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保局长“借壳生财”成烟云
- 来源:廉政瞭望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劳保局长,生财,烟云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2-25 16:28
詹晨利用职务便利,费尽心机,为自己控制的劳务培训技校“成功”套取财政补贴款158 万元,并从中分赃。然而,审计局的一次例行审计让他露出了马脚,随后纪检、检察机关的介入,让他的发财梦很快灰飞烟灭。
那么,詹晨是怎样“成功”套取财政补贴款158 万元的呢?
公为私用梦发财
2006 年9 月,一份文件吸引了詹晨的目光,让这个广西河池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兼河池市就业服务中心主任怦然心动。
在这份由广西财政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下发的文件里,有一条政策:相关培训机构对农民工进行培训可获得财政补贴,每培训一个人可补贴500~800元。这本是惠民的政策,但对于詹晨来说,看到的却是个人“商机”。他想到了一所学校——晨曦技校。
晨曦技校是河池市晨曦劳动派遣公司内设的一所学校,主要为公司组织外出务工的人员进行一些技能培训。晨曦劳动派遣公司就是由詹晨和就业中心的部分员工主办的一家公司,相当于他们的“业余产业”。就业中心还办有一家相同性质的公司——河池市朝阳劳务协作公司,但它属于国有公司,公司创造的收入进不了私人腰包,所以詹晨私下动员部分员工共同出资,再拉上几个老板,成立了晨曦劳动派遣公司,做自己的生意。
但晨曦劳动派遣公司经济效益并不好,让詹晨不胜烦恼。现在,看到这份文件,詹晨开始盘算:“如果用晨曦技校来搞农民工培训,向财政申请补贴,不是就很有效益?”
詹晨认定培训补贴是一块巨大的蛋糕,决定用晨曦技校来做文章。2006 年底,在詹的运作下,晨曦技校从公司独立出来,包括他自己在内的11 人入了股。
“你们入股最好不要写自己的名字。”他交待入股的员工说,因为怕引起别人的怀疑。而詹晨以他人的名义入股43 万元,成为新晨曦技校的最大股东。
2007年1 月,新的晨曦技校注册成立了。詹晨虽然没在学校担任任何职务,但学校的管理层干部都由他安排。
之后,詹晨授意员工向局里打报告,提出将就业中心有财政补贴的培训业务委托给晨曦技校承担,报告获得了批准。晨曦技校一没场地,二没设施,怎么搞培训呢?这难不倒詹晨。他授意员工以就业中心名义,与晨曦技校签订了一份租用协议,把就业中心的教室、学员宿舍、实习场地及设备租给晨曦技校使用。就这样,本来由政府就业中心承担的有财政补贴的培训业务被晨曦技校取代了。
“攻”下财政局
詹晨成功攫取了财政补贴的资源,但他的本意并不在办好培训,只是打算用晨曦技校来“空手套白狼”。在他看来,搞农民工培训工作太复杂、太辛苦,他不想赚这种辛苦钱。
他的如意算盘是,以晨曦技校作幌子,编造假培训人员名单,向财政套取培训补贴。
按照规定,申请培训农民工补贴,需要培训机构提出申请,并附上相关材料,交到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后,再转同级财政部门复核,然后将补贴款拨到劳保部门再就业资金支出专户,劳保部门从专户转到培训机构的基本账户。
作为河池市劳保局副局长的詹晨想,过劳保局这一关应该不难,有点难度的可能在财政局。于是,2006 年底,詹晨开始了对河池市财政局相关干部的“公关”活动,频频请河池市财政局副局长兰苏丹、社保科的工作人员韦艳群出来吃饭、娱乐,尤其对具体办理社会保障部门经费拨款的韦艳群,詹晨更是屈下副局长之身,殷勤“伺候”。
在随后的两年多时间里,詹晨共向兰苏丹、韦艳群等多人行贿20 多万元。当然,这些钱既非出自他个人腰包,也不是出自晨曦技校账户,都由就业中心及其下属机构“买单”。
