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一直都是我国的产粮大省,其耕地面积达7179.2万公顷,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河南省粮食产量为6826万吨,占该年全国粮食产量总额的10.2%。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河南省夏粮产量更是占到全国夏粮总产量的1/4。
河南连续暴雨引发全国关注,截至7月30日,洪涝灾害致农作物受灾1450万亩,灾情仍在发展。为抓好农业救灾和生产恢复工作,7月31日,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省财政厅分两批共下达40480万元农业生产救灾资金。
洪涝灾害给夏粮的入库、储存,特别是秋粮的生长带来巨大危害。部分农户的储粮已经受洪水浸泡变成湿粮,不仅造成粮食损失,也对人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关于做好受灾地区湿粮处理的紧急通知》,要求河南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站在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保障灾区群众口粮安全的高度,把处理湿粮作为稳定灾区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举措抓实抓好,尽可能帮助群众减少损失。
《紧急通知》给出针对湿粮问题的解决办法,围绕四个部分开展落实,其中“落实湿粮处理措施”中包括“(一)烘干。对适宜烘干的过水粮食,各级农机部门要大力动员农机合作社,积极利用谷物烘干机为群众提供粮食烘干服务;供销社为民服务中心要利用自有烘干设备主动帮助群众烘干粮食。(二)通风。各级粮食和储备部门要积极组织粮食收储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空仓及通风设施提供通风降水服务。同时引导群众利用小型鼓风机进行通风降水。(三)晾晒”等。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迅速采取行动,正组织粮食收储企业、农机合作社、供销社为民服务中心利用烘干、通风、晾晒等方式,帮助农户处理湿粮累计1831万斤,日处理湿粮608万斤,涉及3.3万农户。
粮食烘干作为粮食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解决传统晒谷难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粮食播种面积、产量扩增及各地政策支持和设备购置补贴,粮食烘干设备优势凸显,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如截至“十三五”末,江西省粮食烘干设备保有量已达11340台,全省70%左右的湿粮是通过烘干储存,粮食烘干能力日益增强。而江苏省率先推行以空气源热泵为主的粮食绿色烘干,2021年,首批江苏省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开展空气源热泵等绿色清洁粮食烘干装备与技术推广和清洁热源替代烘干示范;到2025年,江苏全省力争实现燃煤(油)粮食烘干机绿色清洁热源替代改造全覆盖。
而随着节能环保国策的推行,空气源热泵逐渐成为工农业烘干领域的“明星产品”。空气源热泵粮食烘干机烘干时间短、比传统烘干减少一半,烘干品质好、色泽自然,安全系数高、无燃油燃煤风险,操作简单、一键操作方便快捷,智能控制、无需专人看管,满足各种烘干需求、烘干温度可根据物料调定,高效节能、比燃油烘干省80%以上,比燃煤烘干省50%以上。
优势诸多,用户对于热泵烘干的效果赞不绝口,中央及多省市政府也力推热泵烘干。根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的《关于创新举措加大力度进一步做好节粮减损工作的通知》规定,“强化各类规模农户储粮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开发新型谷物收获机械,鼓励开发移动式绿色环保烘干设备。因地制宜推广热泵、生物质等多种烘干新热源,更好地满足粮食干燥需求”。实际上,2020年国网河南电力就通过政企合作、协同推进的方式,推动建成了一批电气化试点示范项目。比如在烘干领域,大规模推广空气能热泵烘干,空气能热泵粮食电烘干项目38个,可烘干粮食98050亩。在处理湿粮方面,热泵粮食烘干机将发挥烘干效率高、速度快、烘干品质好等优势,为河南解难题。
综合来看,气候变化和新冠疫情已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粮食短缺,而以空气源热泵为代表的绿色烘干设备将助力解决因气候原因造成的粮食霉变、收获后晾晒不及时减产等问题,保证粮食安全和丰产丰收。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