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文旅行业的毕业生都怎样了?

  • 来源:中国会展
  • 关键字:文旅,行业,毕业生
  • 发布时间:2022-08-11 21:47

  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为1076万人。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旅游相关专业应届毕业生超50万人。其中,学历内卷是高校毕业生遇到的很大问题。酒店招聘运营人员、管培生最低学历要求提升到了本科,硕士、博士等研究生来应聘相关职位的人才也不少见。挡在毕业生面前的另外一座大山,就是文旅行业受到疫情的冲击非常严重,全行业公司都在收缩招聘规模,保存实力。

  当初为什么选择文旅行业?

  文旅行业是个有情怀有梦想的专业,那么读了旅游专业到底能干什么呢?相信旅游专业的学生都有切身的体会,总会觉得读了这个专业,将来要么去旅行社当导游,要么就去酒店当服务员,其实这样的想法太狭隘了,文旅行业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等等多种要素,上中下游产业链涉及诸多行业,可以从事的事情很多,盘点一下旅游行业的上中下游,看看选择旅游行业可以从事哪些工作。

  旅游业的上游是指投资、规划、建设、运营等细分方向的行业,这里是资本最为密集的地方,全国有两百多个5A级、上千个4A级景区、多种类型的主题游乐、以及无数在建或拟建文旅项目。近年来文旅项目的投资如火如荼,全国各地都在兴建文旅小镇、主题公园、文旅综合体等,但是上游的规建投营都还是诸侯争霸,寡头格局尚未形成。在文旅行业上游中也是各色人等聚集,跨行业属性十分明显,急需各方面优秀人才。投资端需要既懂投资又懂旅游的人才,文旅项目普遍重投资回报周期较长,具体项目投资研判就需要这样的跨行业人才。此外项目的策划规划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好项目策划先行,做好顶层设计,接着规划才好落实到图纸上,旅游项目不是规划一堆建筑在那儿。在文旅项目的建设上,更是需要既懂旅游又懂工程的人才,最终让图纸变成现实。此外智慧旅游的建设如火如荼,科技赋能文旅势在必行,文旅科技已经迎来发展机遇。最后在项目的具体运营上,需要多种人才,在营销、管理、服务、文创等方面需要各类人才。

  总的来说,旅游行业上游百家争鸣,尚在发展当中,需要大量跨界人才,但由于发展形势还存在不专业性,所以行业乱象不可避免。对于旅游专业毕业生来说,在文旅投融资岗位、策划规划岗位、项目景区中多类岗位等具有就业机会,此类岗位中投资、研发类薪资待遇相对较高。

  旅游业中游主要是渠道端的OTA和传统旅行社,传统旅行社业务收入围绕跟团游、批发商进行,以此产生相应的岗位。旅行社未来还将存在并得到发展,关键要看市场随着企业变化如何转型。我国的巨大人口基数就是一个很大的旅游市场,虽然大家都在说目前旅游消费由观光向度假转变,但是仍然有大部分消费者对跟团游有需求。在度假业务当中,旅游产品商具有发展潜力。此外,普通跟团旅游也在向小众化、定制化发展,近年来诞生如无二之旅此类的定制游旅游企业。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提高,出国游仍有很大的市场。目前我国的OTA逐渐形成了携程、同程、去哪儿等几大巨头,其作为旅游资源的整合平台,手握大量资源,在中国这个巨大旅游市场上,其发展是一片向好的,为整个社会以及旅游专业提供了大量就业。OTA的便捷性不仅为我们的旅游更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人们对它的依赖是非常强的。伴随着OTA渗入到旅游的游前、游中、游后等各类业务,在其市场、运营、产品、咨询等方面存在许多就业机会。在未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5G时代即将来临。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元,传统旅行社会向着线上 + 线下的模式发展,OTA也是其重要的渠道端,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会注重产品的打造,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旅游业的下游就是围绕旅游产业的主要要素所产生的细分行业,如与旅游相关的餐饮、住宿、娱乐、购物、交通等。旅游业下游跨界的味道比较重,和旅游相关的各行各业都有。旅游专业也因为它的跨界性质成为了万金油,该专业的学生在相关行业都有就业机会。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旅游下的各行各业都在不断进行模式创新,争相布局,各显神通,旅游专业毕业生在相关行业也得到许多就业机遇。

