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周边食品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
-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食品安全,学校周边,应对策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12-15 13:51
摘 要:食品安全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关乎着人们的饮食健康,学校周边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市场监管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结合汝南县城区及周边学校的食品安全现状,通过检查、走访、管理、分析,提出应对策略。学校周边小餐饮、小卖部和小摊点等“三小”速食摊点是油炸食品、膨化食品等垃圾食品的发源地,食品安全隐患也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个别小店主、小摊主在利益的驱使下,以次充好、采购便宜原料等现象时有发生。本文针对汝南县城区及周边乡镇学校的食品安全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应对策略。
1 学校周边食品安全现状及普遍存在的问题
1.1 设施简单,无证经营、违规现象存在
学校周边的“三小”食品摊点,房间简陋,设施简单,硬件条件较差,一间小棚子,一辆三轮车,成为他们的经营场所。多数业主不愿在操作设施上多花钱,更不愿意在硬件上多投入。这些小食品摊点多为露天经营,经营场所内堆满了原料、材料、用具等杂乱不堪。操作人员不穿工作衣不戴工作帽,没有防蝇防虫防鼠“三防”设施。由于摊点小流动性强、卖点多卫生条件差,达不到办理小食品登记证和卫生许可证的条件,违规现象广泛存在。小摊贩们大多在监管人员上班前和下班后时间,流动经营,与市场监管人员打游击,与城管人员捉迷藏,造成监管工作的难题。虽然很多学校周边明确写着“校园100 m 内不准摆摊”,但“游击”摊贩还不时存在着。
1.2 经营门槛低,操作简单,质量难以保证
小餐饮店小卖部小食品店这些“三小”速食店无需过高的资金投入、技术手艺,经营门槛低,承办起来相对容易。从事小摊贩的人员,大都没有固定工作,经济条件差,也没什么文化,靠经营小餐饮店或小食品店维持生计,他们即是店主又是厨师和服务员,不少人员未取得健康证就直接从事餐饮操作,安全隐患观念不强,管理意思薄弱。
1.3 进货渠道混乱,执法证据难以寻找
店主们往往寻找渠道简单、价格便宜的进货商,为降低成本,减少程序,没有索要商家的票据、资质和食品合格证明文件[1],而是只看重低廉的价格;没有固定的供货人员和供货地点,一旦出现过期食品、腐败变质的食品、无生产日期、无生产厂商和无保质期的“三无”食品时无法追溯上游供应人员,难以寻找执法证据。
1.4 安全意识淡薄,防范观念不强
学校周边摊点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光表现在摊主身上,还表现在学生身上。中小学学生自制能力差,没有食品安全意识和鉴别能力,往往只图价格低、离校近、购买方便,忽略了食品质量问题[2],很容易受到不合格食品的影响。还有不少中小学学生抱有“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心态,不注意饮食卫生,更喜欢“色香味”俱全的食品。虽然学校和家长常常提醒和劝导孩子们远离这些“垃圾食品”“䐍化食品”“油炸食品”[3],但中小学生的自控力有限,食品安全意识淡薄,教育效果不明显。随机走访了某中学刚开学的学生100 人,其中22 人选择在校外小餐馆或流动摊点吃饭,61 人觉得外部的饭菜比食堂味道好,品种多,14 人不看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2 人买到过过期食品,10 人回答买到不安全食品自认倒霉。
2 学校周边食品安全防范的应对策略
食品安全问题关乎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周边食品安全隐患的整治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问题。为加强食品安全问题,增强中小学生的防范意识,汝南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采取了以下应对策略。
2.1 加强日常监管和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
摸清“三小”食品经营户的底子,逐人逐点登记造册,严格审查学校周边各类食品经营主体的经营资格,做到底子清、情况明。①对具备审批资质的无照158 家小餐饮店、85 家小卖部、147 家小食品经营户,发放办照通知书及办照手续,令其限期办理经营证件,持证持照合法经营。②对不具备办理证照的“三小”食品经营户进行了取缔。③要求从事直接入口食品的136 名操作人员办理健康证,持证上岗。④建立食品摊点市场,集中经营,统一管理,建立小食品摊点的食品采购、储存、加工、销售的简易许可制度,规划学校周边不能摆摊的区域范围,加强规划区域内经营时间的管控。 ⑤成立市场监管、教育、卫生、城管等部门的联合机制,保持对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高压态势[4],加强对消费量大、影响面广、问题突出的食品类别的整治,着力消除食品生产、销售和使用中的监管漏洞,建立共同执法、齐抓共管的长效监管机制。
2.2 增加抽检数量,严惩违法行为
