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

  曹建

  (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北京100000)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做好学校美育工作。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美育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方式,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新的征程上,学校美育肩负着新的使命和作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

  一、美育教学改革深化行动如何实施?

  构建完善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协同推进的美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艺术课程在学校美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遵循美育特点,突出价值塑造,强化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的融合,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丰富美育资源,分学科推动制定美育教学指引。大力推进艺术教育教学改革,开齐开足上好艺术课程,将艺术教育的着力点放在发挥育人价值上,用美育改造并升华艺术教育,从而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实现价值塑造、丰富精神生活、完善人生品格、涵养文明言行、推动社会和谐。

  二、如何提升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学生是美育工作的中心,坚持面向人人是美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以美育浸润学生,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学生身心更加愉悦,活力更加彰显,人格更加健全。尊重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打造艺术活力课堂,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参与度,展现学生自信和风采。开展艺术实践活动普及行动,完善面向人人的常态化学校艺术展演机制,

  让每名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和平台。发挥评价的牵引和导向作用,重在关注学生个体成长,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全面考查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如何培养各学科教师的美育意识和美育素养?

  教师是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关键。以美育浸润教师,发挥教师职业的美育功能,提升全员美育意识和美育素养,塑造人格魅力,涵养美育情怀。通过实施教师美育素养提升行动,强化与提升各学科教师的美育意识和美育素养,将美育纳入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和教师培训计划。抓好教师源头培养,将美育课程纳入师范类专业学生人文素养课程,将美育素养有关内容纳入教师资格考试,办好全国艺术教育类学生和教师基本功展示。

  四、如何营造良好校园美育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是师生的心灵家园,要把美育融入校园生活全方位。以美育浸润学校,打造昂扬向上、文明高雅、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建设时时、处处、人人的美育育人环境。持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和传承基地建设,推出一批典型案例和文化资源,引导师生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丰富多样的艺术社团,加强国家级示范性大中小学生艺术团建设,建立国家重大演出与学校社团的活动交流机制。充分利用校内各种平台,特别是橱窗、展示屏、校园广播、电视台、校园网等打造校园文化艺术展示空间。

  推动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交流模式,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学生艺术夏令营、冬令营等,支持打造一批具有区域和影响力的学校美育展演展示活动。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