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 来源:知识文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翻转课堂,小学科学,课堂教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10-13 19:58
刘克媛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很多创新的课程教学模式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立足于该课程的特点,优化课程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效率与质量。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教学模式,它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很好地激发并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引领学生与教师展开多元化的互动与实践操作,保证整个课程教学能够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原则和理念,进一步巩固并优化学生的课程学习模式,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方面有着极大的促进与推动作用。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就应该立足于学科教学内容,积极地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展开合作互动与思考实践操作,帮助学生获得更为丰富且深远的认知,以此达成他们的综合性发展。基于此,本文对翻转课堂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翻转课堂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一种比较重要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课程模式引导下,教师能够赋予学生更大的积极主动性,能够有效地改变传统的课程教学结构与模式,激发并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及实践探究的兴趣与积极性,帮助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投身于课程学习活动,让整个课程教学达到“减负增质”的效果与目的。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时,就应该立足于具体的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领学生主动思考,让他们能够对即将要学的知识内容展开探索,以此提升他们的学科思维。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达成多元化的实践操作,锻炼他们的科学实践能力,达成学科核心素养有效培育的目的。
1 翻转课堂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1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翻转课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它能够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转变为主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甚至能够在翻转课堂模式的引导下自主地探究所学习的内容,让他们在任务实践操作及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加强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这样一来,也能够充分激活学生对知识的感知能力,让学生在翻转课堂模式的引导下对知识有更为强烈的探究兴趣与欲望。并且这种模式能够兼顾班上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它有助于教师综合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随后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供较为优质的自主学习服务,让学习效率低的学生能够借助信息技术的引导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及自主探究的效率与质量,充分激发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便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课程学习活动,最终达成他们的综合性发展。
1.2 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小学科学教师积极地开展翻转课堂,以翻转课堂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模式,能够更为具体、全面地呈现课程教学内容,将学生所需要学习的科学知识编辑成图片或者视频,以更为科学且合理的方式将这些内容呈现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明确课程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借助微课模式,生动形象地记忆自身所学习的知识内容,这样也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将较为抽象、复杂的科学知识内容通过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更好地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与认知。这样一来,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将更为丰富和多元,有利于达成科学教学模式的建构,也能够满足班上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享受更为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这样才能够实现教育的均衡落实,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感悟和体会,通过更为丰富的课程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实效性,最终带动引领学生达成有效发展的目的。
1.3 有利于重新构建学习流程
小学科学教师借助翻转课堂实施课程教学有利于重新构建课程学习的流程。翻转课堂的构建有利于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多元合作与交流,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教师所讲述知识内容的理解与认识,建构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推动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运用实践与操作。在翻转课堂的模式引导下,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实现课堂学习流程的重新构建,整体提升学生的学习地位,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程活动的探究与实践操作中,帮助学生获得对知识内容的具象化认识。而这样也能够极大程度地提升课程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让学生能够受到信息技术的辅助和引领,更为便捷地完成课程学习活动,这样也能够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引领,有利于帮助学生达成对知识的吸收与掌握,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身所学习的知识点。由此也将催生学生的综合性发展,达成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有效培育的目的,建构更为高效的小学科学课堂。
2 翻转课堂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2.1 学生方面
在现阶段的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存在着比较“低下”的情况。因为学生在课后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效果不是很好,就会导致教师的二次讲解。而二次讲解会浪费比较多的时间,且教师在二次讲解的过程中并没有立足于学生的问题展开讲解,这样就无法凸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会再让学生重视课前学习环节。总的来说,翻转课堂的开展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要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化的探索。然而很多教师并没有注意这一点,没能注重对学生的有效监督。并且很多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比较低,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低下,也会在课堂上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很难平衡好课前学生自主学习及课堂二次讲解的关系,会影响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最终也阻碍了翻转课堂价值的发挥。
