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等院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高等院校,学生档案,工作创新
  • 发布时间:2021-07-02 18:56

  摘要:做好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因为学生档案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单位人事档案形成的基础,是学校与社会联系的桥梁纽带,它为人才开发提供原始信息和准确数据,为用人单位选拔人才提供重要参考。

  一、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可分为档案的收集、整理、统计、鉴定、保管、利用服务等多个环节。随着高等学校政务公开化、办公自动化和信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全面深入发展,高等学校档案最终实现网络化是势在必行的,高校档案管理网络化的发展己成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目标。高校档案管理中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是有关学生的相关教育经历、奖惩经历等信息,因而,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学生的性格、能力、品德等信息,在学生的教育与工作生活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因而可以说高校档案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学生的行为,使其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逐步变得理智,推动学生自身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尤其是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民信息化的时代已然到来,学生档案的重要性更是迈入了一个新的台阶,学生所有的教育经历、奖惩措施等信息都会第一时间进入网络当中,成为其日常经历的重要内容,甚至它还可以决定学生日后的工作职位、升迁、工资等内容,而高校通过对学生档案进行系统性管理,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对于学生信息的搜寻与管理,因而高校档案管理对于学生的日常行为具有极大的约束作用,使其在不自觉当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从而达到缓解校园矛盾的目的。由于高校学生档案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具有极大的权威性与专业性,用人单位在进行人才招聘时都会将高校学生档案作为考察的重要内容,甚至将其视为决定性内容,在这一背景之下,高校档案的管理就变得尤为重要。高校通过对学生档案进行系统性的管理,不仅可以达到保存学生档案的目的,还可通过对学生档案进行整体性的检查与管理而了解学生整体所缺乏的东西,这一内容经过反馈后可以成为高校学生培训的重要内容,从而通过整体性的活动来对学生档案进行必要的修改与添加,使学生的档案可以为他们的工作经历添加精彩的内容,由此可见高校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二、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各行各业都在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转变,只有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方法,加强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才能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在新时期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必须依靠领导层的力量,自上而下的推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逐步提升档案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地位,加快信息化建设。首先,高校应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引进,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日常培训,建立开放的信息化环境,从而为信息化措施的落实提供积极的环境支持;其次,应制定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并加强对落实情况的监督,不断提升制度的使用率,充分做到档案的规整与接收同步,保证档案的完整性;第三,应引进优秀的档案管理人员,加强对网络技能的培训,从而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实现信息化管理,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操作水平。

  三、档案信息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档案信息是人类知识的结晶,是人类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人们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产品。信息化建设是知识经济时代主线。信息内容丰富,信息需求量激增,信息效益不均。社会信息消费需求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生产需求,另一方面是生活需求。随着信息化建设,现阶段社会庞大的信息消费需求以及将来信息化程度加大时的潜在信息消费需求,这是档案工作改革的直接动力。信息化建设是档案工作改革的动力。信息社会的特点是信息生产量大,档案工作改革是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目前,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高校管理和教学不断创新与变革,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已从一定程度上成为高校发展的制约因素。加快高校档案工作的信息化进程,使高校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建设顺应潮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才能实现高校档案事业持续、高效的发展。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工作的关系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它包括实现高校教育目标体系信息化,实现教育决策管理信息化,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信息化,实现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实现学习与课程、教学模式信息化,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评价、管理信息化,实现师资培养、培训信息化,实现教研科研信息化。信息化建设与档案工作的关系非常密切。在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大力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不断的提高管理手段,创新管理方式。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传统的管理观念已经不再适应目前的发展了,信息化建设与档案工作需要改变原有的传统观念,不断的与时俱进,积极的利用信息化技术重新整合、定位档案管理工作。同时加大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给予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大力支持。另外,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与否。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水平,信息化建设要求的是能够全面的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档案的管理和创新,因此要通过各种教育培训来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不断提升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学校可以对档案管理人员定期的进行培训,培养创新意识,或通过知识讲座、继续教育、研讨会等方式来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管理能力。还要积极的引进各种高质量的人才来进行档案管理工作,为档案管理注入新鲜的血液。引进国外先进的档案管理人员,使之与高校的管理人员进行交流与沟通,分享经验,学习他们的先进管理手段。

  结语:学生档案管理部门应与时俱进,重视学生档案的基础工作,同时开发适合本校实际的学生档案数据管理系统,把高校学生档案从落后的手工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化,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实现学生档案内容的数字化,网络化,使各部门学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从而达到更加快速、准确、全面地提供每个学生档案信息的目的。改变学生档案载体的单一性,采用磁盘、光盘等大容量的载体,既可以保存更多的纸质档案信息,也为实现学生档案信息化与网络化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伟,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J] 吕梁教育学院 2020(04);

  [2]胡莹,信息时代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探析;[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6);

  作者简介:李延芳(1984.6——),青海省贵德县人,藏族,本科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档案学专业,学士学位,助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档案学基础理论与发展。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