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可能”与“不一定”

  • 来源:作文通讯初中版
  • 关键字:“有可能”,“不一定”,足球
  • 发布时间:2022-03-19 15:59

  我飞起一脚,把足球踢到墙上。足球反弹回来正砸中我的眼镜,眼镜立刻跟着足球飞了出去。我捡回眼镜时发现镜框和镜腿都歪了。我用力一掰,它就恢复了原状,幸亏我买的是金属镜架。

  为了炫耀足球的力量,我又把镜架掰回歪着的样子。我确定姥爷会极快地修好它,还会批评我这么简单的事都不会做。可没想到,姥爷掏出了工具盒,又是钳子又是镊子,左按右抬,忙了好久也没弄出个所以然。我好奇地询问为什么不直接用手掰。姥爷告诉我,镜架是焊接的,“假如”不牢固,“有可能”一掰就断,眼镜就报废了。

  他不敢轻举妄动,迟迟没有修好。我等不及了,拿着眼镜进了自己房间。有可能掰断,但不一定就断啊,甚至可能性很小。我继续掰,连钢尺都派上用场了,镜架终于恢复了原样。

  姥爷吃过修表的饭,我这点儿维修技术当然无法和他相提并论,况且我还没有称手的工具。那为什么我能修好,姥爷却不能?差异就在“有可能”和“不一定”上。

  “有可能”意味着敏锐地发现了问题,但因为“有可能”就不做该做的事了,这就是“保守”“固步自封”,就像清朝的统治者认为在国际交往中“有可能”吃亏,就闭关锁国一样。“不一定”是一种不严谨的态度,但若掌握好它的度,就成了“探索”,成了“探险”的勇气。西方近代文明的发展大多得益于航海家们“不一定”的态度。“有可能”发生意外,但“不一定”。

  勇敢者不是不害怕,而是了解危险仍毅然前行。明白“有可能”发生什么是“不一定”的前提,而“不一定”是弄清楚可能性后,对结果的权衡。比如我的眼镜若修不好,戴着就不舒服,甚至影响视力,而被修坏的可能性较小,因此权衡之后还是要修理。这是把“不一定”的不确定性变得严谨,即“不一定”变成了义无反顾的抉择,是一种不甘心的抗争。只要有一线机会,也要勇敢前行。比如我深知自己一个人绝对走不下去,没有大家的帮助,没有友情,我无法成功。我也深知追求友情有可能失败,甚至让我更伤心,但必须这样选择。这里的“不一定”只是一句安慰话,除非一定失败,否则必须放手一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