2.2 教师方面
从教师的层面来说,翻转课堂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大部分的教师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认知并不是十分全面,并且很多教师并不认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因为在很多教师的观念里,翻转式教学对于一些自制力非常差的学生来说并没有作用,这些学生没有明确的规划。有的家长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没能够实现有效的家庭监督,这就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受到了影响。所以有部分教师并不认可这一模式的开展,也就导致了翻转课堂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建构受到了限制。
其次,大部分教师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时候,他们会制作视频,但是在视频的制作过程中,教师却忽视了质量内容的提升,使得教学视频的效果比较低下,由此也影响了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翻转课堂的建构与打造需要教师应用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素养。但是有些教师的技术不熟练,使得他们在视频的制作方面存在着诸多困难,这也将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
最后,有部分教师在应用翻转课堂的时候,他们会尝试依靠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来补充课堂,这样就会让整个课程教学效率受到影响,甚至会阻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最终也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价值与作用无法得到充分的彰显。
3 翻转课堂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3.1 优化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流程
(1)课前引导
小学科学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翻转课堂的时候,应该注重教学流程的优化与完善。所以教师可以从课前、课中及课后等三个方面着手加以落实。在课前引导环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与课程学习相关的材料,让学生根据科学教材,有针对性地观看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完成教师给出的相应任务清单,这样便能够让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环节更加具有针对性,能够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借此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青岛版小学科学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电磁铁(三)》时,本节课就涉及了两个部分内容的讲解。第一部分是要让学生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否可以改变,第二部分是要让学生了解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等。针对这两部分的具体内容,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制作微课。视频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立足于电磁铁的结构、功能、变化等多个方面给学生设计一系列的微课,甚至可以从这些角度出发,提出可探究的问题,鼓励学生在微课视频的观看中立足于问题展开猜想,假设并制订科学探究的计划,帮助学生获得较为丰富的课前认识。让他们明白自己在课堂上即将探究的知识内容和解决的重难点,促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学习活动中。这样便能够提高学生科学课堂的参与热情与积极性,能够引领学生从浅层次的知识探究逐渐走向深层次的知识分析及内化,让他们在课前做好较为充实的准备,引领他们在课堂上展开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操作。这样的课程教学活动将更为高效和多元,有利于让学生对课程学习活动保持强烈的兴趣。
(2)课中驱动
在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翻转课堂的时候,应该注重课堂过程中的驱动引领。要能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做好课堂上的探究,带动学生实现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综合性探索,保证翻转课堂能够极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质量与效率。
以青岛版小学科学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动物行为与环境变化》时,就应该科学合理地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驱动学生展开实践探究,提升他们的综合学习能力。比如,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三门峡的白天鹅保护区视频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白天鹅喜欢迁徙到三门峡过冬呢?请根据自身的知识基础提出合理的假设。让学生受到视频情景的引导,结合自身的知识基础,提出与之相关的假设。比如,有的学生指出这可能和白天鹅的生活习性相关,也有的学生认为这可能是因为与三门峡的环境变好有关系等。当学生做出了假设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现调查研究的方法资料,让学生科学地制订调查计划。比如先要收集白天鹅的生存需要和三门峡为白天鹅生存提供了哪些条件等方面的资料。随后结合资料从食物、生活习性、身体特征、三门峡环境改善等方面着手进行研究和分析。在确定了这样的任务操作活动之后,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展开小组合作,让他们借助互联网平台去展开实地调研,阅读相关的资料完成总结,驱动引领他们展开自主化的实践探索,让学生完成自主化调查及相关资料的搜寻活动,帮助学生丰富自身的课堂学习思考。让他们从中找到知识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探究过程中更好地认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升华学生的德育感知。
(3)课后延伸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引领下,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课后延伸,要能够帮助学生整体拓展自身的课后学习实践操作空间,丰富学生对科学知识内容的有效巩固与迁移应用,彰显学生课程知识学习的整个过程,达成他们有效发展的目的。
以青岛版小学科学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垃圾的分类收集与处理》时,整个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要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垃圾分类投放。也能够让学生立足于自身所学的知识内容,通过观察、查阅资料、调查等方式获取垃圾分类的信息,以此树立环保意识,能够科学合理地处理生活中的垃圾。在教学完整节知识内容后,教师有必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给学生设计课后探究任务。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地查阅有关于垃圾分类的相关信息,并且可以查阅现代化垃圾分类的方法,随后让学生立足于自身的现实生活情况,找到自己家里面或者小区的垃圾。拍摄照片展现垃圾堆放情况的案例,而后结合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内容,提出解决身边垃圾堆放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形成实践调研报告。在执行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晚上的时间开通线上学习平台,让各个学生将自己调查研究的结果通过PPT或者文档的方式传输到班级群中。各个学生则是在线上平台中讲述自己的调研结果,进行多元化的互动。以此为基础,便能够继续延展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和空间,能够引领学生在这样的课后实践操作环节中更为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主动探寻知识点生成的整个过程,这样也能够带动引领学生达成更为高效的课程学习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出翻转课堂独特的育人价值与作用。
