着我肿胀的脸, 说: “别怪娘, 那几张纸可是咱一年的口粮。娘不怪你, 娘也是睁眼瞎, 你也是大字不识一个。明天, 你就去念书, 书包给你缝好了。” 这时, 我突然咧开嘴大哭起来, 泪水如决堤一般。我的泪水,不是委屈, 是激动。我发誓说: “娘放心, 我好好念书, 一定有出息。”

  那个时代, 儿童读物相当少, 最流行的当数连环画了。由于家家户户捉襟见肘, 根本没有闲钱买读物, 谁若是淘来一本连环画,好多小伙伴必定成为他的“跟屁虫”, 伸头探脑地挤在一起看得津津有味。夏天的一个早晨, 我和两个小伙伴去离家8 公里的县城书店。我带了二角五分钱, 根本买不了两本连环画。于是, 我们就趴在书店的柜台上试读,读完一本后再让售书阿姨拿一本。那时, 一个玻璃柜台里摆放着各种样书, 后面是一排高高竖起的架子, 要什么书必须由售书阿姨 4 递送。我们挑着看了一本又一本, 确实让售书阿姨不耐烦了, 自己的肚子也咕咕叫了,就不得不掏出兜里的钱, 一共凑了六角钱,买下了精挑细选的三本连环画。我们出了书店门口, 太阳已偏西, 突然觉得肚子叫得更响了。于是, 我们忍着饥饿, 不停地咽口水,心里却美滋滋的。可是, 快出城时, 口渴让我们有些难以忍受了。我们只好停在一个西瓜摊前, 掏出买书剩下的一角钱, 买了四分之一只西瓜, 让瓜摊老板切成了六份。我们狼吞虎咽, 恨不得把瓜皮吃掉, 四分之一只西瓜转眼就进了肚里。我们抬头对视一下,摸摸嘴, 离开瓜摊, 继续赶路。路上, 我们忍受着饥肠辘辘、口渴难耐, 为不花钱而读了七八本连环画沾沾自喜。

  随着阅读量的增加, 我开始绘声绘色地把有意思的故事和好玩的情节讲给伙伴听,记得不牢的就东拼西凑, 不仅得到了大人的赏识和伙伴的拥护, 也为后来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记得上三年级时的第一个作文题目是 “记有意义的一天”。我写的是星期天去砖窑厂帮大姐数砖坯计数的事, 写了自己的认真,写了下雨前自己帮人用草席盖砖坯的情景,写了自己受人称赞后的快乐。当老师在课堂上将这篇文章当范文朗读和赞赏时, 我更加坚定了写作的信心。促使我走上写作之路的则是我随父亲进城后的中学———临清市民族中学。学校坐落于京杭大运河岸边古色古香的考棚街, 书院荷香, 几座青砖瓦房把学校装点得颇有氛围。著名诗人臧克家1934 年曾在此执教一年零三个月, 并写下了革命战斗诗篇《临清, 你这运河岸上的古城》。如今的校名牌匾便是他题写的。在学校里, 我不仅可以聆听老师的教诲, 还可以读到好多书籍和报刊, 参加市里、学校、文学社举办的一些活动。在上学的路上, 我总是挤时间在一家书店里读一会儿书, 星期天、节假日, 我常常是在书店或图书馆度过的。当时教英语的田老师是海军翻译转业的, 他不断地鼓励我写作, 给我评点, 还时常拿他侄女田晓菲的创作成绩来鼓励我。尽管有这么好的环境,我也只能进行“地下” 写作, 因为升学的压力不小, 还怕别人笑话不务正业。投稿更是不敢声张的, 总是在邮筒前左顾右盼, 待确定没熟人后才匆匆把信件投进去, 接下来便是默默地等待, 但常常以失望告终。我生性倔强, 发誓非把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 不可, 就在日记本上写下了“汗水一定闪光”,并且用钢笔描得又粗又黑。

  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我的文章见报了,并在一些大大小小的文学赛事中获奖。成为一名儿童文学作家后, 我时常想, 真正促使我写作并且在儿童文学创作道路上坚持不懈走下去的原因就是阅读。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