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仁县宜就镇油橄榄产业可持续发展探研

  • 来源:科学与技术
  • 关键字:现状,存在问题,探研
  • 发布时间:2022-06-17 20:48

  摘要:作为油橄榄栽培的一级适生区,永仁县2003年就进行了全面的油橄榄研究。近年来,宜就镇县委政府高度重视,通过油橄榄专业合作社带动种植。目前,油橄榄这一新兴林业产业在宜就镇取得了长足发展。针对宜就镇油橄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对油橄榄产业发展提出建议与对策。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油橄榄的价值

  油橄榄又名齐墩果,在植物分类学上为木樨科。喜光、耐旱,原产地中海沿岸,是世界分布广泛,利用价值很高的树种,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其自然成熟的鲜果可直接榨出油脂,即橄榄油。在橄榄油榨取过程中,既不加热,更无任何化学添加剂存在,是世界上唯一在天然状态下被直接食用的油。在橄榄油中,油酸等不饱合脂肪含量高达80%以上,能有效降低人体有害胆固醇LDL(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增加有益胆固醇HDL(高密度脂蛋白)含量,从而减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橄榄油还有增进胆汁分泌,增强消化系统功能,预防老年人大脑衰老、促进婴幼儿骨骼和神经系统发育等作用;橄榄油还富含维生素E等,在治疗烫伤、烧伤方面有显著疗效;橄榄油中所含多酚类有高效抗氧化作用,能有效避免因脂肪被氧化而发生的细胞老化所带来的色斑、皱纹等现象,所以橄榄油又是高级化妆品的主要原料,以橄榄油为基质的高档化妆品正在风行于世。由于橄榄油在营养和保健等方面的诸多功能,被英、美等国家列入了药典。

  (二)油橄榄的市场需求

  中国油橄榄产业的广阔前景是由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国内较低的生产加工能力所决定的。橄榄油及其制品市场需求空间很大。目前油橄榄系列产品每年以1.28%的速度增长。其中餐用橄榄油的增长速度为2.8%,其价格也相应增长;在国内市场,橄榄油(食用)年产量在0.4万吨至0.6万吨之间,而仅北京市年需求量即达1.6万吨,且仅在高级饭店、驻华使馆、演艺界等场合使用,供不应求,使我国对橄榄油的需求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目前北京、上海、大连、昆明等大城市橄榄油平均售价在140元-160元/公斤之间。 事实表明,中国油橄榄的发展正处在初级阶段,不管是对国内企业还是国际企业都存在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未来10年左右,中国的橄榄油消费将于年均30﹪的速度增长。

  二、宜就镇发展油橄榄产业的优势条件

  (一) 气候环境条件优势

  宜就镇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属滇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最高海拔2884.5米,最底海拔1220米,相对高差1664.5米,立体气候十分明显,年平均气温17.9℃,最高温度37.8℃,最底气温-2.5℃,大于10℃活动积温5980℃,年日照数达2824.4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159.6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雨量833.9㎜,雨季(5—10月)降雨量占全年的90%,年相对湿度为64%,年蒸发量达2800㎜,气候环境条件决定了我镇有9个村委会有栽油橄榄较好的条件。

  (二)土地优势

  宜就镇总耕地面积20394亩,人均拥有耕地面积1.3亩,种植油橄榄的土地或地块多为山地、坡地。发展油橄榄具有充足的土地条件,不存在产业争地问题,只要因势利导,改变传统的种植观念,充分将土地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用土层深厚,土地肥沃地块来种植,将能使油橄榄产业向规模化发展。

  (三)水利资源优势

  我镇发展油橄榄产业区域属金沙江水系,有木马河、夜起连、龙潭、三岔河、麻地河和他的么水库、天生坝水库、上则木埂水库、下则木埂水库、杨家坝水库、程么里水库、大龙潭水库和阿朵所水库等作为保证,加之实施中底产田地改造,国际生态工程坡耕地综合治理等项目,加强了基地灌溉条件。

  (四)劳动力优势

  我镇农村劳动力充足,全镇有 4169农户,拥有劳动力 10499人,发展油橄榄的9个村委会都有剩余劳动力。油橄榄种植采摘、加工需大量劳动力,属劳动密集性产业。发展油橄榄,既能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又能增加农民收入。