3.2 完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策略
(1)结合学生能力,凸显教学重点
小学科学教师在完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凸显出课程教学的重点。要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彰显“以生为本”的原则和理念,给学生设计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教学内容,保证翻转课堂能够充分凸显出课程教学的重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完成课程学习实践操作,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保持积极正确的学习状态,让他们在高效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多元化的互动,达成学生对知识的有效理解与掌握。
以青岛版小学科学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四季更替》时,整个课程教学的重点是要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规律,能够知道四季的变化与地球的公转相关,并且能够说出四季更替的原因。在实施课程教学时,教师要有目的地展开教学,能够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补充,通过分步实施、模拟实验的方式丰富学生的理解。比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给学生设计模拟实验,让学生能够对四季更替的原因做出大胆的猜想和假设。在实施模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的重难点,明确学生实践操作的任务。比如,本节课程教学的重点是要让学生说出四季更替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达成。而教学的难点是要让学生会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四季更替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观看了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完成小组合作,继续完成实验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让他们立足于原有的模拟实验,搭建不同坡度的斜面记录,沿着不同坡度斜面拉动小车时所用力的大小依次进行对比,从中判断太阳直射地球阳光角度的变化,以此验证四季形成的原因。以此为基础,学生便完成了较为高效的实验学习与操作实践,更好地突破了课程学习的重点,也达成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有效培育的目的。
(2)彰显学生主体,开展高效教学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引导下,小学科学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时,就应该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能够借助信息化技术的支撑,推动实现教育模式及教育体系的变革,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课前学习及课上交流互动的方式展现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这样也能够帮助他们建构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地掌握自身所学习的知识内容。
以青岛版小学科学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植物的根》时,这一部分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它需要学生能够知道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的作用。并且能够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及多种方法自行设计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活动,帮助学生获得较为丰富且深远的课程学习体会与感悟。在这一前提下,教师再借助多媒体课件来建构翻转课堂,先给学生展示植物根的微观结构,帮助学生获得对植物根的具体化认知,提高他们的科学逻辑思维,加深他们对植物根的认知与感悟。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植物的根,将自己探究的植物的根的作用积极分享,整个实践操作及成果的分享环节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样才能够围绕核心知识点对学生展开多维度的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强化自身所学习的知识内容,最终也能够带动引领他们达成对知识的综合性探寻。
(3)做好导学规划,开展教学实践
小学科学教师在借助翻转课堂实施课程教学时,还应该做好导学规划,要能够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设计课程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够让整个课程教学的步骤更为简洁、明了,能够让课堂充满活力,帮助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感悟,以此提升他们的课程学习效率与质量。
以青岛版小学科学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变化的星空》时,就应该明白整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知道星空的周年运行规律,能够立足于自身所学习的知识内容对观星记录进行整理和分析,能够对星座多日相同时间位置变化的记录进行分析和比较,借此得出星空运动的基本规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应该立足于翻转课堂建构的目标,科学合理地给学生设计实践探究任务,做好导学规划。所以教师可以以“春夏秋冬的星空都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作为主要的探究点,让学生展开长期的观察与总结,大致得出有关于星空变化的大致规律。在这样的实践探究任务导向下,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定期给学生推送观察星空的时间,还可以让学生在在线平台上定期提交自身的观察内容与成果。通过相应成果的体现,让学生聚焦自身观测的内容,保证观测内容的精准性。随后在观测记录过程中找出星空的位置变化规律,进行检验和拓展,以此为基础,便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课程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有助于他们更为全面地调动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完成星空变化规律的探寻,以此也将达成高质量课程教学的目的。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师应该积极地建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能够立足于具体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完善课程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创新,使得学生能够立足于翻转课堂合理地实施课程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这样也能够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学科知识的趣味性,辅助学生在提升自身科学素养的同时达到更为显著的学习效果与质量,最终也能带动引领学生达成深度学习的目的,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思考,提升他们的综合学习能力,让其达到更为显著的效果。
(作者单位:山东省沂水县第三实验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