  尽管旅游业有这么多的就业选择,然而,2022年是旅游相关专业毕业生最难的一年。七月毕业季,多数应届毕业生已离开学校,融入社会与职场。在就业市场面临着三大难题:

  第一,旅游高校课程不符合市场的需求;第二,旅游岗位锐减,专业对口就业不再是优先选择;第三,薪资低,晋升天花板太低,年轻人不愿久留在旅游行业。面对这些问题,何时、用什么方法能得到解决,则成为全行业需要思考的问题。当时选择文旅专业是为了梦想,如今现实却很骨感。

  在此次接受调查的对象中,中专生30人,大专生170人,本科生30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30人;就专业而言,旅游管理60人,酒店管理140人,会展经济与管理50人,其他专业10人。调查结果显示,即便大部分受访者主动选择旅游专业,但有超过一半(150人,50%)的受访者在就读旅游专业后便产生了转专业的想法或者是想选择第二专业。

  作者采访了很多毕业生,当初他们选旅游管理专业是出于“热爱”,年轻人热衷于依托旅游进而探索未知的世界。然而在进入大学,发现学校的教学内容及未来就业方向与预期大相径庭后,很多文旅专业的学生陷入了深深的迷茫。

  众多文旅企业怎样才能脱困?如何加快转型发展,为文旅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岗位?

  企业应该好好利用政策红利,为文旅行业高质量的发展提供动能。事实上,2020年以来,各地就针对文旅业陆续出台了纾困政策。近段时间,从国家到各地新一轮的密集举措,都彰显出帮助特殊行业渡过难关的决心。一是不久前出炉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建设一批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并为行业擘画了广阔发展前景。二是近期出台的纾困政策对旅游业打出“10 + 7 + N”帮扶组合拳:即针对包括旅游业在内的服务业出台10条纾困扶持措施,针对旅游业的7条纾困扶持措施,以及回应业界关于疫情防控的“四个精准”“三个不得”。三是有关部门和各地陆续出台的具体专项支持举措。旅游业正进入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力度大、效果明显的政策周期。这些涵盖财政、金融、产业等诸多方面的有力措施,将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并助力文旅市场早日复苏。

  企业应该练就真功夫,主动求变、推陈出新。疫情改变了生活,也改变着消费行为。这两年,文旅市场正发生深刻的变化。其一,人们的出游半径明显收缩,以短时间、近距离、高频次为特点的“轻旅游”、“微度假”、“本地游”广受青睐。其二,受全球疫情以及消费回流影响,国内高端文旅消费快速崛起。今年春节,海南、新疆、上海、北京等地的高端度假市场持续火热。其三,旅游市场下沉带来了新机遇。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参与到休闲度假等文旅活动中来。春节期间,全国出游的游客中农村居民占比达38.1%。其四,冬奥会带动冰雪旅游、体育旅游成为新增长点。不仅在华北,冰雪旅游项目在华中、西南和华南地区也广受热捧。疫情以来,文旅市场的部分业态逐渐萎缩,但很多新业态正快速崛起。变化意味着机遇,文旅企业要快速捕捉商机,结合自身实际,推出新产品,抢占新市场,打造新增长点。

  总结行业经验,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近年来,文旅消费场景和服务越来越精准化、智慧化,疫情则对文旅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文旅消费场所要加快信息数字化升级,例如借鉴疫情期间的做法,建立起长期可行的防护管控体系,实现游客身份、健康状况识别和人员追溯,提高门票预订、入园流程等智能化水平;还要加快智慧文旅的开发,推进“科技 + 文旅”“大数据 +文旅”的融合,借助5G、AR、VR新技术,探索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消费场景。疫情以来,云看展、云讲座、线上娱乐、云景区、云旅游大放异彩,这些以数字科技为核心的消费模式有望带动在线旅游行业实现快速增长,“云游”观众还有望转化带动线下消费。

  只有文旅行业的复苏和思变,才能给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技术上的革新改变,市场的职业架构开始重组,新兴岗位的涌现,旅游业的岗位将不再局限于旅行社、酒店。餐饮、文化、房地产等产业以及新媒体运营、主播等岗位也成为旅游专业学子可以选择的就业方向。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