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龙岗区深化对港合作策略研究
- 来源:广东经济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深圳,建设,研究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8-06 11:53
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 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作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强与港澳创新资源协同配合,继续鼓励引导香港同胞充分发挥投资兴业的重要作用,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来内地学习、就业、生活。进一步推进深港合作,是深圳发挥重要引擎作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突破口。龙岗区处于深莞惠几何中心,是深圳市的行政大区、人口大区和产业大区,与香港合作由来已久且基础深厚,有责任也有能力在促进深港合作中体现大区的担当作为。本文通过分析龙岗区对港合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围绕香港所需、龙岗所能,研究提出建设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打造“环港中大(深圳)知识经济圈”等策略建议,推动形成东有大运、中有河套、西有前海的深港合作新格局。
龙岗区对港合作现状
近年来,龙岗区大力推进对港合作,在优化政策体系、拓展合作领域、完善创新服务上下功夫,充分借力辖区内的港商港资港企、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港国际中心等平台和载体资源,对港合作成效显著。
(一)政策支撑体系不断健全
出台实施《龙岗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19 年、2020 年工作要点》《龙岗区贯彻落实<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 年)》《龙岗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20—2022 年)》《龙岗区推动以规则衔接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试点行动方案》等政策措施,不断深化对港合作。
(二)港资成为境外投资主力
龙岗建区以来,依靠香港企业的投资,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截至2020 年底,龙岗区共有港资企业6892 家,占全区外资企业数的78.21%;港资投资额877.76 亿元,占境外投资额的85.15%。
(三)科创平台能级不断提升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面向国家及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需要,结合学科发展,集中优势力量和资源,强化产学研创新体系,在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大数据、新能源、金融和物流等前沿科研领域积极打造国际化科技创新平台。其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纳入深圳十大诺奖实验室。
(四)教育医疗合作水平迈上新台阶
由深圳市政府、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中文大学三方共建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院开工建设,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深圳音乐学院落户龙岗,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与香港中文大学共建的“香港中文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院(研究院)”列入大湾区健康合作项目。区政府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教育医疗等领域开展创新性务实合作。
(五)创新创业服务日趋完善
建立深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深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龙港青年创新创业联合会、龙岗天安数码城青年创业大道、星河 WORLD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创新创业基地等各类创新创业服务载体,引进香港世茂集团建设深港国际中心,为两地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优质服务。
龙岗区对港合作存在的问题
尽管龙岗区对港合作取得较好成效,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各地竞相布局深化对港合作、百舸争流,龙岗区在部分领域仍显优势弱化、动能不足。
(一)缺乏区位优势和重大平台
龙岗区距离口岸较远,且通往市中心区、西部地区的快速通道较少,水官高速、机荷高速等主要道路长期处于饱和状态,导致该区与福田、罗湖、南山、宝安等区相比缺乏区位竞争力。在推进深港合作重大平台方面,目前深圳在西部、中部地区分别建设了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且被作为“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写入国家 “十四五”规划纲要,而东部地区尚缺乏政府层面的系统布局。
(二)港企桥梁纽带作用难发挥
港企是深港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很多港企都是通过内地港企了解内地、走入内地市场。但早期到龙岗投资的一些港企多为低端制造业,目前仍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传统比较优势逐步减弱,新的竞争优势有待形成,未能在对港合作中发挥纽带作用。
(三)吸引香港青年创新创业力度不够
吸引香港青年来深创新创业是推动香港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有力抓手,也是培养深港合作未来力量的重要途径。因两地历史文化、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存在差距,面向香港青年的创新创业载体作用发挥不足,青年交流活动缺少统筹、规模小且分散,总体上缺乏吸引力、活力不足。
(四)产学研融合不够深入
