晾衫
- 来源:中国旅游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晾衫,衣衫,方法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10-16 21:00
翻看香港舊照,不時瞧見橫街小巷上空晾曬的衣衫。它們縱橫交錯, 隨風舞擺,好看得不得了。
然而現實遠不如影像浪漫, 隨街晾衫,全因本港居住環境狹窄。一屋幾戶十數人, 清洗衣物以後, 哪裡有地方放置?於是放到騎樓,也放到天棚,又在走廊外牆架設鐵線或晾衫竹, 往街外「發展」。人多衫也擠,各家衣物層層疊疊,上層衣物未扭乾透,水啪嗒啪嗒往下滴,下層脾氣不好的,便上樓理論,有嘈雜,也有熱鬧。
談晾衫,自不免也談晾衫竹。以竹晾衫,選材一則宜直,易於架設;二則不宜太粗,否則衣物難以掛上竹身。後期一點的晾衫竹均會以膠包裹,方便移動衣衫,也提高耐用程度。
使用晾衫竹的方法不少:像棉被一類,直接對摺蓋在竹上即可;衫則穿衫袖,褲穿褲管;真有弄不來的,就以衣夾輔助。
「三支香」一詞亦經常與晾衫竹一起出現,指的是昔日公共屋邨外牆設有 3 個鐵圓筒,讓住客把竹插入筒內,作晾曬衣物之用。據《邨越時光—一種屋邨情懷》的作者梁瑋鑫所述,「三支香」在1964 年第三型徙置大廈時成為公屋標準配置,其實也有4 個及5 個鐵圓筒的樣式,只是大家懶得一一區分,於是統稱為「三支香」。
小時候見家人用「三支香」,總是放一張小櫈,拿着竹踏上去,再將1/4 個身子伸出窗外。場面看似危險,我總想會否發生意外。今趟因寫這篇文章翻看舊報,得悉2013 年分別有兩名婦人在使用「三支香」時失重墜樓死亡,印證了我當時的恐懼。
出於安全考慮,政府陸續以晾衣架取代「三支香」。時至今日,晾衫竹與舞擺衣物所構成的「萬國旗」景象,幾乎絕跡香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