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食品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食品安全,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9-18 17:10
摘 要:微生物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相较于化学方面的危害,生物因素危害的检测对保障食品安全的意义更加重大。由于生物指标的特殊性,检测更容易受环境的影响,食品中生物参数的检测需要在各方面都有良好的质量控制,应在有相应洁净度和压力要求的微生物实验室内进行。本文依据国家标准对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的要求和各类食品中微生物指标的检测经历,并结合多年的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经验,从微生物实验室的人员控制、试剂控制、环境控制和设备校准等方面概述了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对保障微生物检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规范实验室的管理,建立食品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标准等方面有积极意义。
1 微生物检测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我国国家现行标准《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微生物检测》(GB/T 27405—2008)[1]中明确食品微生物检测是指按照一定的检验程序和质量控制措施,确定单位样品中某种或某类微生物的数量或存在状况。另外《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微生物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CNAS—CL01—A001:2018)[2]中也明确指出为确保结果的有效性,实验室应制订质量控制计划,依照计划开展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活动。各类食品产品标准中对微生物方面参数都有明确的质量要求,无论是致病菌还是有害指示菌出现或者含量超标都对人体会产生即时或者长远的伤害。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在食源性疾病中占比较高,良好的实验室质量控制才能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检验检测机构要加强对微生物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视程度,保障结果准确可信,为监管保驾护航。
2 食品微生物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内容
国家标准《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微生物检测》(GB/T 27405—2008)中明确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包括人员,设施和环境条件,设备,试剂和培养基,标准物质和标准培养物5个方面,且应分别从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估两个方面进行实验室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形式主要有使用添加已知水平的标准物质的样品;使用包括但不仅限于能力验证样品的标准物质,检测结果的平行评估和平行实验。外部质量评估实验室应该定期参加与从事检测项目相关的能力验证、实验室比对、盲样考核等外部质量评估计划。外部质量控制计划对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效果更好,其不仅可以在技术层面考核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偏差,对检测技术人员的技术提升有很大帮助,还可以综合考核整个单位质量控制体系的有效性。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微生物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CNAS—CL01—A001:2018)中指出对于定量检测项目,应定期使用质控样品或者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进行内部质控;对于定性检测的项目,或用标准菌种污染样品开展质量控制;正常样品采用留样复测的方式开展内部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活动不限于人员比对、设备比对和方法比对等形式。质量控制的频率要满足CMA对微生物项目每两年一次的要求[3-4]。
在日常实际工作中实验室要针对检验任务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自己实验室的内部质控计划,并结合检验任务和实验室考核实际有效地开展实验室质量控制活动。相关检测机构可以报名参加能力验证计划(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等有能力验证组织能力和资质的机构),注意范围要涵盖自己单位的资质项目,也可以组织或者和参加实验室间比对;对于内部质量控制计划一定要与实验室实际结合,统筹考虑检验任务量,在实际检验过程中引入质控,可以是每10批次或者20批次加入一个人员比对、方法比对。但最好不要做标准菌株污染菌的加标回收,存在污染正常样品的可能性。此外,对于人员比对的结果评价不能生硬照搬化学领域的原则,要结合微生物检测的特殊性,结合实验室不确定度合理设置可接受区间,应根据实际检验任务增加或者减少。相应的质控项目涉及阳性菌的指控项目最好单独开展,以免影响实验环境。
3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的要求及开展
除了在检验实验过程中具体的实施质量控制外,整体微生物实验室及实验室环境设备试剂等方面的质量控制也非常重要。
3.1 人员方面的要求及具体开展形式
生物实验室检验及管理人员需要有专业的微生物背景,有无菌操作、生物防护以及生物安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生化鉴定涉及辨色实验,无色盲色弱也是基本要求。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的管理者需要具备生物学专业背景,拥有微生物检验技术和实验室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员,还需要配备一名质量监督员,监督员要了解微生物的检验特点,熟悉微生物检验流程。一般检验人员需要对标准检验方法非常熟悉,要能够敏锐识别检验中的风险点。微生物实验室相关人员必须经过一定的考核并确认能力后才能获取相关资质;微生物实验室相关人员要定期体检,以防自身身体或者疾病状况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实验室人员需要定期参加检验技术、生物安全、标准解读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其理论知识储备量和检验能力,并且每年每个检验人员都要以参加内外部质量控制的形式来考核其相关能力是否得到提升。实验室人员因个人原因或者岗位变动不从事相关工作6个月后,要重新考核确认能力后才能继续返回工作。
