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初高中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能力要求、教和学的方法等不同,学生到高中后往往要有一段时间适应。能否快速适应、入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更有甚者,由于没能快速适应,败在起点,导致不会学、不愿学现象的发生,摧毁了高中语文学习的信心。为使学生早入门、早适应、早提高,在接手一个新班时,当务之急是上好引导课,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明确初高中的不同,引导他们探讨学法,调适心理,自主、自律地学习。从理论上来说,明确做好做某件事的意义、方法、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手段时,人们才更容易做好这件事。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本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因此,要上好语文引导课。该如何上好引导课呢?我认为语文引导课主要要上好三方面的内容:即信息疏导,学法引导,心理调适。
一、信息疏导课
主要包括三个板块:
1.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的特点,初高中教学目的、能力要求、学习意义的不同,转变思维定势。首先要回顾初中语文学习,明确语文千头万绪,无处不在,像雾像雨又像风,需要勤于积累、积少成多的特点,知道这正是其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地方。高中语文也是如此。此外,让学生明确高中更重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以已知解决未知的迁移能力。高中学习依然需要积累、需要多读多写,但阅读、写作、语言基础知识运用等都比初中要求高。整个三年的训练序列要让学生了解,训练要求要让学生明确。
2.了解新课程理论、树立大语文观,培养综合素养,使教师和学生的视野和思想得以融合。据新教学大纲,高中语文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3.明确高考要求,有面有点,动态把握。高考和中考在考核板块、能力要求上有很大不同,有些考点课本表面上并没涉及,考试内容和课本关系不象初中那样关系密切,以致有的学生认为高中语文课本学起来没用。所以,我们要把两者的不同讲清楚,让学生循序渐进、厚积薄发。信息疏导课上成功了,教学过程就更容易沟通了,学法引导课就有了基础。
二、学法引导课
主要引导学生研究如何学的问题,探讨科学的学习规律和方法。
语文能力主要是习得和学得的,研究“习”和 “学”的方法特别重要。由于语文学科的复杂性,我们既需要和学生一起探讨语文学习中的一般的规律,也需要人为地把语文按板块分成几个部分分别探究其不同规律和学法。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是,要养成日积月累、广泛阅读、勤于写作的好习惯,要举一反三,跳跃发展。我们还要具体引导学生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听课的方法、讨论的方法、早晚自习的方法、复习应考的方法和阅读的方法、写作的方法、演讲的方法等语文实践的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引导学生研究学法,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比教师研究教法更重要。
三、心理调适课
主要由教师根据掌握的学生语文学习心理以及具体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来帮助和引导学生克服不良的心理倾向,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寻求语文教学效率的最高化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学生对语文的情感、兴趣、态度,学生的性格、意志,听课、写作、说话朗读、语文测试心理等等,教师都应掌握。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捕捉教育契机,调节、锻炼学生心理,使他们热爱语文,永远以高昂的精神状态学习语文。方法比知识重要,状态比方法重要。当学生以一种痴迷、高昂、执着、上进的状态学习语文时,他就会主动探索方法,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某种意义上讲,听语文课应是学生的享受。心理调适课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心理调适,逐渐使学生能够自我调适。
上好语文引导课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引导课应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灵活运用。
2.要注意爱心渗透,不可空洞说教。
3.要用事实引导、教育学生。
4.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只要教师在课堂上,能常常结合具体内容引导学法、调适心理。利用周记让学生不断总结、优化学习方法。必然会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开个好头,养成好的习惯。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