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电子游戏助力塑造国家形象路径浅析

  • 来源:对外传播
  • 关键字:国家形象,中国模式,数字时代
  • 发布时间:2022-11-23 20:30

  【内容提要】电子游戏是当今全球范围内数字经济与数字创意广泛结合的活动之一。将电子游戏作为案例解读数字经济与互联网思维具有较大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同时,作为中国文化出口最成功的领域之一,中国国产的电子游戏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文化产业的生产力和行业标准,也在不断参与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中重塑中国新形象。日本游戏人物形象、欧洲游戏叙事方式和美国游戏标准及其产业平台,都潜移默化地向世界传播本国形象与价值观念。中国游戏模式不仅有利于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出海”,还将建构具有中国叙事逻辑和美学特点的中国形象。

  电子游戏是艺术数字化呈现的重要方式之一。电子游戏具有数字化的基本特征,即可量化、可转换与可复制,属于边际成本无限接近零的数字产业。电子商务和社交网络本质上遵循电子游戏本体与化身交互关系,将电子游戏与衍生的电子竞技引入数字创意产业领域,能够更好地理解虚拟场域的交互活动。目前,电子游戏在国家与地方层面都获得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北京和上海都在通过政策导向争取“世界游戏之都”的地位,以此作为城市的新名片。

  一、游戏产业助力国家形象建构潜力

  2020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高达2786.87亿元,2021年第一季度达770.35亿,环比增长9%,2021年全年超过3000亿大关。①在巨大收益的背后,既有新冠肺炎疫情将人们隔离在室内的影响,也表明社会公共娱乐活动日渐数字化倾向。电子游戏艺术被《时代》杂志称为“重要艺术”,其艺术性在全球范围被广泛认可。电子游戏的重要分支电子竞技游戏逐渐成为被全球认可的体育赛事活动。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全球审美具有一定的趋同性,中国游戏使用国际主流的游戏玩法和美术风格一定程度上无可厚非。然而,只有完善自主发行渠道和自主设计,中国游戏才能被赋予“中国性”,这一过程仍需要长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积累。当代中国已经拥有了输出游戏文化的产业体系,中国游戏的未来发展需要从追求普遍性商业价值到能展现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的转变,进而可以塑造时尚、开放的中国新形象。

  二、国外游戏产业在塑造国家形象方面的案例分析

  电子游戏与国家形象的关系,从微观到宏观可以分为游戏文本中的国家形象符号、游戏叙事中的国家价值以及游戏产业中的国际地位三个层面,以下将从符号、叙事和IP品牌三个维度,来分析国外通过电子游戏助力建构国家形象的做法。

  (一)日本以符号化的角色形象表征国家形象

  游戏形象是游戏中体现哲学价值和国家形象最直接的品牌符号,本身具有相对独立的品牌授权价值。游戏角色设计是角色设计中的一种,从功能上说,游戏中角色的服饰穿着既是进行角色造型设计的重要手段,也是游戏空间艺术设计和人物造型的主要元素。

  东京奥运会是近些年日本举办的最重大国际赛事之一,是日本展示其历史、文化与科技的舞台。东京奥运会中出现的日本IP和文化元素一定程度上代表日本形象,选择奥运会中的游戏形象更能体现日本现代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趣味。日本被称为“二次元”和游戏大国,游戏业不仅对日本文化出口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将日本的吉祥物文化通过游戏产业传播到世界各地。其中标志性的吉祥物来源于日本游戏中具有可爱元素的宠物类角色,它们经常担任日本重大活动的官方吉祥物,如皮卡丘。以符号化的方式来阐释如何利用现有游戏形象资源与国家形象相联系,通过官方的授权和民间公司的共同努力来营造具有国家形象战略功能的角色,最终成为塑造国家形象的新名片。

  1.地缚猫形象

  《妖怪手表》的主角地缚猫入选2021年东京奥运会形象大使之一,是唯一一个游戏原生的形象,无论是名字还是外形都集日本“妖怪文化”和“猫文化”于一身。日本游戏重视对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高度融合,而最知名当属《妖怪手表》系列。该系列以青少年为主角,通过具有超自然功能的手表来收复魑魅魍魉,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作贡献。同时吸纳了《古事纪》《日本书纪》等古代日本文学对于鬼怪的描写,进行了当代文化的萌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该系列作品最知名的角色地缚猫。

  日本的“猫文化”由来已久,并且渐渐转化为看得见的“猫经济”。从古时候的招财猫到今天的猫咖啡,地缚猫最直观的设计感是可爱,也符合日本崇尚可爱的“卡哇伊”文化,使用口癖和喜欢偶像组合也是宅男宅女的日常写照。地缚猫并非活着的猫,而是猫的灵魂,万物具灵的哲学观也是日本人的价值观体现。猫、灵等文化符号生动阐释着当今日本社会的哲学追求和审美价值。

