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万物玄奥 论发展良策

  “掌握了这样一门学科知识,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会懂得这个世界的结构特点和结构变化规律,并循着这样的规律去自觉地做这个世界合格的成员;人们做任何事情应当首先懂得自己工作对象和工作环境的结构规律,并循着这样的规律去思考自己怎样才能做好工作,创造新的业绩。”这门学科就是“辨证结构学”,其提出者是曾任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的安江林研究员。安江林以坚实的哲学功底和独辟蹊径的经济学研究思路,长期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和重视跨学科研究的道路,追求研究成果的科学真理性与决策可行性的紧密结合,为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创新做出了巨大贡献。

  学无止境 致用为本

  安江林出生于1946年农历9月7日,陕西省洛川县人。上高中时,受政治课的启发引导,熟读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等著作和李达所著的《〈矛盾论〉解说》、《〈实践论〉解说》等书,对贯通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哲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65年考入兰州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参加农村工作队,1971年分配到兰州大学工作,1981年在四川大学哲学系进修哲学专业,受姜丕之等哲学大师们的指点,开启了理论研究的征途。十几年间,他熟读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努力学习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文学艺术理论、自然科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他因刻苦、博学而成为兰州大学哲学系的年轻教师,系统地讲授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财政学等课程,并确立了研究“辨证结构学”的方向,构思了“辩证结构学”的理论框架。他发表的《矛盾与结构》、《矛盾、结构和系统》等论文,开辟了一片颇有生机的哲学创新园地,成为他初出茅庐的第一批研究成果。

  1985年,安江林到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担任开发研究杂志编辑。出于服从国家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大局和甘肃社科院急缺经济学编辑的需要,他暂时放下了哲学理论研究,专心为办好杂志、掌握更多的经济学知识而努力。1992年,他公开出版了经济结构学的代表作《经济结构与经济成长》一书,系统阐述了辩证结构观和经济系统的七大结构规律、十大成长机制等重要理论。

  2002—2008年,安江林先后担任甘肃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党支部书记,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他在研究工作中以质、量双优的成绩,为全所、全院科研人员做出了榜样,同时在所内实行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学科建设和科研组织管理办法,成为一位有卓越科研领导能力的学者型管理干部。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在他主持工作的8年间,由一个无所作为的“涣散摊子”转变为有能力研究重大经济理论问题和跨学科问题的高水平学术攻关机构。他将这方面的经验总结为一篇论文表发《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提出实施社会科学知识创新工程、培养和任用综合素质优良的科研将帅人才、建立优势学科群等发展社会科学的重要理论观点和对策建议。他的科研和管理成就受到全院职工的肯定和院党委的表彰,先后被评为先进党员和先进党务工作者。

  安江林是经历了十年“文化革命”的大学生,能够在业务上做出这些贡献,是因为他从小就从学校老师和阅读书报、文献中受到了一种刻骨铭心的教育:我们的国家还是个“一穷二白”的国家,你们要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把祖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国家;知识就是力量,要向革命导师马克思学习,总结、继承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就,用良好的品德和丰富的知识为人民服务。这种教育使安江林几十年如一日地进行忘我的学习和艰苦的探索。他不仅阅读大量的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文学艺术方面的专业书籍和报刊,而且还阅读大量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宇宙学、地质学、生态学、工程技术等众多学科的书报杂志。只要是对建设国家有用的知识,即使是与自己从事的专业相隔很远的学科,他都不轻易放过。对这些漫无边际、门类众多的知识,他或是请教专家,或是找参考资料帮助理解,只要时间和精力允许,能学多少就学多少。每学懂一点,就把它变成开启智慧、充实思想、丰富世界观的精神营养,变成认识规律、理解社会、教导学生、从事研究的品质和才能。每当研究重大而复杂的问题时,他总是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分别从哲学的思维、历史的借鉴、万物的构造、纷纭复杂但却有规律可循的社会关系等广阔的知识领域中形成破解难题的智慧。他借鉴精巧绝伦的生命结构来揭示经济结构的成长规律和成长中的结构特征,从宇宙万物的共性和个性中总结、提炼人们还没有听到过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思路。他一直艰难地行走在众多学科的知识网络之中,但正因为此,能够随时敏捷、清晰地形成对陌生研究对象的理解力。他完成的一些研究成果,譬如研究核燃料后处理、装备制造业、牛羊养殖和加工业等,往往使同行们对他何时掌握了这些知识而感到吃惊。但只要看一看他几十年阅读过的书籍和报刊,就会明白他何以有这许多方面的才能。

  成果丰硕 境界高远

  安江林是一位信念坚定、思辨深邃、境界高远的学者,凭着这样的素质,在几十年的理论创新之路上披荆斩棘,获得了丰硕的成果。迄今共发表论文140余篇,公开出版独著、合著理论专著11部,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课题16项、国家级和国际合作项目3项、其他课题12项,参与完成国家级课题和省部级课题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地厅级奖12项。这些成果所覆盖的专业领域,从哲学、经济学的重要原理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到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战略、宏观规划、政策措施及经济运行的分析和预测;从工业、农业、科技、教育等行业、企业的专门规划、发展对策,到重大工程项目的经济论证和决策咨询;从地震期间的紧急对策,到解决养老问题的政策措施:从学术创新到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几乎每一个专业领域他都做出了有重要原创价值和应用价值的成就。他在学术前沿开辟了一个又一个创造新知识的园地,为国家有关部门、甘肃省市政府、大中型企业和一些事业单位提供了高质量的咨询服务。时隔十几年、几十年,许多成果在当前和今后的发展中仍然适用。这些的研究成果的科学真理性和决策的可行性效果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肯定。他曾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和甘肃省发展改革委聘请为甘肃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和甘肃省工程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多次被一些市、州政府和大中型企业、企业集团聘请为经济顾问、智囊团成员,被兰州财经大学聘请为特聘研究员。

  面对社会不良风气对学术界一浪又一浪的冲击,安江林始终保持从容淡定、严谨治学、睿智豁达、不向歪风妥协的精神素质。他不仅用丰富的知识,同时也用古今中外的榜样来铸造自己的灵魂,要求自己必须坚持唯真是求、报国至上的信念,把国家建设、社会发展、人民利益的需要作为理论研究的路标,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选择研究重点;不搞学术上的短期行为,不假别人之手完成自己的任务,不伸手向组织要名、要利、要官,要求自己做一个有资格创造真知的合格学者;不忘担当传播知识、培养新人的责任,向年轻人介绍经验时做到诲人不倦,评审科研成果时做到公正无私。

  学者的力量来自于对真善美的拥有和追求。安江林总是用慈善的笑容诠释着历经科研坎坷的宁静与祥和,用坚定的步伐传递着源自思想境界的智慧与力量。他同千千万万勤奋、正直的学者一样,就是这样为国家和民族创造着软实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