监管人员在日常监督检查时发现学校周边小卖部售卖不合格食品时,应立即联系第三方检测公司进行抽检,增加小食品店的抽检种类、数量,携带食品快速检测设备对食用蔬菜、水果等初级农产品进行抽检。着力实施餐饮环节原辅料质量安全的整治。认真落实原辅料索票索证和进货验收登记制度。为加强执法力度,严惩违法行为,2021年送检到洛阳黎明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样品150份,邀请河南国康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实地抽检210家,联系河南状元红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抽检餐饮店185家,利用快速检测设备自检了1 020份蔬菜和水果。严格处罚不合格食品,对抽检不合格食品、日常监督检查、投诉举报中发现的问题,目前,共整改固定场所83家,处罚了72家,取缔流动摊点61家。
2.3 加强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三小”摊贩经营者的防患意思不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忽视了食品安全问题,为加强中小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监管部门实施了一系列措施。①对学校周边“三小”食品的店主进行食品安全方面的培训,提醒他们进货时查验供货者的资质及合法证明文件。②要求保存已购食品的名称、数量、批号、厂家、生产日期。③查验供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④利用现场讲座,学校广播,墙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宣传食品卫生与安全知识、食品质量识别办法,提醒中小学生自觉抵制不合格食品,增强学生的食品安全消费意识,为消除学校周边食品安全隐患,营造健康、安全的校园食品消费环境。⑤组织执法人员在中小学校园宣传,目前,发放了宣传资料10 000多份,解答了260多名中小学生的食品安全问题。
2.4 增强执法设备,提高业务技能
虽然学校周边食品安全风险相对较高,但是店主们的文化水平不高、守法意识不强,有时难免会与执法人员发生争执,给基层执法人员带来了不少的麻烦,为增强执法设备,每个食药所都配备了1辆执法车辆,1部执法记录仪、2台台式办公电脑,1台打印机。为提高业务技能,2021年汝南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邀请了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专家培训1次、邀请驻马店市局业务骨干讲课3次,集中收看视频讲座6次,组织内部人员交流经验12次。
2.5 借助社会力量,增强曝光度
为共同维护学校周边食品安全问题,充分借用社会力量,加大对食品安全事件的监督,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问题食品无处藏身。①建立学校食品安全义务监管机制[5],聘请义务监督员,轮流监管,负责学校周边的食品安全问题。②借助社会力量,完善投诉举报机制,加大对问题食品的曝光度,设立举报奖励制度,公示奖励标准和奖励办法。③充分发挥12315投诉举报平台作用,发现问题食品或违规违法者,立即向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举报。截至目前,汝南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共接收到12315平台的举报86件,其中反映学校周边食品问题的举报18起,核实查处12起,有力打击了校园周边的食品安全方面的违法行为。
虽然在学校周边食品安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新的形势下,食品安全工作仍然不容忽视。在今后工作中,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为先导,《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河南省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和小摊点管理条例》为规范,严格市场准入,严格质量监管,严查违法违规,为食品安全管控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人们提供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
[1]金昱言,周欣蕊,张文,等.论当前形势下食品抽检监测与食品安全[J].现代食品,2021(2):170-172.
[2]边红彪.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进程智慧和经验[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1,12(4):1600-1606.
[3]顾阳.电商平台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探讨[J].现代食品,2021(7):130-132.
[4]刘玉峰.浅谈国内的食品安全及对策措施[C]//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沈阳: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2012:4.
[5]丁宏,崔生辉,权娅茹,等.论新形势下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检验[J].中国药事,2011,25(6):527-5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