  2.皮卡丘形象

  宝可梦系列的主角皮卡丘成为日本国家冲浪队的代言人,为奥运项目进行宣传。根据WikiMili2020年的全球IP报告,《精灵宝可梦》继续作为全球第一的IP系列,其中历史最悠久(动画主角小智最早的伙伴)的皮卡丘是该系列中知名度最高的游戏形象。作为世界上最赚钱的原生电子游戏和衍生物授权IP冠军,宝可梦系列一直是日本任天堂公司以及整个日本游戏界的标杆,其影响力通过文化符号渗透到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并成为日本文化符号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游戏同时出品的还有宝可梦系列电视动画与每年如期上映的剧场版电影,还有广播剧、舞台剧和主题公园,以及小到学生文具的图案等,大到航班飞机和地铁的整体外观设计,宝可梦和代表形象皮卡丘无处不在地诠释着热爱冒险和保持元气满满的精神追求。

  (二)法英以系统化叙事风格体现国家哲学

  游戏叙事也是传播国家形象的方式之一,法式写实和英式魔幻无疑不体现着的英法两国哲学观和美学观。

  1.法式写实的叙事风格

  法国游戏倾向于还原历史,这也和法国现实主义的文学和艺术风格相匹配。电子游戏《刺客信条》新老三部曲都对古埃及、古希腊、中世纪英国的历史与文化进行还原,倾向于在不改变真实历史进程的过程中寻找文化的植入点,既保留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也用现代化的人物设计与多线程的游戏分支,为受众模拟一个具有距离感和真实感交错的空间。这种写实的游戏叙事风格有利于体现法国文化高度包容的特点和强大的艺术氛围。欧式游戏的历史叙事融合了及时行乐的哲学观,通过对现代设计学、符号学的巧妙运用,形成具有世界高辨识度和品牌化的游戏叙事类型,描绘了法国设计师眼中的各国历史,同时起到了宣传古典文化的作用,塑造出包容开放的法国形象。

  2.英式魔幻叙事

  英国是魔幻文化的发源地与集大成者,无论是托尔金的《魔戒》还是J.K罗琳的《哈利波特》都有很强的英式魔幻风格,游戏领域也有《战锤》等在游戏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英式魔幻总体来说是对于现实世界的一种戏剧化处理,将英国本土文化、凯尔特文化甚至北欧传说和维京文化在类似于现实的国家空间中进行重组,今天精灵、矮人等具有文化原型的种族设定也广泛出现在世界各国游戏中。通过系统化的世界观设定和具有真实文化考据的改编,英式魔幻叙事从小说中走出来,以游戏文化设定起源的方式影响着世界,同时塑造英国崇尚精英文化的国家形象。

  (三)美国以平台标准彰显国家实力

  国家形象是多维度的,游戏产业作为科技水平要求和产业复杂程度较高的艺术媒介之一。能够通过游戏产业持续向世界输出具有国家特色、历史价值和美学取向的游戏作品,是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科技硬实力的途径。

  美国游戏业向世界输出的不仅仅是游戏文化和具象的国际形象,还有标志性的活动和游戏评分评级评价标准。美国游戏业在组织层面高度重视游戏产业配套的制度发展,形成展示、评价和二次开发的游戏产业氛围。游戏展示层面最具代表性的是享誉全球的电子游戏展览——洛杉矶E3展览。在游戏评价标准方面全球较为通行的是美国IGN和Metacraft标准,同时,游戏界一年一度的盛典TGA还具有游戏界奥斯卡和格莱美的全球行业影响力。作为电子游戏的诞生地,美国游戏文化广泛鼓励玩家进行二次创作来扩大游戏文化的影响力,无论是风靡世界的英雄联盟还是世界最大在线销售平台蒸汽商场(steam)的创意工坊功能,都为发掘下一代流行的独立游戏和游戏文化“破圈”传播提供了重要的途径,目前已经孵化了诸多热门游戏IP。

