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对后装保障的影响及启示
- 来源:科技研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人工智能,后装保障,应用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5-29 19:02
摘要:人工智能自1956 年在DARTMOUTH 学术会议上被正式命名以来,经历三起两落,历经60 多年的发展, 目前正在新技术浪潮中加速崛起,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技术群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为军事后装保障打破“两大迷雾”提供了前所未来有的机遇。本文对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阐述, 重点分析了人工智能对后装保障的影响以及人工智能对后装保障建设的启示。
一、人工智能发展现状
(一)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狭义上理解为是一种机器系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并像人脑一样完成任务,广义上则包括“人工智能+” 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从1950 年图灵测试的诞生到1956 年被正式命名,又经历了两次繁荣期两次寒冬期,在曲折中不断孕育前行,具备了强大的技术基础、大数据支撑、智能算法应用能力等,进入2010 年后随着一些关键技术的突破开始快速崛起,到2015 年各领域创新应用逐渐全面展开,智能化浪潮涌现,人工智能领域迅速成为国际竞争的聚焦点,世界各国角逐日益激烈,竞相瞄准人工智能研究和应用领域的制高点。
(二)军事智能化
智能化是指事物在网络、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下,所具有的能动地满足人的各种需求的属性,是技术应用的过程。军事智能化主要体现在单装智能、协同智能、体系智能三个应用层次。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应用迅速影响到军事领域后,世界军事智能化进入了快车道。其中美国是军事智能化的引领者,在人工智能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项目,将人工智能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主要是在防御系统、进攻系统、物流领域等方面进行应用研究,在“第三次抵消战略”中以人工智能的创新应用为核心,挑起了一场新的世界军事竞争。俄罗斯同样重视军用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并成为俄国防现代化的最新完点,俄国防部下属研究中心和科研院所,对军事智能化应用、无人机以及机器人技术进行研究,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提高作战与军事应用的效率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二、人工智能对后装保障的影响
(一)保障决策更加精准
随着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技术群的广泛应用,对战场态势的掌控大幅度提升,实现了信息资源与需求的有效对接,逐渐破除保障资源与需求两大迷雾,许多保障问题得以解决或改善,保障决策由粗放型向精准型转变,向着更加全面,快速、智能的方向发展。一是通过不断挖掘云平台功能,强化了信息数据的有效收集,实现对保障资源有效掌控,提升保障决策的精准性。二是加快了网络化指挥平台建设,对部队行动及时进行掌握以实现高效指挥,为作战部队提供及时保障,在未来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战场快速反应。三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加强了资源与需求的有效对接。通过智能化的数据处理手段,强化对保障需求的精准了解,实现及时精准的保障目标。
(二)保障模式趋向主动
后装保障模式逐渐由被动式向主动式转变,以智能化为特点的保障模式孕育而生。一是精确保障。利用物联网等技术使保障资源全程可视,及时准确地掌握人员、装备、弹药、器材等所在位置、数量、运输情况等信息,能够在准确的时间、准确的地点实施及时、准确、不间断的保障,使保障适时、适地、适量达到尽可能精确的程度,提高保障效益。二是主动保障。打破了保障的被动服务的观念,通过运用自动识别技术、故障自我诊断技术等手段,深人研究装备战损和物资器材消耗等规律,实时感知与预测保障需求,主动实施保障,实现所需所保高效联动。三是积极保障。在精确保障、主动保障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跳出保障的舒适圈,积极以保障促进军事活动,在满足现有军事活动所需的基础上,也要有利于下一步军事行动,从满足需求跃迁至促进打赢,由保障潜能跃迁至保障显能,将军事保障向智能化保障转型。
(三)保障实施重心两移
在智能化浪潮中,新技术应用在提升保障效率的同时,推动着后装保障实施重心向两端迁移。一是前方自给保障。利用3D 打印技术等实现在离战场最近的服务站点生产、组装与末端配送配件,解决保障供应时间长、获取难等问题,实现人力到不了,智力能达到的保障状态。二是直达投送保障。综合运用各种先进技术保障手段,跨越中间保障环节,借助快捷、立体、安全、发达的物流系统,在信息流的驱动下,点对点、端对端直接将物资投送给作战部队。三是远程智能保障。随着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大量使用和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检测与诊断和智能化维修作业将成为未来该领域的主流,通过远程支援系统,能够解决因路程遥远造成的保障难题以及在缺乏测试维修技术人员的情况下,快速有效地对故障装备、设施进行诊断和修复,快速恢复战斗力。
三、人工智能对后装保障建设的启示
(一)加快无人化保障装备研制
随着人工智能、无人化技术的应用发展,近年来无人化装备发展迅速并大量装备部队,大规模应用成为趋势,未来战场有生力量之间的直接对抗将显著减少,在后装保障领域中也将广泛应用无人化,逐步在现代化战争保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军在阿富汗战场,在物资运输方面应用无人直升机取得良好的效果,近年来不断加大对新型制导弹药智能化研发力度等。必须顺应新军事变革的浪潮,顺应技术改革的发展,充分考虑未来战争保障的发展需求,进一步规划装备的无人化、智能化发展,加快无人保障装备的研制定型工作,解决当前后装保障的急需,为执行持续化、全域化保障任务提供支撑。
(二)推进智能化保障体系建设
目前各国正在加快推进智能化技术的军事创新应用,大力发展军用智能技术,推进智能化保障体系建设。智能化系统是未来智能化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实现后装保障体系融合的基础,能够进行自主决策、任务的协调分配、信息支撑等工作。抓好智能化作战后装保障体系的整体建设,从智能化保障理论研究入手,优化重构保障力量,推进模块化编组、智能化运用,加强保障装备技术研究,不断加强技术保障体系建设。在继续推动信息系统、辅助决策功能建设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群,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形成立体化的运输投送格局,构建规模适度、结构合理、运转高效的储备供应保障体系。
(三)推进“三化”保障融合发展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机械化、信息化、智能代将长期并行发展,在完成部分智能化系统建设后,要注重智能化保障体系的建设,统筹推进“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使三者聚合增效。机械化的核心是“动”,是以物载、释能;信息化的核心是“联”,是以网聚、释能;智能化的核心是“算",是以智取、释能。通过三者的交叉融合以及三者所支撑的技术群的聚合协作,不仅能够互补短缺、优势叠加,也可能产生聚变突破新生。这一融合过程需要通过加强“三化”联合训练,探索提高对“三化” 装备的使用熟练程度,加强三者间的协同作业,发挥保障体系的保障潜力,促进新的保障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