在与韦混熟了后,2007 年1 月初的一天,詹晨向她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说,就业中心在补贴文件下发之前,就搞过一些培训,希望也能给予补贴。其实就业中心搞的这些培训,都是代企业搞的短期培训,并不符合申报补贴条件。
“这个嘛,先得领导同意才行。”韦艳群说。
“我已经跟兰局长说了,局长表示先把材料报上来再说。”
“ 既然如此,那就先把材料报上来吧。”
第二天,詹晨便找到既是晨曦技校管理干部、又是就业中心员工的叶某,要她找500 人左右、属于农民工身份的人员名单,以晨曦技校之名申报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款。
叶某东找西凑,弄到了431 个人的名单。经过一番编造后,材料到了韦艳群手上,韦一番操作后,河池市财政局便将34.5万元农民工培训补贴款直接转入晨曦技校账户。
移花接木骗补贴
2007 年4 月,初尝甜头的詹晨,又授意叶某找600 人的名单上报。叶某按照以前的途径,找来了655 人的名单,有些名单甚至跟上次是重复的。
可这一次,材料报到市财政局却被退回来了。
原来,河池市劳保局、财政局刚刚联合下发了一个文件,对农民工培训的开班、检查验收以及申报培训补贴程序、材料提出了具体要求。叶某报上去的材料不符合要求,先没经过劳保局审核这一关。
几天后,詹晨拿着补充好的假材料亲自出马,找到劳保局相关人员。相关人员碍于詹副局长的情面,没有认真核查。后来,局里干脆将一沓空白文件头交给詹晨,由就业中心自己写审核报告,再交局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这一次,晨曦技校得到了46.9 万元补贴款。
2007 年10 月,詹晨如法炮制,造了149 人的假名单,套取了财政补贴款10.2万元。
詹晨在为晨曦技校造假的同时,还以就业中心的名义,两次授意中心下属,编造了假名单,分别套取了21.6 万元、35 万元,詹晨将这些钱全部转入晨曦技校的账户。
但在这样的骗取过程中,也曾出过“意外”。
河池市就业中心获批成为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但在2007 年,就业中心只培训了50 多个人,没有完成河池市扶贫办下达的200 人任务,可詹晨仍授意下属造了200 人的名单申报补贴。没想到,广西区扶贫办检查组来河池市就业中心验收培训情况,发现就业中心申报的材料有问题。詹晨胆战心惊,大骂下属办事不力。
经过一番补漏,最终有惊无险,材料还是通过了,不久,得到了13 万元补贴款,其中9.5 万元属骗取。詹晨将这笔钱全部转入晨曦技校账户。
“利润”源源不断地来,詹晨渐渐有些害怕了,但他不是怕被人发现造假,而是怕被税务部门发现他的偷税行为。于是他决定将部分收入转移到账外保管,让财务人员四处找发票回来填账。
詹晨对晨曦技校所得的横财进行了3次分红,他自己分得了37 万元。每次分红后,詹晨马上将得到的钱投入股市,以期再生钱,不料全都亏掉。
审计查账露马脚
詹晨“精打细算”,却没有算到审计机关会来查账。
2008年11 月,河池市审计局对农民工培训补贴款发放情况进行审计,很快查出晨曦技校涉嫌弄虚作假,于是向就业中心发出通知,要求就业中心督促晨曦技校进行整改。詹晨感到把戏玩不下去了。2009 年3月,他通过刘某的名字,转了100 万元到晨曦技校,叫会计把套取的农民工培训补贴款退给财政局。于是晨曦技校将92.3 万元退回河池市财政局。但财政局认为钱应退回给河池市劳保局再就业资金账户,又将钱退回晨曦技校。就在这时,“天有不测风云”,河池市监察局介入了调查,将这笔款暂扣。
随后,检察机关对此案进行了侦查,还发现了詹晨有涉嫌受贿行为。原来在2003 年至2008 年期间,詹晨在主管、负责劳动力市场建设土建工程以及定制员工服装、宣传印刷品业务的过程中,收受工程老板陆某、个体经销商韩某送给的“好处费”5.5 万元。
2009 年5 月,检察机关批准对詹晨予以逮捕。詹晨贪污、受贿案暴露后,已经有15 名国家公职人员牵涉其中,目前兰苏丹、韦艳群等多人已被判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