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工业软件寻找破局契机

  • 来源:电脑报
  • 关键字:软件,契机,关注
  • 发布时间:2023-07-22 14:19

  记者 张书琛

  2019 年5 月,美国商务部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导致其无法使用最新的EDA(ElectronicsDesign Automation,电子设计自动化)去设计芯片,这一事件不啻一声惊雷,让中国工业最薄弱的一环——软件,尤其是基础工业软件“卡脖子”的问题获得大量关注。

  工业软件贯穿于现代工业产品设计、规划、生产、管理、销售等全流程,不但可以控制产品和设备的运行,并且可以把它们运行的状态实时地展现,通过分析、优化,再赋能整个生产制造过程,实现迭代优化以及降本增效的目标。

  作为工业制造长期积累的工业知识和经验的结晶,工业软件同样是工业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伴生物。“人的知识和经验都在脑子里,以前关键技术人员一退休,积累的东西就留不下来。”一位航天电子领域的工程师曾告诉记者,工业软件不仅仅是系统操作工具,很多时候其实是像“容器”一样盛满了工业产品知识和技术体系,例如波音,就基于沉淀多年的核心技术,开发了约7000 多种软件用于飞机设计,而这些软件都不可能对外销售。因此,工业软件也被视为制造工业的“大脑”,也是现代工业实现产业升级一把不可或缺的钥匙。

  工业软件是一个很大的范畴,不同环节对应的工业软件差异比较大,标准化程度也不一样。具体来看,工业软件不仅仅是指EDA、CAE(模拟仿真)、CAM(计算机辅助制造)这类研发设计软件,也包括管理类软件ERP(企业资源管理)、SCM(供应链管理)等,以及控制类软件MES(购买制造执行系统)、DCS(分布式控制系统)等。

  长期以来,我国工业软件领域一直呈现出“管理类软件较强,研发设计类软件弱”的特点,因此尽管国产工业软件类别齐全,却因竞争力不足迟迟未能与海外厂商正面交锋;而海外厂商早已通过技术迭代、生态形成、并购加剧演变出当前以西门子、达索、ANSYS 三家企业为主的寡头格局。

  综合性产品体系的搭建对于市场竞争来说尤为关键。业内人士曾解释称,工业制造往往涉及多个不同部门,每个部门如果都用不同的软件,很难互相兼容,“因此能用一个软件解决最好,对任何项目来说都比较有利”。海外寡头的“巨无霸”产品体系价值正在于此。不过现如今,国产头部工业软件企业早已着手打造一体化产品,号称“国产CAD 第一股”的中望软件就是其中之一。中望软件成立于1998年,在2010 年通过收购美国VX CAD/CAM 团队搭建起3D CAD 技术,2018 年又进军CAE 领域, 目前产品覆盖2D 和3D CAD、CAE 以及CAM。

  如果说是技术差距造成如今的局面,其实并不公允,多位业内人士观察称,国产工业软件真正的拦路虎实际上大多在应用落地环节。国内各大科研院校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经开发出了2000 多套CAD 系统,国内第一批CAD 公司几乎都脱胎于高校。近日,在重庆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工业软件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毛明也提到,国产工业软件底层所需的数学和物理学理论基础领域与国外相比并不落后,几乎是同时起步。

  国产工业软件真正欠缺的是垂直行业数据和知识的积累,“从0 到1 我们能做,但是要商用还需要大量行业知识和用户反馈的积累”。而这也正是国产工业软件破局的主攻点之一。

  “科研成果并不等同于商业上的成功,很多科研项目验收之后与市场化的产品之间还有一条巨大的‘鸿沟’,想要弥补科研到商用的差距,还需要有更多的研发人员走进工厂、走进车间,了解行业真正的需求。”重庆华工智造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工智研院”)轮值院长张新力告诉记者。

  在张新力看来,华工智研院的定位更倾向于“高校与企业连接的窗口”,是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一环,“现在大家都意识到了工业软件的重要性,有政策层面的关注扶持也有资本端的助力,国产工业软件的春风其实已经来到。如何集纳更多的高端人才,发掘出产品的商业潜力,让国产工业软件实现从‘能用’到‘好用’的跨越,是我们长期的主题”。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