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与错都是浮云
- 来源:英才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对错,浮云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2-14 10:21
嘉宾|王志东 点击科技CEO
朱学东 《中国周刊》总编辑
陆新之 财经作家
“婚姻怎么选都是错,长久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
顶着贺岁片的名头,又有前一部《非诚勿扰》的风格铺垫,大部分走进电影院的观众都以为,《非诚勿扰2》也会是一部轻松搞笑的片子。
然而,他们错了。影片要表达的意思并不好笑,甚至有点可怕。
百多年来,从诞生到现在,尽管所讲述的故事千变万化,但是电影要说明的道理其实相对有限。显然,《非诚勿扰2》也不能逾越电影艺术创造的规律,通过“离婚典礼,试婚,人生告别仪式”三个故事,导演向观众抛出的还是那些困扰所有人很久、也被回答了千百遍的问题:爱情究竟是什么?金钱对人生意味着什么?面对生死,人该做什么?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最好不相见,便可不相恋。最好不相知,便可不相思……最好不相对,便可不相会。”影片结尾,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诗化为音乐,让人沉思。人生中发生的一切,似乎都是浮云,无论爱与死亡、是与非,对与错。但是,凡人是怎样看待“爱”与“死亡”,怎样选择?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答案。
于是,世界上有了将错就错这回事儿。
不完美的接受
主持人:在你看来,什么是将错就错?
王志东:将错就错有好多意思。人生、爱情、婚姻……没有完美的,那么是否只要存在不完美,就是一种错?要知道,如果追求某种理想中的完美而来回折腾,反而会带来很多痛苦。因此,人生,就是跟自己的理想、跟时代、跟周围环境不断磨合的过程。其中可能充满了让步、妥协、迁就。妥协的底线,每个人都不一样。这才有了所谓“妥协到不能再妥协的时候就放弃”的说法。
陆新之:我觉得,将错就错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比如,中国的改革之路就是将错就错。实际上,经济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允许错误跟不确定性的存在。
朱学东:所谓将错就错,首先意味着调整,求大同,存小异。在人生的各种选择的问题上,对与错的标准来自于理性判断。一个错误的选择,就意味着成功的机会成本更高一些,所花费的努力要更多。冲动型的选择一般都是错的。
主持人:那么,人生中有多少将错就错?
王志东:人生中充满了将错就错。比如,我读北大,就是将错就错。从小我就梦想着当科学家,认为只有读中国科技大学才能成为科学家。可是,我的同班同学也想去科大。那一年,科大在广东只招2个人,老师就动员我俩,一定有一人放弃。结果我脑子一热,就改报了北大。那时候,我对北大没有太多的憧憬。现在,我非常感谢这个选择。这就是对不完美的接受。
陆新之:我觉得,任何人的婚姻、人生都不是将错就错,“将错就错”不过是老男人骗小女孩的一句鬼话罢了。两个人互相谦让,叫求同存异。两个有原则性分歧的人,不可能走到一起。至于人生,第一个选择可能是盲目的,但是要想把事情做好,就要有对与错的原则介入了。
朱学东:所谓“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我曾经跟老婆开玩笑说,“我是入错了行,你是嫁错了郎。”当年的我很无知,根本不知道哲学是什么,看见哲学系在《招生简章》上排第一个,就报了哲学系。但是,这个选择最终开出了美丽的花,我从来没后悔过。大学四年我看了无数的书,建立了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后来,我当过老师,当过公务员,然后将错就错进了媒体,现在的我很快乐。
人生就是不断试错
主持人:人生的选择有没有对错之分?
王志东:有关人生选择,对错各半是最痛苦的,这就如同刚毕业的大学生,同时被知名企业和国外名校录取。我的建议是,这时候,首先可以等等,说不定现在看不清楚的事情,等等就能看清楚。其实没有对错,这和扔硬币的结果是一样的。
当然,刚刚踏上岔路,要格外谨慎,发现不对,赶紧调头。但是,已经走到无法回头的时候再后悔,没有意义。对没有意义的事情后悔,只能是二次伤害,你只能将错就错。
陆新之:对于企业家而言,活下来,能发展,是第一位的。至于对错,正当的商业逻辑首先是不能违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代、第二代企业家违法较多的现象,其实不是对错的问题,他们要生存、要发展,只能做这些错误的事情。这就是原罪的由来。最初做的那些错事,可能会给一个人带来成功,但这仅仅是种可能,并非每个人都能侥幸成功。
主持人:人生是可以规划的吗?
