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新国货任重道远

  •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 关键字:社交,媒体,性价比
  • 发布时间:2023-12-29 20:55

  寒冬将至,全国的消费者们,你心仪的羽绒服已经安排上了吗?

  前有网易严选、猿辅导旗下羽绒服定价过高引发全网热议,后有“不是羽绒服买不起,而是军大衣更有性价比”的戏言霸屏社交媒体。

  国产羽绒服卖到7000 元,我们该如何看待?从市场来看,无论是本次高价羽绒服事件导火索——新锐品牌SKYPEOPLE 的羽绒风衣,还是波司登的户外鹅绒服、鸭鸭的全球珍稀冰岛雁鸭绒、高梵的黑金鹅绒马甲等,面对这些均价超过6000 元的高端国货,消费者买单了吗?

  我们以最具代表性的波司登为例,在刚刚过去的“双11”大促中,波司登天猫旗舰店的GMV 仅次于优衣库,拿下服装大类亚军。在品牌官方旗舰店中,一款零售价格为2899 元的极寒鹅绒服销售超过了1 万件。而上述众品牌的高端产品销售数量并不理想。

  可以说,消费者的选择主要集中在中端及平价产品,这也符合众品牌的产品规划预期,即高端做概念,终端跑销量,但这些刚需产品的价格上涨已成为不争事实。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数据,2014—2020 年,我国羽绒服平均单价已经由452 元涨到656 元;大型防寒服的成交价突破1000 元,其中2000 元以上的占比已经接近70%。

  由此,不难理解消费者为何发出“羽绒服买不起”的感慨,但如果仔细分析,我们发现羽绒服价格在近些年上涨是有原因的。

  羽绒服行业的原材料价格上涨问题其实一直存在。作为内部填充物的鸭绒、鹅绒约占一件羽绒服总成本的45%。2016—2022 年,90% 白鸭绒从每千克200 元涨至360 元左右,90% 白鹅绒从每千克不到400 元涨至640 元左右。

  而大品牌在遵守2022 年4 月最新版的《羽绒服装》国家标准GB/T14272,顺应羽绒服填充标准由“含绒量”改为“绒子含量”之时,成本也无形中有所上升。再加上近些年各品牌在营销推广上一掷千金,波司登牵手谷爱凌、鸭鸭牵手王一博、高梵牵手张柏芝……可以看出,为了走高端化路线,国产羽绒服仿佛使出了洪荒之力,意在对标国际竞品,志在穿越品牌周期。

  本土品牌能够真正走向国际,实现国货崛起并不容易。如何让消费者能够接纳和理解品牌高端化过程中带来的附加值,并愿意为此买单,需要品牌在产品的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及品牌内涵三方面带来更具诚意的体感,同时也需要消费者对国货品牌给予更多的自信与支持,与已经成功抢占消费者心智的华为、比亚迪、美的、瑞幸咖啡等国货品牌相比,服装领域还需要更多的安踏、比音勒芬、之禾等中高端品牌涌现出来。

  可以说,近十年来,庞大的中国市场“捧红”了单品均价过万的盟可睐、加拿大鹅两大羽绒服奢侈品。当有一天,我们对中国本土品牌羽绒服卖到7000 元不再惊讶时,我们的高端新国货或许真的崛起了。不妨多给本土品牌一些时间。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