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壶历史悠久,然而其具体源流已不可考。学者考证在封建时代早期,贵族们可能借以此游戏行裂土分疆之事。《左传·昭公十二年》载:“晋侯以齐侯宴,中行穆子相,投壶。晋侯先,穆子曰,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为诸侯师,中之,齐侯举矢曰,有酒如渑,有肉如陵,寡人中此,与君代兴,亦中之。” 晋齐二国彼时剑拔弩张,齐国伯瑕与晋国穆子以投壶之游与席间进行政治角力,彼时晋国兵强马壮,齐国孱弱,伯瑕替齐君据理力争,此时投壶并非一般的宴饮游戏了。
西汉时《礼记》则将投壶赋予更多礼仪规范,将其变为贵族及士族宴饮时进行的游戏,礼仪与技巧并重。起初投壶之中会灌进一定数量之豆子,以免箭枝投入之后弹出,后来为了增加难度,以空瓶投之,矢极易弹出,弹出复投,如此往复,输赢取决于出入反复之次数。此技称为“骁壶”。历史上擅长“骁壶”之投手大有人在,诗歌讚咏亦多。投壶开始之前,主宾相互需推让:“主人请曰:‘某有枉矢哨壶,请以乐宾。’宾曰:‘子有旨酒嘉肴,某既赐矣,又重以乐,敢辞。’主人曰:‘枉矢哨壶,不足辞也,敢以请。’宾曰:‘某既赐矣,又重以乐,敢固辞。’主人曰:‘枉矢哨壶,不足辞也,敢固以请。’宾曰:‘某固辞不得命,敢不敬从?’宾再拜受,主人般还。”《礼记·投壶》
《礼记》所记为周代事,据范生研究,其成书之汉代,投壶却主要成为了一种娱乐,其中赋予的周礼已经式微。汉武帝时,投壶十分流行,出现了郭舍人等骁壶高手,投矢出入反复可达百馀次。《西京杂记》记载:“武帝时,郭舍人善投,以竹为矢,不用棘也。古之其投壶,取中而不求,故实小豆矢于中,恶矢而跃而出也。还,一矢百馀反,谓之为骁。言如博之掔枭于掌中,为骁。每为武帝投壶,辄杰金帛。”杜甫《能画》一诗中亦有:“能画毛延寿,投壶郭舍人”之句。晋唐之间,投壶不止局限于贵族士族,后宫黄门乃至豪族家眷亦兴此戏。《太平御览》卷七五三《工艺部》引《晋书》记载:“石崇有妓,善投壶,隔屏风投之。”
宋代,司马光(1019-1086)于1072年刊行《投壶新格》,投壶被赋予更多的理学规范,意在恢复周礼投壶之礼。明代汪禔虽然也讲究儒士投壶修身之礼,然而他在《投壶仪节》中记录总结了更多高难度的投壶技巧。明代投壶已经脱离了贵族的限制,进入寻常百姓家。《金瓶梅》中有众多投壶的场景描写,如《草里蛇逻打蒋竹山 李瓶儿情感西门庆》中有“良久,都出来院子内投壶耍子。”《李瓶儿私语翡翠轩 潘金莲醉闹葡萄架》中有“妇人道:‘咱往葡萄架那裡投壶耍子儿去。’”清代之后投壶不再流行,然而投壶本身作为一种艺术品仍有制作。
如今投壶极少进入现代人生活,韩国在春节及秋夕在旧时宫殿,博物馆及旅游景点仍然有投壶之戏。近日在中国全国范围内的一次机器人比赛中设置有机器人投壶比赛。我们现在尚能通过遗存的投壶器具追思曾经流行的游戏,也算是一种幸运吧。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