王志东:我当年玩过一个电脑游戏:青蛙过河。河里有漂来漂去的木头,青蛙必须踩着木头过河,既不能掉进河里,还要保证速度。实际上,人生就好像这个游戏,你只知道有起点和终点,而无法把走的每一步都规划出来,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一生只做一件事和为寻找理想而不停试错,两者相较哪个更幸福?我觉得难说。
朱学东:也许可以规划,但是,我最初就没太多规划。所以,我一直在试错,寻找自己真正愿意做的事情。
主持人:充满了将错就错的人生,会有什么样的结局?
王志东:在物理学里有一个测不准原理:当你试图去测量某个对象时,你已经影响了它,误差已经出现,它也就不是最初的它了。人生也是一样,人总要被客观实际所影响,脱离时代和环境而孤立的谈论理想,是没有意义的。跟时代、环境斗争的结局,可能会很惨。
乔布斯在一段演讲中说:人生其实是一个连线游戏。具体的内容是,在一张白纸上,随意画满密密麻麻的点,每个点后不规律地标注出一个数字,再按照“1、2、3……”的顺序把点连起来,白纸上就会出现一个图案。人生也是一样。你做的每一件事,都像是在白纸上画了一个点,这些点将来会汇成什么,最初根本看不出来。而几十年后的某一天,回头一看,你的人生图画自然历历在目。
朱学东:我的每一次将错就错,都带有一点被动,更多的是一种被时代、环境裹挟的选择。实际上,我们都是被时代绑架的,然后,被裹挟着前进。
错误的选择,如果能错到底,就是对的。一个能做点事情的人,必然要能够把错误坚持到底。做到这一点,对与错就没有分别了。因此原则有对错,生活没有对错。
……
朱学东 《中国周刊》总编辑
陆新之 财经作家
“婚姻怎么选都是错,长久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
顶着贺岁片的名头,又有前一部《非诚勿扰》的风格铺垫,大部分走进电影院的观众都以为,《非诚勿扰2》也会是一部轻松搞笑的片子。
然而,他们错了。影片要表达的意思并不好笑,甚至有点可怕。
百多年来,从诞生到现在,尽管所讲述的故事千变万化,但是电影要说明的道理其实相对有限。显然,《非诚勿扰2》也不能逾越电影艺术创造的规律,通过“离婚典礼,试婚,人生告别仪式”三个故事,导演向观众抛出的还是那些困扰所有人很久、也被回答了千百遍的问题:爱情究竟是什么?金钱对人生意味着什么?面对生死,人该做什么?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最好不相见,便可不相恋。最好不相知,便可不相思……最好不相对,便可不相会。”影片结尾,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诗化为音乐,让人沉思。人生中发生的一切,似乎都是浮云,无论爱与死亡、是与非,对与错。但是,凡人是怎样看待“爱”与“死亡”,怎样选择?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答案。
于是,世界上有了将错就错这回事儿。
不完美的接受
主持人:在你看来,什么是将错就错?
王志东:将错就错有好多意思。人生、爱情、婚姻……没有完美的,那么是否只要存在不完美,就是一种错?要知道,如果追求某种理想中的完美而来回折腾,反而会带来很多痛苦。因此,人生,就是跟自己的理想、跟时代、跟周围环境不断磨合的过程。其中可能充满了让步、妥协、迁就。妥协的底线,每个人都不一样。这才有了所谓“妥协到不能再妥协的时候就放弃”的说法。
陆新之:我觉得,将错就错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比如,中国的改革之路就是将错就错。实际上,经济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允许错误跟不确定性的存在。
朱学东:所谓将错就错,首先意味着调整,求大同,存小异。在人生的各种选择的问题上,对与错的标准来自于理性判断。一个错误的选择,就意味着成功的机会成本更高一些,所花费的努力要更多。冲动型的选择一般都是错的。
主持人:那么,人生中有多少将错就错?
