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深度学习植根于数学教学课堂之中

  摘要:数学教学中的深度学习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也能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在教学活动中,要创设恰当的愉悦情境,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兴趣;要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重视操作的过程,及时引导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反思,理解所学内容,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运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的数学学习是数学教育的启蒙阶段,是培养学生正确学习意识和习惯的重要时期。为了更好的让学生适应未来的数学学习,我们就要不断的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加强数学课堂教学深度学习的运用。那么如何才能让深度学习植根于数学教学课堂之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巧设情境,让学生产生深度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这说明了在学习中兴趣的重要。导入是课程的开端,要想让学生顺利进入学习状态,恰当的导入至关重要。我们要了解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握不同类型课程的内容特点,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和教学情境。例如低中年级,孩子年龄较小,注意力不够集中,我们就可以选择一个他们感兴趣的动画或卡通人物激趣导入,然后将其编成一个小故事,以其为线,把每个教学环节串在一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他们整节课都置身于一个完整的愉悦情境中,在快乐中收获知识和成功。

  例如在教学《倍的认识》内容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我就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故事情节。为了更好的引出书中的萝卜情境图,我选择了卡通人物“兔八哥”作为了我课堂教学中的搭档。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到处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可爱的小动物们也都忙着秋收呢!今天就有一位神秘来宾,邀请我们一同到他家的萝卜地里去参观,和他们一同感受收获给人们带来的快乐,看!他是谁?(课件出示图片:兔八哥)出示兔八哥的图片后,为了更好的与新授内容顺利衔接,马上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快!用我们热烈的掌声欢迎他,小朋友们的掌声真热烈,那你们知道不知道拍掌的过程中也有学问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做个拍掌的小游戏。(我拍2下,你拍3个2下 我拍3下,你拍4个3下)这样的小游戏导入设计为接下来理解倍的含义做了很好的铺垫。接下来就利用开始所设的情境进行教学:出示萝卜地情境图(收集数学信息)——帮萝卜排队(初步理解“倍”)——改变萝卜根数(动手操作加深理解)——接受兔八哥挑战(巩固练习)。通过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将所学内容完整有趣的展现出来,让学生整堂课都高度集中,不甘错过任何一个故事情节。这样不仅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乐于参与学习,深入探索所学内容,也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活力四射,这样的课堂氛围才能更有利于深度学习的开展。

  当然不是所有的课堂都适合这样的情境创设,我们要根据课的类型和学生特点进行选择,有时我们也可以选择“温故知新,以旧引新”“ 激疑导入,引发思考”这样的方式。

  二、恰当提问,让学生产生深度思考的动力

  在教学活动中,老师恰当的提问,是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的直接途径。通过有效问题的提出,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还能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那什么样的提问才具有导向性?什么样的提问才是有效的?什么样的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首先,教师应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加以了解,并以此为问题设计的依据,对新授课的核心问题和子问题进行加工设计。教师设计问题时要特别注意,问题的难度不要过高,要符合本学段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否则会消磨掉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还会对教学进度造成影响。其次,设计问题前,我们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梳理,对新授课的教学重难点进行提炼,预设出课堂中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设计出本节课的教学问题。这里要注意,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指明方向。最后,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并给予恰当及时的引导,让学生真正的去思考,去深度的思考,实现对数学问题的有效解答,充分提高数学的学习能力,这样的提问才能够促进数学的深度学习。

  例如在教学《连加连减》内容时,出示情境图后,先由学生找出数学信息,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自然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生根据所列的算式:28+34+22进行竖式计算,因为上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孩子都会列出两个竖式,也有少一部分孩子会列出一个竖式,这时我就连续提出三个问题:第一种方法的两个竖式中的62一样吗?第二种方法为什么可以将两个竖式合成一个竖式?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看似简单的三个小问题,却一步步引导学生去发现两种算法的内在联系,去深度思考为什么有这样的联系,进而明白连加法可以列出一个竖式,可以用前两个数相加得到的结果再去与第三个数相加,这样书写简便,而且计算更迅速。这样的提问才是有效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能引发孩子的深度思考,而不是简单的一句为什么,就把所有的问题都抛给了孩子,有些孩子也许会给出你所要的答案,但大多数的孩子是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完成学习的。提问不是简单的为什么,而是能为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深度挖掘所学内容的精髓,自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孩子学会思考,自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有效的提问,具有导向性的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和探索知识的欲望,唤起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三、重视实践,让学生深度参与学习活动过程

  数学深度学习应重视实践性,特别是活动的过程。数学的学习不能靠简单的背、记来让学生被动的接受新知识,而应开展相对应的活动让学生动手做数学。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孩子动眼、动手、动脑、动嘴、动耳,用感官去探索新知,感受数学。然后主动的将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与同学进行交流,不断激发讨论,迸发智慧的火花,这样的学习活动才能让孩子印象深刻,才能积累宝贵的数学活动经验。因为,这样看得到、触碰得到的探索,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体验、理解所学内容,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运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内容中,由于学生是初次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图形,空间观念比较差,所以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新知,在活动操作中获取成功的体验。我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认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体摸一摸、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活动二合作交流长方体的特征,认真观察手中的长方体实物,然后量一量、比一比,数一数,把自己的发现填写在表格中,最后把你的发现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活动三制作长方体框架,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整节课,我并没有做过多的指导,所有的知识点都是孩子们自己通过活动总结发现的。最惊喜的是在第三个活动中,孩子们发现了长方体的形状、大小和过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短有关系。这样自己发现的知识,比老师直接讲授的要深刻得多,可见在数学课堂中活动操作的过程是多么的重要。我们不要害怕耽误课程的进度,过分的在乎40分钟,在40分钟里做到面面俱到。我们要给孩子们充分的操作时间和思考空间,不能让活动拘于形式,要让孩子们切实的深入活动,我相信孩子们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惊喜,这才是深度学习的课堂,深度学习需要这种课堂生成的惊喜。

  四、重视练习,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往往很多老师认为新授知识完成后,一节课也就顺利完成了,其实新授后的练习和学生总结也极其关键。新授后的练习和总结是在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二次巩固,更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回顾。在练习题的设计中,我们要有梯度,要有目的性,而不是随随便便的做几道小题,每道题都要有你要检测的点,这种检测评价是在帮助教师了解孩子在课堂学习中的掌握情况。练习重要,学生的总结反思更为重要,通过他们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遗漏的知识点,这些问题对接下来的课后辅导埋下伏笔,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样的总结反思也增强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反思能力,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因为深度学习的课堂离不开反思。

  结语

  总之,课堂是培养深度学习能力的沃土,而我们教师就是辛勤的播种者,学生就是充满希望的小苗,要想让他们在学习的沃土中快速健康的成长,不断吸收学习能力的养料,我们教师就必须潜心研究,找到培育的好方法好途径。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认识到“深度学习”的重要性,了解“深度学习”的意义,知道“深度学习”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作用。然后大胆的改革和创新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找到适合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提高能力,获得数学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参考文献:

  [1]何利.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探究[J].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4期.

  [2]黄文浩.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渗透[J]. 新课程(上),2018年11期.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