  三、游戏产业的国家形象传播模式与经验借鉴

  从创作-产业、游玩-社群和自定义-衍生三个视角分析美国和日本等主要游戏生产国和消费国可见,美国游戏业目前较为发达,以工作室制度为主,制作人通常是工作室的创始人,管理偏向扁平化管理,工作室相对于发售平台具有相对的自由性和自主性,不排斥新题材和跨平台移植;②日本模式主要以大公司制为主,主要游戏开发集中在索尼、任天堂、世嘉等少数游戏巨头,实行相对等级森严的垂直管理,对于新题材和跨平台尤其是手机平台的热情较低,但善于全方位经营长期IP,拥有宝可梦、马里奥、游戏王、三丽鸥等世界最有价值的品牌IP。日本模式市场占有率相对较高。这两种模式并没有明显的优劣,在不同的市场和受众中都具有较高的影响力。美国模式重视创作自由、形式自由且具有高科技研发和资本的优势,制定3A标准并在发达国家和三类游戏市场(计算机、家用机和手机)具有压倒性的影响力,具体体现在微软操作系统、蒸汽商场、虚幻游戏开发引擎、微软Xbox主机生态、谷歌苹果手机生态等硬实力和IGN世界著名游戏媒体和E3游戏展等传播领域的软实力。日本模式重视IP的延续和衍生物产业开发,专注于单人游戏和主机市场,善于营造萌经济和家庭游戏氛围,研发游戏产业成熟并且得到国民高度认可和享有,系列游戏开放经验丰富且跨媒介传播案例颇丰,联动角色等设计化身方法广泛被世界其他国家游戏制作者认可,对于数字创意的艺术层面造诣颇高且争议性题材限制较大。③

  中国模式历史虽短,但在移动互联网游戏中影响力却和美国不相上下。中国模式使用多线并行开发的逻辑,以社交为工具拓宽玩家的心理需求,再以打破传统买断制的内购制与快速迭代的更新方式占据全球市场。中国如今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游戏市场和最多游戏受众,并成功以手机游戏的细化领域与美国平分秋色,且在发展中国家具有广泛市场,以内购制和社交网络两大优势开拓数字创意产业的边界。制作上使用罕见的同品类多线并行的制作模式,以快速迭代和机动运营等方式进行内部测试、公开测试和国内市场测试等几轮激烈地筛选,海外出口的中国游戏在同类作品中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

  中国游戏需要在游戏叙事题材和设定中寻找发展的方向。目前中国游戏在武侠和仙侠题材具有相当多的海外受众,如《仙剑奇侠传》和《鬼谷八荒》,也试图在中式科幻的道路上继续探索,《戴森球计划》和《暗影火炬城》在西方玩家中的口碑不错。受到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启发,如何深耕宏大叙事背景下的普通人如何成为英雄可能成为中国游戏叙事风格自成一家的突破口,也能一定程度上代表中国集体主义的家国情怀和社会主义奉献精神的追求,给海外受众树立正面的中国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的最大难点之一是消除现有的文化偏见和交流隔阂,以更加包容的态度和平等的地位推动建构文化层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非今天西方游戏创作领域中根深蒂固的种族、民族、性别、职业等偏见。可以从目前中国网文海外传播接受度较高的题材入手,围绕着“侠”和“仙”的文化内核逐一落实中式跨媒介传播模式,从世界观设计、人物设计和故事塑造三个角度,研究出一条具体可操作的范式,结合现有游戏创作优势打造既能被东方儒家文化圈所喜爱,又能争取多元文化背景的受众的作品,为塑造中国文化新形象迈出新的一步。

  四、结论:电子游戏建构具有中国叙事逻辑和美学特点的中国形象

  电子游戏高度依托于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电子游戏的玩法与艺术创新源于图像技术、存储容量和算法的进步,同时还要求社会具有相当程度的网络基础设施与高于影视产业的硬件要求。游戏对于受众的收入水平和文化素质的要求也高于传统的影视产业。发达的计算机科技水平、完善的网络高速公路和庞大受教育和高消费人群是发展游戏产业的基本条件。除此之外,电子游戏还是视觉艺术与交互媒介的产物,是跨媒介传播和全媒介开发的重要方式,游戏产业发展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需要从开发、展示、评价三个环节重新认识游戏产业在当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彰显世界游戏大国形象中的作用。

  随着中国电子游戏从无到有、从弱变强,电子游戏里的中国文化经历了从“他述中国”到“自述中国”,再到“自述世界”的转变。早期电子游戏里的中国文化呈现出一种位于落后与强大之间的矛盾面貌。时至今日,欧美游戏对于中国的刻板印象依旧存在。中国文化在游戏媒介中缺乏话语权,导致中国文化只能成为一个素材的提供者,任由他人想象利用。④

  游戏创作水平不仅取决于创作者自身的艺术修养和社会认同程度,也对原产国及其科技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游戏业既是一个多产业协同的高科技产业,也是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方式之一。近年来中国游戏在国际“出海”中表现优异,正是中国综合实力与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直接体现。在数字时代,电子游戏可以传播中国符号,也能讲好中国故事,最终通过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中国形象传递中国精神。

  本文系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文化自信与国家形象研究”(项目编号:18ZD21)的阶段性成果。文中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