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树在小学数学“简洁课堂”中的作用
- 来源:中国教育与教学研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数学,“简洁课堂”,应用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6-27 10:21
刘瑞捧
(南乐县求实小学 457400)
【摘要】知识树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在小学数学的“简洁课堂”教学中如果运用得更好,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复习内容多、容量大、时间少的情况下,绘制知识树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模式,能促进建构性学习和学科知识整合,能够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提高复习效率,有效地构建知识网络,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知识树;小学数学;“简洁课堂”;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286-6288 (2023)02-004-01
1 基于知识树“简洁课堂”教学的实施要点
1.1 课前引导,自主绘制
一切教学方法的使用都是希望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方法的运用提高教学效率,并且使学生在教学方法的引导下对所学知识掌握更加全面。基于知识树的特性,不止是教师需要掌握该方法辅助教学,学生也同样需要掌握知识树的绘制方法,以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充分的利用方法解决问题。对于小学学生来讲,引导学习是教师的基本工作,在了解一项新的学习方法时,教师需要在课前做出一定的引导,讲述一些经典使用案例及它具有的优越性,使学生对知识树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可以通过简单知识树的绘制引导学生结合问题自主绘制。例如:以《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这一课为例,小学阶段接触到的平面图形也就那么几种,三角形、圆、梯形、长方形、正方形等,不同的图形之间周长与面积计算有相通之处。可以将其归类为树形图的形式,不同属性之间归纳为一个枝节,大体的树干就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将长方形与正方形归结在一起,将三角形、梯形牵扯到高的放在一起,其他平面图形放在一起,通过分类与公式的总结使得该部分内容更加立体化,清晰化,也方便学生有清晰的学习思路。之后便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绘制属于自己的知识树。
1.2 课堂互动,完善导图
在学生自主完成知识树的绘制之后,为了使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到自己在知识树绘制中的思维不足,教师需要科学合理地开展互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绘制出的知识树所针对的问题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样画,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分享,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对他人的知识树有一定的了解并可以结合他人优秀的思维方式在以后的学习中绘制出更完备、更完善的知识树。在学生互动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绘制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做出总结,给学生指导性的意见,帮助学生解决知识树绘制中遇到的问题,根据老师的指导性意见修改不足之处,使自己绘制的知识树趋于完善和清晰明了。
2 知识树在小学数学“简洁课堂”中的应用
2.1 帮助学生学会有序思考
在没有了解到知识树的实用性与简捷性之前,许多人会认为绘制知识树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有些困难。实际上,根据学生不同阶段对内容的掌握与学习需求,知识树可以用不同难易程度的方式绘制。下面我简单的介绍一个教学示例帮助大家理解知识树的实用性和灵活性,例如在复习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由于学生年纪小,所以教师需要使用特殊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内容,方便学生在“简洁课堂”中进行有效复习内容。在复习这节课内容时,学生对前面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和掌握。为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本子的上边画两排连续的十个点,给出2+3,5+4,6-3,8-5等简单试题。以2+3为例,让同学将数字用点表示出来,上方圈两个,下边圈三个。数数一共有几个点,便得出了答案。不同的学生会在不同的地方圈出小点,也算是一种不错的学习方法。该方法借助知识树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帮助学生有效有趣的复习学过的内容,加深记忆和理解。
2.2 帮助学生扎实学习“方位词”
在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学习方位词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先通过介绍上下左右方位词的含义并给出示例帮助学生理解。然后帮助学生选取位置绘画四种不同的图形。例如将三角形画在长方形的上边,将圆画在长方形的下边。然后询问学生,三角形在长方形的什么方位、长方形在三角形的什么方位。不断地用相同的图形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分析方位。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及大致掌握了上下两个方位词、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后,引导学生自主画图,学习左右两个方位词的使用方法。学生们在用不同事物画出导图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哪个东西在哪个东西的左边或右边,让学生充当主体地位。给老师讲解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教师在学生正确指出方位后积极鼓励他们,如此便能使一年级的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富有条理的自主学习。
2.3 结合实例绘制知识树
每个学生的思维表达方式是不同的,因此他们绘制出的知识树也各具特点,因此老师不能要求学生绘制出整齐划一的知识树,应该根据学生特点,鼓励学生展示个性,加强和同学间的交流,从他人的知识树中得到启发,然后优势互补,方便达到更佳的复习效果。例如在复习小学《数学》四边形相关知识时,一般会采用集合图来显示各种四边形之间存在的关系,虽然集合图有一定的优势,但它存在一个比较严重的缺陷,就是图形存在封闭性。容易固化学生思维,不利于开放知识体系的形成。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复习四变形相关知识时,结合图形知识绘制出一个层级的知识树,以此表示概念间存在的关系,如此可以使知识点更加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方便记忆和重新认识;另外学生在数学复习课中绘制出自己的知识树后,教师同时需要引导学生相互间分享自己绘制的知识树,并且以自己的知识树做示范供学生们增添绘画导图时的经验和下手点。在分享之后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优秀的思想和绘制方法,帮助学生在复习数学知识时快准稳的掌握。
小学数学是基础,其中涉及的知识点的概念以及种类相对较多,其结构也多呈现出分散的态势。要想将这些琐碎的知识整理成知识框架,形成完整的体系,绝非易事。此前,有许多数学教师曾尝试运用各种方式,带领学生整理,但由于种种原因的存在,效果都不太理想。而知识树的引入,则可以有效改善这一情况。
知识树并不是简单的一个图形,相反,它是所有知识点的总结与归纳,因此需要的时间相对长些。单单课堂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充分发挥知识树的功能,数学教师可以提前一天将任务布置下去,以便学生能够明白此次任务的目标、相关要求等,从而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构图。
在课堂上,数学教师可以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绘制的图画,并讲一讲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与理解,对于其优秀的地方,教师要给予适当的表扬,以便学生能够明白自己优秀的地方,从而坚持下去,逐渐向优秀迈进;对于不足的地方,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与鼓励,以便学生能够明白自己的短处,从而想方设法弥补,长此以往,实现数学知识的夯实。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互比较,看看哪位同学的思维条理最为清晰,看看哪位同学对本单元的知识点掌握的比较牢固,看看哪位同学绘制的地方更加合理。通过交流与比较,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等都会得到启发,这将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健康发展。
3 结束语
知识树对于小学数学教育所起到的帮助是它成为小学数学教育主体地位的主要原因,在分析它在数学“简洁课堂”中的应用中我学习到了更多的先进思想与使用方法,很期待能分享给读者。
参考文献:
[1]吴正宪.吴正宪与儿童数学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9)9:85-335.
[2]吴正宪:数学问题“生活化”——让数学走进生活.《教育科研》2019年第三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