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单德余

  辽宁省兴城市实验小学

  摘要:[辽宁省兴城市实验小学单德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直接影响体育教学质量和学生体质健康,要使教学的生命得以延续、得以扩展,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来构建,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学生发展需要为着眼点,创设充满生机、充满创造的课堂,才能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与兴趣。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目标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小学体育教学是否有效,应该关注体育教师是否尽心的教,学生是否努力的学,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后,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有没有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发展。那么,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真正做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体育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呢?

  一、正确理解新课标,确定目标和教学内容

  体育教师应认真学习体育课程标准,正确理解新课程标准所阐述的学习内容、要求和组织方式,接受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细心研究、分析教材,正确处理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取舍,应充分考虑小学生年龄段的特点和能力基础,结合本校特色,确保最基本内容的落实,如低年级的走、跑、基本跳跃、掷轻物、滚动、爬行、悬垂、攀爬、跳绳和律动等,要有机融入其他基本内容的教学,体现确保基础、简中求精、贴近生活和增进健康的原则。优化组合教学内容,科学理顺教学过程。要改变单一的跑、跳、掷等练习内容,尝试将跑、跳、掷、攀爬、滚翻、民间体育、韵律活动、队列队形训练等内容,结合校本教材的地方特色,先进行科学拆分,再根据本校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组合,分别确定出各年级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二、尊重学生的客观发展规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体育教学

  每个人到了一定的年龄,都会有一定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体育教师注重小学生发展状况和特点的不同,在授课时尊重学生的客观发展规律,理解学生在特定时期的性格特征。尤其一些学生体育成绩不理想,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发展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采取不同的辅导措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体育教学。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的,社会的进步,体育项目的多样化,学生的心理变化等等,任何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在发生着变化,对待体育教学中的感觉统合训练,也不能一成不变,固守原则,而是应该不断进行变革,力求教学方法能跟上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尤其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不仅要有效落实小学体育的教学目标,还要注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贯彻落实体育课程标准,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首先,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之前,需要充分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保证设定的体育游戏的情境能够带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但是游戏的内容要充分体现教育性的目的,不能使游戏的内容设置单纯的游戏化,而没有体现游戏体育活动的教育价值。其次,就是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设定体育游戏的情境内容,使学生能够融入到体育教学游戏的实施中来。教师设置的体育游戏情境内容强度要适合学生客观的体质体能,符合儿童健康发展的规律。小学生正处在一个成长和发育的阶段,也是神经系统发育的重要时期,游戏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其身体素质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首先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一样的教材,不一样的教学方法,所产生的效果也不同。利用一些新颖别致的手段,巧妙地用于整个教学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获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并非是固定的或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学生和学校场地器材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这就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同样都是小学某年级的学生,但这一届跟下一届的学生可能身体条件、接受能力就不一样,另外,同一届的学生,他们之间的差异也是比较显著的。如果老师搞一刀切,那么肯定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例如,快速跑教材,有的学生跑得比较快,但姿势不对,老师对这部分学生就应着重纠正他们错误的跑步姿态,从而使他们获得更快的跑步速度;有的学生姿势很漂亮,就是跑不快,老师就应在着重提高他们的爆发力上方面多思考。教师要积极丰富教学环节,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一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教学传播方式也推陈出新,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使用多媒体教学,在体育室内课堂上播放相关音频和视频,给学生带来视觉听觉的全新感知,同时,让他们更加直观地感受体育节目的魅力;与此同时,可以针对不同的兴趣小组,设置不同的课后学习任务,让学生课后以小组为单位继续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领会,加强理解与自己的感悟。另一方面,在体育室外课堂上更多地设置游戏环节,比如训练学生跑步时,可以分组进行,并且配备一些气球等,让学生在游戏环节得到锻炼,并完成教学任务。

  四、发挥教师语言的鼓励作用,让学生品尝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师语言的鼓励作用是很大的,心理学研究证明“饱含鼓励作用的语言是一种最有趣、最有感染力、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传递艺术”。饱含鼓励的语言不仅可以给人带来心理上的愉悦,更可使交流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减少了思想传递的阻力。老师如果善用鼓励的语言,学生会感觉很有趣,注意力会集中在老师身上,课堂气氛会很活跃,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快速跑时,有的学生会低着头往前冲,速度挺快,但动作不标准,影响了其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此时老师可把学生的这种跑步姿态比喻为火车头,或者是小野马,并鼓励其要像豹子一样的奔跑。这种做法既肯定了学生的跑步速度,同时又指出了其动作的不规范性,学生在笑笑之后就会努力去改进自己的动作。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让学生品尝体验成功的快乐。例如,学生漂亮地完成了某个动作,或者成功完成了某一项教学内容,会感到很愉快,如果还能得到老师肯定的评价,同学的喝彩,那就更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了。这种成功的体验,可以很好地增强该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其对体育的兴趣,促使其在其它方面也要尽可能地表现好。因此,老师要善于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教学中,老师可提出一个目标,让学生稍经努力就能完成,这样当学生完成这个目标时,就会很有成就感,增强了学习下面较难的内容的自信心。反之,有的老师非常严格,给学生提的目标很高,使得大部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很难达到这个目标,增加了他们的挫败感,并不利于这些学生的发展,甚至可能扼杀他们对体育的兴趣。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每一节体育课都应该富有激情。在40分钟的课堂上如何让学生既掌握知识、技能,又能保持对体育课堂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该多用点心思去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兴趣取向,加强课堂组织管理,将体育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的作用最大化,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使体育课更加生动活泼有趣,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真正的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结语

  总之,小学体育课程对学生体魄的增强、情绪的放松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小学体育教师要正确理解新课标,尊重学生的客观发展规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教师语言的鼓励作用,让学生品尝体验成功的快乐,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勇.提高小学体育课堂运动训练有效性的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21,06.

  [2]王宝栋.浅谈小学体育教学发展学生个性的实施策略[J].体育世界,2020,8.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