  种植油橄榄劳动量不大,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从事。

  三、宜就镇油橄榄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认识局限。人们对发展油橄榄的认识受到局限,仅认识到它能代替油菜而不与粮食争地的作用,对它在保健、药用、工业原料等方面的特殊价值知之甚少,人们对油橄榄生产成本与收益分析不足。按照现在的新品种,油橄榄挂果需要3-5年,以一亩地为单位,租地1000元/年,种植时购买种苗15元/株,前三年没有收入,算上人工成本和其它成本,保守估计成本在2000元/年,而进入丰产期后亩产达2000斤,按每斤5元计算,一年的收入就是1万元。第一年投入比较大,后面就是修枝、施肥和浇水,管理难度不大,投入也不大。

  急于求成,品种混杂,良莠不齐。宜就镇现有油橄榄品种皮瓜尔、柯基、豆果、软阿斯等6个,由于当初油橄榄产业发展过程中,规模大、任务重,优良苗木培育跟不上,因而栽植的油橄榄普遍存在品种混杂、良莠不齐,授粉树配置不当,部分苗木质量不高,表现出有的品种适应性差、有的不开花、有的开花挂果率低、有的落花落果严重。

  基础建设滞后。油橄榄种植规划地块多为坡地或荒山、荒地。园区道路交通情况更是落后,有的建有蓄水池,大多无相应的灌溉工程。

  宜就镇油橄榄缺硼症严重,造成油橄榄植株的毁灭性破坏。油橄榄在栽植第1年表现出定植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 等特点,但种植后第2年开始发生缺硼症。症状为发病初期叶片前端黄化,后期叶片变为畸形,丛枝丛芽,新梢不正常生长甚至枯死。植株一般从树高1.5m左右开始发病,而且生长越旺盛的植株发病越严重,发病高峰在每年1-6月份(永仁县干旱季节)。 虽然永仁县油橄榄缺硼症在2006年已有人研究过,但在宜就镇近几年才引起注意,但仍处于研发阶段。

  四、发展油橄榄产业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级各部门要把油橄榄产业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例入重要议事日程,在产业整体布局规划、政策信息引导、协调利益关系、维护市场等方面充分给予支持、引导和服务油橄榄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协调处理生产中的相关问题。

  (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示范带动

  政府扶持或社会筹资建设2到3个示范园,作为油橄榄良种宣传、示范基地,有计划组织农民群众观摩、参观,以此带动群众种植积极性;建设丰产园,鼓励有资金、有能力的经营者在自主建设油橄榄农场,大规模种植,各村根据自己的资源条件和产业状况,以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制定具体的发展规划。

  (三)改善发展环境,突出扶持龙头企业

  积极整合市场资源向龙头企业集中,切实改善投资环境,积极主动为龙头企业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龙头企业生产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严格依法保护龙头企业的合法权益,为龙头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四)加快油橄榄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油橄榄种植园建设要有重点,千亩村、百亩组的发展规模,优先选择最适宜区和适宜区发展,沿交通沿线,村寨附近,利用好田好地连片种植,同时注重山、水、园、路综合配套建设,提高油橄榄质量和产量,延长油橄榄园采摘利用年限。实现油橄榄园效益的最大化,

  (五)做好人才培训工程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现有的林业科技人员进行培训,并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科技人员做好对种植农户的培训工作,做到每户中至少有一人能够熟练掌握科学技术。

  结语

  综上所述,油橄榄产业是一个投资大、周期长、效益好、集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为一体的朝阳产业。油橄榄产业的发展不仅对金沙江水土保护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且是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改变农村贫困面貌,实现农民增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产业。油橄榄开发对促进全县林业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县域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倪世琼,永仁县油橄榄产业发展的优势[J]现代园艺,2014,28

  [2]杨金华,永仁县油橄榄缺硼防治试[J]现代园艺,2008,4

  [3]宁德鲁,陆斌,杜春花,等.云南省油橄榄适宜栽培区的划分[J].林业科技开发,2008,22(5) :39-41.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