龙岗区尚未形成系统的产学研融合机制,对涉港创新资源外溢的承接能力仍然不足,两地职业认证和行业标准的衔接机制缺失,涉港人才难以长期留住。例如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主要开展基础研究和本硕博人才培养,但研究成果与本地企业之间尚未形成良好的转换机制,实验设施共享、校企联合研发等成效不足,培养的人才相当大一部分选择出国进修。
(五)龙岗区在港知名度有待提高
在全球化背景下,较高的城区知名度对于招商引资引才具有现实的或潜在的影响力。因两地居民常用社交媒体和获取信息渠道不太一致,且缺乏针对性的宣传解读和传播推介,缺乏主动“送服务”“送政策”的举措,龙岗区在香港的知名度较小,港人对龙岗缺乏了解,不利于深化对港合作。
龙岗区深化对港合作的策略建议
对香港而言,近年来产业结构单一、土地空间不足等现实问题突出,亟需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对龙岗而言,产业基础扎实,创新空间广阔,但高端创新要素缺乏。为此,龙岗区应立足自身特色和资源禀赋,充分发挥对港合作平台优势和作用,紧抓“双区”建设机遇,全面加强与香港各类资源要素对接,全力打造深港合作新样板。
(一)建设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打造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
一是加快建设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为核心的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以及大湾区新地标——深港国际中心,努力打造深港合作的东部支点和重大平台,并积极争取上升为省级乃至国家战略,形成西有前海、中有河套、东有大运的深港合作新格局。二是充分发挥龙岗区处于深莞惠几何中心这一区位优势,在“十四五”时期,以更大力度谋划连通香港的重大交通项目,打造更加便捷便利的交通联系,支撑深圳东进战略和深圳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比如加快东部过境通道建设,并尽快完成如意路南延工程,使龙岗中心城区经东部过境通道在莲塘口岸与香港连接;规划建设大运片区至市中心区的快速路,接入北环大道或泥岗路,与福田区、罗湖区的口岸形成快捷连通。三是围绕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周边、莲塘口岸——东部过境高速沿线,布局一批产业创新空间及配套设施,打造深港科技合作东部轴带,吸引更多国际高端资源聚集。
(二)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促进港企高质量发展
一是探索设立港资企业服务中心,为港企、港商提供专业化精准化服务;全面摸查港资企业转型发展现状,帮助港资企业转型升级,形成示范带动作用,吸引更多港资企业到龙岗区集聚。二是加大产业基金对企业工艺、技术、产品、流程和营销模式等升级与创新的支持力度,减缓企业经营压力;探索规划建设港资企业集聚专属空间,并按港人习惯完善生活配套服务,打造便利港人工作、生活的“香港城”。三是争取在龙岗区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工商界合作交流会”(原“香港珠三角工商界合作交流会”为香港珠三角工商界年度盛事,自2002 年每年举办一次,已先后在佛山、深圳、广州、中山、惠州、江门、珠海等地举办),帮助港企拓展市场的同时,积极寻求与港资的经贸合作机会。
(三)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吸引香港人才扎根龙岗
一是鼓励区内龙头企业发挥自身产业、人才集聚的优势,吸引香港青年来龙岗见习就业、创新创业,为其成长成才、融入大湾区建设提供广阔发展空间。二是广泛联系国内各类人才组织和机构,面向香港创新创业人才,以共建形式建立多元化的人才驿站、创新创业基地、创业园等,积极引入高端人才,常态化举办人才交流活动,充分激活各类载体,打造更具亲和力的实体平台、服务平台。三是优化用好“深龙英才”政策,落实深圳市《关于进一步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发展的若干措施》,探索促进两地行业标准对接和职业资格互认,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国际化水平,打造人才友好型城区,为香港创新创业人才扎根龙岗、深耕发展创造条件。
(四)打造“环港中大(深圳)知识经济圈”,推进校地企协同创新
一是借鉴上海市杨浦区与同济大学区校共建经验,结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优势学科和区域特色产业,明确“环港中大(深圳)知识经济圈”发展定位,迭代编制专项发展规划,共建国际化产学研用创新基地、医教研产于一体的国际化医学创新研究中心、粤港澳国际教育合作示范区等。二是参考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建设模式和共享经济思想,由周边的产业园区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合建创新研究院、重点实验室等,组织科研团队开展技术攻关,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在龙岗实现产业化。探索打造高校与产业合作的平台,接入高校基础科研设施、科研成果、科研人员等资源,允许企业在此平台开发产品及应用服务,制定科学合理的资源收益分成机制。三是针对知识经济圈研究制定企业税收、人才引进、成果转化、金融服务等专项扶持政策,推进深港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依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智力和设施资源,举办创业大赛、国际性论坛等活动,加强大学校区与城市社区、企业园区 “三区”联动。
(五)强化服务和宣传推介,提升龙岗区在港知名度
一是加强与市港澳办、市委大湾区办、中联办深圳联络部、香港特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办公室等机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港资企业等涉港平台,港人联谊会及其他社团、港籍政协委员,以及龙岗籍在港的企业家、同乡会、社团等的沟通联系,做好驻区港籍群体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其桥梁和示范作用,提升龙岗区知名度。二是主动“走出去”,积极组织辖区企业参加深圳市组团赴香港举办各类推介会,以及在港深举办的各类国际展会等,充分利用会议和展览平台加强对龙岗区的营商环境、人才环境的宣传,进一步强化对港招商引资工作,吸引港人到龙岗区兴办高科技企业,增强发展后劲。三是高效“请进来”,积极引入香港创新创业项目和团队,例如鼓励企业通过冠名、赞助等方式为知名的创新创业大赛提供奖金支持,同时加强对优胜团队的发掘和引进力度,并提供咨询辅导、资源链接等“接地气”的帮扶,助力其在龙岗落地生根、发展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