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 来源:素质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12-16 15:17
韩小玲
(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腾达镇大地小学四川筠连645250)
【摘要】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能够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把抽象内容形象化,并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优势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5-4197(2023)10-004-01
过去在农村的学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但是随着教育的改革,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教学在农村学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教学带来了一场农村教学上的革命,使农村教学走向了现代化。随着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深入开展,为农村教育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回想以前,对一个乡村孩子来说,“电视机”可以说是个神密而新奇的东西,然而现在的农村娃,有相当一部份对“计算机”并不陌生,因为老师上课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有的学校还接入Internet,因此,学生的知识面宽阔了许多。运用、采用和使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创造教学的真实环境,有利于通过声音、图象、文字、动画等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受器官,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有利于创设教学情景,减轻师生负担,更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一切学习活动包括语文学习活动在内都应该有浓厚的兴趣伴随。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认真去研究、敏锐地捕捉,我们就会拥有多种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手段和方法。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正确利用多媒体,那么,摆脱那种以知识灌输为能事或以支离破碎肢解教材为乐事的课堂教学状况,是指日可待的。相信语文的教与学会是一件愉快的事情。现结合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和多媒体课件服务于教学谈点粗浅看法。
一、运用多媒体生动形象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考虑到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的目标也由原来单一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关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将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有机结合之后的课堂对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和积极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着明显的作用。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在人们的印象中都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一门课,上课氛围比较沉闷,老师授课也只是停留在“说教” 这一层次,教学方法单一,很难让孩子牢固地掌握知识,更难使学生真正、主动地学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最有持久力的动力。当信息技术走近课堂、走近语文、走近学生,教师能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化静为动,能将原本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能化无声为有声。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恰到好处的运用这些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动听的声音,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文内容中去,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创设出浓郁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在展示的同时渲染了浓浓的气氛,加上教师的指导性讲述和激励性评价能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我们尽可能地将文章中的“情”化为可听到、触碰到的真实感受,达到了 “入境始于情”的目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们怎能不乐于学习呢?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节约课堂时间
课文板书设计相当重要,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但有的板书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免去了很多抄写的时间,节约课堂时间。比如教学六年级上册《大瀑布的葬礼》文中用很多优美的词句描写大瀑布的美,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使大瀑布渐渐消失,学生只是从文字中了解到瀑布,不能从感观上理解。老师过多的讲解不仅浪费了时间,还分散了学生的思路。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不同了,只要轻轻一点,准备好的图片就会随即出现,既节约了时间,又便于学生理解,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如我在讲《草船借箭》一文时,彻底改变了以往只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中的重点字、词、句的传统做法,将与故事情节相关的历史人物如诸葛亮、曹操、刘备、周瑜等人物的介绍、性格描述、人物形象以及《草船借箭》的多个视频片断一起整合到课件中,使学生的认知面不再局限于课文中那些单调枯燥的文字上。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多角度、多层面上理解文中的思想内容,在愉悦的体验中感知知识、探究知识、接受知识。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更全面的知识。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训练语言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把难点清晰地再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一教师在教学《开国大典》第二段时,为了突破仿写排比句的难点,设计了如下教学要点,使难点迎刃而解:(1)播放 “开国大典” 动画并配以音乐,创设教学情景;(2)听教师范读内容,填空找出“开国大典”过程中心情激动的句子;(3)面对动画,用群众“为……而……”模仿说话,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为写排比句打下基础;(4)引出文中的排比句,读一读、议一议,认识什么是排比句;(5)出示文中的两个难句子,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后用“……曾经鼓舞……”、“……现在鼓舞……”“五星红旗在……升起,表示……”的句子仿说排比句;(6)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仿写排比句。
四、培养思维能力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知识贮备不足,缺乏生活经验,他们往往是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概括做出判断。在他们的头脑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的抽象思维过程仍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多媒体教学通过展示文字、图片、图像、声音等,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语文教学情境中,能够把静止不动的、无法看到的运动变化使之“活”起来,通过直观的画面,使学生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培养并发展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空间概念,模拟仿真,呈现过程,化抽象为形象,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把现代科学技术引入课堂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等教学手段,不仅合理地利用了教育资源、优化了课堂教学,而且使学生在模拟、仿真的环境中学习、创新、延伸知识技能,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挖掘了学生丰富的创造力。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的最大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如今,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二十一世纪祖国建设的主力军,是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那么,寓现代教育技术语文教学之中,是当前语文教改的必然趋势。我深信,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越来越广泛地应用,语文课堂教学一定会迎来万紫千红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