3.2 培养基试剂耗材方面的要求及具体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试剂主要是检测用培养基,培养基及相关试剂被送到实验室后要做验收。①初级验收,即察看培养基是否过期、包装是否破损、外部色泽状态是否正常以及是否结块等,并向供应商索要生产商的质控报告,如果是有毒有害试剂要索要相关危害数据文件。②在初级验收的基础上要进行培养基的技术性验收,技术性验收的对象是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培养基试剂耗材。目前国家标准方法检测用培养基的作用原理主要是根据某种菌的特异性生化反应来进行检测,所以培养基的关键技术指标就是选择性和生长率,不同性质不同种类的培养基具体的验收方法也不相同,具体实验不在此处做详细叙述,可以参考ISO/TS 11133或SN/T 1538.2—2016培养基制备指南,也可以依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要求》
(GB 4789.28—2013)[5]中的具体方法开展验收。目前,随着不断地创新,许多知名厂家研发生产了一些便捷的快速检测培养基和试剂,笔者认为对这类试剂不能持排斥态度,应本着验收测试有效性的原则做一部分应用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技术性验收方法,制定相关试剂验收程序。在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和现行国家标准方法同步开展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工作,为加快微生物领域检测技术的进步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另外培养基的使用、检验用水的相关指标检测、培养基的销毁、相应的一次性检测用培养皿以及无菌拭子也需要做无菌测试实验进行验收。
3.3 实验室设备方面的具体要求及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需要配备开展检验及相关活动所需要的全部仪器设备,主要依照检验标准来配置,包括生化培养箱、烘箱、pH计、冰箱、天平、灭菌锅、超净工作台和紫外灯等。对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设备如生化培养箱需要定期进行检定,灭菌锅属于特殊压力容器也需要定期检定校准,并且操作人员需要根据灭菌锅的容量获取压力容器操作资格证。实验室需要制定设备操作规程以确保规范化使用,使用时要填写使用记录和检验的样品信息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可溯源性。相关设备需要根据使用频次开展维护,若发生故障应及时维修,维护维修时要张贴暂停使用标签,此外还需要定期对设备的性能进行有效评估,避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度。长时间不用的设备重新启用时需要重新校准或者做性能测试。
3.4 微生物检测实验室内的环境要求及具体质量控制
微生物实验室根据实际情况及实验要求安排培养基配置区域、洁净操作区、培养区以及废弃物处理区等,每个房间需要有紫外灯,各区域最好有硬隔离,并且各个工作区域的设置要符合单行工作流程的要求。另外微生物实验室的洁净度、照度、压力等方面都有具体要求,可以通过定期打扫卫生,测试实验室的悬浮粒子数,测试实验室的浮游菌沉降菌,定期测试白光照度,紫外光照度,测试室内压力的方式开展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除以上方面的质量控制外,微生物检测实验室还需要做好样品的处理、废弃物的处理、实验室的管理等方面,才能全面保障微生物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4 微生物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问题及建议
目前食品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①在具体做哪些方面的质量控制方面还没有相关政策、文件或者标准可供参考,各级各类微生物检测实验室没有统一的参考标准;②目前很多机构的检验人员依照化学领域的质控标准要求微生物领域,但没有规范的评价标准,检验效果差强人意;③大多实验室是重检验任务量,轻质量控制,没有或者流于形式的质量控制无法保障结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④现有国家标准基本是基于微生物的生化反应进行定性定量,由于生物活性物质的特点,微生物实验不需要复检,这也使得很多检测实验室钻空子,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微生物检测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使微生物实验室的质控可以有章可循。
5 结语
微生物项目检测是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本文从食品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的实际工作出发提出了具体可行的质量控制方法,以保障食品微生物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食品微生物检验除了做好质量控制外,还应有科学精细的管理模式,才能多方面、全流程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微生物检测:GB/T 27405—2008[J].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2]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微生物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CNAS—CL01—A001:2018[EB/OL].(2018-03-01)[2022-05-08].https://www.cnas.org.cn/images/rkgf/sysrk/rkyyzz/2018/03/05/2CDC9E020FABF4F3B6C3FD6157D4A801.pdf.
[3]李飞.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3(4):32-33.
[4]张丽欣.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的内部质量控制[J].中国检验检测.2019,27(3):78-80.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要求:GB 4789.28—2013[J].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