王志东:人生中充满了将错就错。比如,我读北大,就是将错就错。从小我就梦想着当科学家,认为只有读中国科技大学才能成为科学家。可是,我的同班同学也想去科大。那一年,科大在广东只招2个人,老师就动员我俩,一定有一人放弃。结果我脑子一热,就改报了北大。那时候,我对北大没有太多的憧憬。现在,我非常感谢这个选择。这就是对不完美的接受。
陆新之:我觉得,任何人的婚姻、人生都不是将错就错,“将错就错”不过是老男人骗小女孩的一句鬼话罢了。两个人互相谦让,叫求同存异。两个有原则性分歧的人,不可能走到一起。至于人生,第一个选择可能是盲目的,但是要想把事情做好,就要有对与错的原则介入了。
朱学东:所谓“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我曾经跟老婆开玩笑说,“我是入错了行,你是嫁错了郎。”当年的我很无知,根本不知道哲学是什么,看见哲学系在《招生简章》上排第一个,就报了哲学系。但是,这个选择最终开出了美丽的花,我从来没后悔过。大学四年我看了无数的书,建立了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后来,我当过老师,当过公务员,然后将错就错进了媒体,现在的我很快乐。
人生就是不断试错
主持人:人生的选择有没有对错之分?
王志东:有关人生选择,对错各半是最痛苦的,这就如同刚毕业的大学生,同时被知名企业和国外名校录取。我的建议是,这时候,首先可以等等,说不定现在看不清楚的事情,等等就能看清楚。其实没有对错,这和扔硬币的结果是一样的。
当然,刚刚踏上岔路,要格外谨慎,发现不对,赶紧调头。但是,已经走到无法回头的时候再后悔,没有意义。对没有意义的事情后悔,只能是二次伤害,你只能将错就错。
陆新之:对于企业家而言,活下来,能发展,是第一位的。至于对错,正当的商业逻辑首先是不能违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代、第二代企业家违法较多的现象,其实不是对错的问题,他们要生存、要发展,只能做这些错误的事情。这就是原罪的由来。最初做的那些错事,可能会给一个人带来成功,但这仅仅是种可能,并非每个人都能侥幸成功。
主持人:人生是可以规划的吗?
王志东:我当年玩过一个电脑游戏:青蛙过河。河里有漂来漂去的木头,青蛙必须踩着木头过河,既不能掉进河里,还要保证速度。实际上,人生就好像这个游戏,你只知道有起点和终点,而无法把走的每一步都规划出来,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一生只做一件事和为寻找理想而不停试错,两者相较哪个更幸福?我觉得难说。
朱学东:也许可以规划,但是,我最初就没太多规划。所以,我一直在试错,寻找自己真正愿意做的事情。
主持人:充满了将错就错的人生,会有什么样的结局?
王志东:在物理学里有一个测不准原理:当你试图去测量某个对象时,你已经影响了它,误差已经出现,它也就不是最初的它了。人生也是一样,人总要被客观实际所影响,脱离时代和环境而孤立的谈论理想,是没有意义的。跟时代、环境斗争的结局,可能会很惨。
乔布斯在一段演讲中说:人生其实是一个连线游戏。具体的内容是,在一张白纸上,随意画满密密麻麻的点,每个点后不规律地标注出一个数字,再按照“1、2、3……”的顺序把点连起来,白纸上就会出现一个图案。人生也是一样。你做的每一件事,都像是在白纸上画了一个点,这些点将来会汇成什么,最初根本看不出来。而几十年后的某一天,回头一看,你的人生图画自然历历在目。
朱学东:我的每一次将错就错,都带有一点被动,更多的是一种被时代、环境裹挟的选择。实际上,我们都是被时代绑架的,然后,被裹挟着前进。
错误的选择,如果能错到底,就是对的。一个能做点事情的人,必然要能够把错误坚持到底。做到这一点,对与错就没有分别了。因此原则有对错,生活没有对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