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思政课教学目标确立的方法论
- 来源:《广东教育》(职教)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教学,方法论,中职思政课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7-21 21:48
文/河源理工学校徐晓黎
一、前言
2022年我国出台的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课程标准明确将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思政课的课程目标。随着中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怎样才能将课程目标落实到中职思政课的高深教学中,并结合课程标准,有效提升思政课整体的教学质量,使中职思政课更具理论性、针对性及思想性”的问题逐渐成为我国中职教育工作者与教育研究人员必须开展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二、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中职思政课教学目标确立的重要价值(一)有利于中职思政课教学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定的具体要求和标准,它是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师生只有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教学过程才明确,教学方向才不会偏离。新课标提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明确提出要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中职教师要结合学科核心素养吃透教材,把握重难点,找准切入点,确定教学目标,从而有利于中职思政课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有利于中职思政课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中职思政课教学必须将“立德树人”融入其中,教师应严格遵守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严禁随意设计课程。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对课程与教学的目标作出了明确规定,强调应确保将国家人才培养任务落到实处。我国实施改革开放后,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课程进行了三次改革。首次改革将德育工作纳入到普通教育与高等教育管理体系中。第二次改革中,教育部先后出台的各项方针政策都将职业指导等纳入必修课的范围内,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性,要求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可将自身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应用到实践中,这是“知行合一”的重要体现。2020年的第三次改革强调中职思政课应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作为课程教学目标,其中涵盖了政治认同、职业精神、健全人格、法治意识及公共参与等内容。要求中职思政课教学必须重视解决“三维目标”分裂的问题,强调思政课必须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提供支撑。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中职思政课教学目标的确立,不仅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而且有利于中职思政课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有利于实现思政课的培养目标
中职思政课的新课程标准将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教育教学的重点,强调必须将核心素养培育贯穿于中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各个环节。要想让中职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得到落实,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整体化教学。学习的基本方法是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要先对一个学科的整体构架有所了解,再具体学习学科各个章节的具体内容,然后再找到各章节内容之间的关系,形成对学科的完整认识。中职思政课教师应准确把握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相关要求,应当将各个单元、章节及课时的教学内容作为基础,科学、正确地定位核心素养目标,而且应结合教学内容、目标及重点,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大力挖掘,确定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思政课教学目标整体化教学设计。
二是层次化教学。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将核心素养落实到各个环节,考虑教学中课程内容与核心素养二者之间的融合点,并强调将教学重点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通过核心素养与教学内容、过程相互结合的方式方法进行层次化教学。
三是主题化教学。学生掌握了章节内容间的横向关系还不够,还要找到章节内容之间的纵向联系。主题化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根据学科的整体核心素养要求,结合各章节内容之间的纵向和横向关系,对学科章节内容进行梳理分类,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开展系列的主题教学,让学生能更容易、更深刻地学习和了解各章节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最后形成学科的知识模块。
三、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中职思政课教学目标的确立策略(一)注重落实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中职思政课教学的“三维目标”
中职思政课教学目标确立应注重落实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中职思政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在知识与技能角度,中职思政课的课程标准对“职业精神”这一核心素养的培育进行了明确,强调学生应当正确认识职业精神对社会发展的推进作用、在国家及个人职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对职业规划在职业理想实现中发挥的作用有正确的认识,懂得职业精神在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中具备的重要价值。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角度,要求中职思政课的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就业、职业、创业及成才等观念,重视培育学生“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观念,帮助他们继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引导学生通过辛勤、踏实的劳动来实现职业化发展的目标。在过程与方法角度,教师应指导学生结合社会发展需求与个人特点开展职业规划,对个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正确的处理,成长为具备良好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时代新人,能够自觉形成工匠精神与良好劳动意识,从而使自己的职业道德得到提高。
(二)注重教学目标确定的整体性、全面性和具体性
1.注重教学目标确定的整体性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育人,制定教学目标即要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彼此联系。中职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来制定教学目标,强调定位与人的培养。注重整体性还要考虑学科目标、章节目标、课堂目标应彼此连贯,精准把握中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所以,中职思政课教师应对各部分教学内容存在的内在联系与逻辑关系进行精准把握,科学划分教学的重难点,将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作为基础,并结合学生间的差异,对教学目标进行层次化的划分。
2.注重教学目标确定的全面性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各学科的课程标准都分别界定了本学科的三维目标内容,尽管各个学科的表达内容不同,但三个维度的目标是不变的。我们在对教学目标进行三维界定的同时,还应当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这样有利于增强中职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学情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全面了解班级内全部学生的来源,并对他们的学习基础、兴趣特长、认知能力、学习需求、学习特点及就业方向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除此之外,中职思政课教师需正确判断与分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问题,注重教学目标确定的全面性。
3.注重教学目标确定的具体性
在教学目标的确立过程中,课程标准是重要参考,中职思政课教师应对课程标准的精神进行认真研读与领会,将核心素养正确融入到中职思政课的各个单元、课程及课时的教学中。教学目标要描述具体,能实施,能测量。教师要知道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各课时的教学目标需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相应的核心素养。以中职思政课哲学与人生的第二单元“辩证看问题,走好人生路”的教学为例,在确立教学目标时,教师应明确以下几点:一是政治认同,使学生学习并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因、外因的辩证关系及原理,同时以此为基础,能够对社会现象及人生问题进行正确的观察与分析,并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真正理解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就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扬艰苦奋斗、不畏艰难的精神,持续深化开放战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自信心。二是职业精神,通过树立学习榜样,引导学生认识到各种内外因素均会对个人的成才、成长、成功产生影响,并鼓励他们积极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以此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夯实基础。三是人格健全,通过真实案例分析,使学生对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有深刻的理解,并对个人发展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引导学生养成积极、乐观、坚韧的人生态度,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职业化发展能力。
四、结论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中职思政课教学目标的确立,应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在教学目标确立的时候,必须注重落实新课标,并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现状与准确把控教学内容,并保证教学目标能够切实融入到思想政治课程的各个单元、章节及课时的教学中,从而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责任编辑魏家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