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新场景,会展场馆准备好了吗?

  • 来源:中国会展
  • 关键字:会展,行业,变革
  • 发布时间:2021-09-12 15:43

  短短数月,线上会展迅速从“纸上谈兵”转向“实地作战”。广交会联手腾讯将展会搬上云端,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搭建“全国糖酒会云平台”,阿里巴巴国际站春雷计划即将上线一批展会…… 越来越多大型会展项目云上过招。而作为会展实体的管理者,行业内正发生的变革引发了笔者对于场馆未来发展的若干思考。

  思考一:线上会展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手段吗?

  疫情影响的催化让行动先于理论,上线进程持续推动,然而诸多实践证实线上线下之所以争论不止源于线上会展明显存在“两面性”。

  一方面,线上会展弥补了传统会展的短板,如时效性、传播速度、覆盖范围、操作费用、环保程度等。不论是由巅峰智业、旅豆学堂共同发起的12 小时不间断线上文旅消费振兴公益直播巅峰大会研讨会,首日在线观看规模超越 70 万人次,还是小米新品线上发布会在72 小时内总曝光超过4500 万,光“小米10”一个话题就收获了12.6 亿的阅读量。线上会展既可以满足品牌传递与业内发声,又能够弥补传统线下会展“一次性”的不足,并且筹备时间、场务费用、嘉宾邀请等方面的成本大幅度降低,企业节省的资金不论是加大广告投放还是以让利形式回馈消费者,都会巩固企业品牌建设。线上展会绿色、快速、精准、高效的优势是传统线下会展不可比拟的。

  但另一方面则更加体现传统会展无法被取代的真实感、存在感和体验感。 “云逛展”在现阶段更像一个话题,很大一部分人仍保留观望的态度,主要原因在于“真实的体验感”至少在目前还无法同步上线。线上展览受到观展设备、展示程序、网络环境等因素影响,操作不便捷、画面不清晰、切换不流畅等客观原因及观展过程中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同一性质产品间的照猫画虎都会让观展体验大打折扣。

  思考二:未来是线上线下之争,还是线上线下融合?

  根据公众号“会展BEN”发布的《2020 线上会展调查报告》显示,受访者中 87.6% 赞同两者的关系是“相互补充和促进、融合”,笔者也认为二者应该是破界融合、双线驱动。

  线上会展不仅是把线下会展的内容搬到网上进行简单的“化妆美颜”,更是对传统会展的内容进行延伸、拓展,甚至 “再创作”,需要明确的是线上会展的商业模式必然区别于传统会展。此外对技术的融汇应用更是上线的关键所在。以最基础的网速为例,GMIC 在线2020 与中国电信合作使用5G 作为技术支撑,保障体验感的同时也让新技术延伸了应用场景。

  无论是从新产业的成长周期出发还是从市场满足程度来看,线上会展更可能成为一种新模式而非完全取代传统会展模式。笔者认为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或可借鉴OMO 模式,即打造线上-- 移动-- 线下三位一体的会展体系,向完整的产业闭环迈进。

  思考三:会展场馆准备好了吗?

  变革已然发生,在未来的挑战与机遇面前,会展场馆应该做些什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点出发思考。

  一方面,从客户的线上消费习惯出发,充分考虑客户未来线上需求的继续延续,比如线上看场地、电子合同签订这些基础需求应成为场馆标配,如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推出“VR 看馆”实现在线看场地,推出“云上看馆”实现线上自定义场地布局。

  另外一方面,从应对线上会展的挑战出发,场馆不仅要稳定线下流量池,还要考虑如何进入线上渠道激发双线价值。在习惯了专业搭建的会场后,线上活动“朴素”的场地背景似乎尤为突兀。短期内观众可以接受,但是长期发展来看线上会展也需要精致。会展场馆具备先天优势可以趁势推出适合专业会展活动的高标准直播室,专业的设备标准的场地不仅能提升演讲者与观众的体验,更能为场馆在线上博弈中分一杯羹。目前,杭博牵头策划的“直播间”演播基地,将资源整合,关注内容输出者,特别是培训、行业会议这方面的需求,让“主播”在高品质的设施设备环境中,轻松“拎包上台”,呈现高效专业的直播品质。

  笔者认为线上热潮是必然趋势,换角度而言这场变革其实是在推动传统行业的数字化升级进程,无论是整体项目上线还是分模块数字化,都促使会展模式朝着更智慧、更多元、更便捷的方向发展。线上会展的价值毋庸置疑,但它还需要时间打磨成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