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闽南童玩与幼儿户外活动的融合
- 来源:基础教育(教学)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创设,策略,融合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5-18 14:07
李应琼
福建省安溪县培文霭华实验幼儿园
摘要:为了更好地将“闽南童玩与幼儿户外活动的融合”,不但要挖掘闽南童玩项目,还要创设童玩游戏环境,而且要探究“融合”策略,才能进一步实现“融合”效果的最大化。
关键词:童玩;挖掘;创设;策略;融合
闽南童玩是闽南地区儿童游玩的的一些游戏,颇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游戏活动,源远流长,深入儿童心坎,长期以来一直伴随着儿童成长的历程,深深地影响着一代代的儿童,备受广大儿童的热爱与喜欢,经常玩,并在玩中成长自己。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视、网络、手机、QQ、微信等等媒介不断普及壮大,走进寻常百家,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之后,儿童玩耍的内容、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甚至彻底地转移,可以说是“更弦易辙”,很多儿童课余时间,要么看电视,要么玩手机、要么刷微信,玩斗音……导致闽南童玩日渐衰微,甚至有些项目销声匿迹,令人堪忧。
作为闽南地区一所幼儿园的的老师,我们认为有责任挖掘并复活闽南童玩。因此,我主动申请有关“闽南童玩”方面的课题,根据幼儿园实际以及当下幼儿特点,充分挖掘闽南童玩项目及其文化内涵,将闽南童玩与幼儿园户外活动联系起来,既相互借鉴与融合,又相互补充与促进,不断充实并丰富幼儿的活动内容,让儿童的幼儿园生活更加生动有趣、多姿多彩。那么,闽南童玩与幼儿户外活动,要怎么融合呢?有哪些方法呢?有哪些举措呢?就这些问题,笔者结合立项的课题,作了深入地实践与探究,取得一定成效,现在,就浅谈我一些做法与认识。
一、挖掘闽南童玩项目,奠定“融合”基础
目前,闽南童玩虽然在经济大潮中慢慢消失,但其影子依然存活在有一定年纪的人的心里,依然有人不时提及童玩的一些项目与内容,甚至有些“老爷子”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这些淡出人们视野多年的“闽南童玩”复现出来,带着自己的孙辈玩起来,玩得起劲,玩得有趣,不时唤起人们的记忆。为了让闽南童玩走进幼儿园,走进幼儿生活,我认为应该挖掘这些即将消失的“闽南童玩”的一些项目内容,及其活动方式方法与活动步骤,才能做到更好的融合。否则,要谈“融合”只能是纸上谈兵,空舆论,没什么多大实际意义。
那么,怎么挖掘呢?笔者通过三个途径,挖掘“闽南童玩”:一是深入民间,收集了解。作为年轻一代的幼儿老师,或许多多少少对“闽南童玩”有过认识与了解,但不是很清楚,甚至有些模糊。所以,我作为课题的研究者,要做好课题,首先深入民间,与老百姓促膝谈心,虚心请教,搜集一些闽南童玩的一些项目、内容,包括活动的方式方法,并做好记录,掌握第一手实际资料,为“融合”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二是网上查阅,不断充实。网上资源是丰富的,了解闽南童玩,同样可以借助网上信息资料,通过查阅,进一步深入了解“闽南童玩”的一些项目内容与做法。三是求教同行,增加内容。同行不乏优秀人才,甚至有些还是“闽南童玩”的亲历者,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于是,平时虚心向同行求教,不断增进对“闽南童玩”的了解。
通过一段时间的挖掘搜集,获得了诸如跳格子、跳绳、敲短寸、击鼓传花等等不少闽南童玩的一些项目与内容,及其做法,为课题的实践探究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童玩游戏环境,优化“融合”条件
童玩游戏与户外活动相互融合,一个条件就是“环境”因素。这个因素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环境是必备的,而且必须优化,才能更好地“融合”。因此,在课题实践活动中,老师应该根据幼儿园环境特点,根据“童玩”特点,对“环境”来个审视,考量。该优化的,要优化;该增设的,要增设;该去除的,要去除……一切为闽南童玩与幼儿园的户外活动有机融合服务。比如说,我园户外场地宽阔,草地成片、绿树成阴,柔软的塑胶地非常便于孩子游戏、追逐。我们要充分利用幼儿园的每个地方、各个角落,创设不同的活动区域,例如野战区、电网区、营区、水区、雷区等,通过创设有利于促进幼儿成长、学习、童玩游戏的教育环境,让幼儿自主选择,引发和支持幼儿主动参与;在幼儿园的角落用迷彩布布置电网区,设置障碍锻炼孩子们的匍匐、攀爬能力;利用茶园小路搭建小天桥,在走天桥时锻炼平衡、胆量;在墙上布置轮胎墙让孩子们练习攀登,孩子们还可以利用这些场所进行主题式的合作挑战游戏等。喜欢亲近大自然是幼儿的天性,自然的环境、人为的建造,都深深吸引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进行探索的欲望。在宽松的户外活动中,幼儿的体能将得到锻炼,同时也能够激发幼儿童玩游戏的兴趣,使孩子真正体验到童玩游戏的乐趣。
三、探究“融合”策略,增强“融合”效果
闽南童玩要更好地与幼儿园的户外活动有机地融合起来,应该讲究一个“融合”策略,才能增强“融合”的效果,以实现“融合”效果最大化。那么,有哪些方法与策略呢?笔者在实际探究中,一般经常采用“筛选、改编、因人而异”等策略,加以落实“融合”这一活动。
先说“筛选”。筛选童玩项目。平时搜集而来的闽南童玩是很多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的是适合室内活动的,有的是要在空旷的地方才能活动的,有的只是在小范围之内就可以活动的,有的比较有意义,有的比较陈旧……五花八门,异彩纷呈,不一而足。正因为这样,所以说,不是所有的闽南童玩,都适应幼儿园的户外活动,所以,在课题实践过程中,我们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应该经过精心筛选,有的放矢地选出适合幼儿园的户外活动的项目。经过考虑,付诸实践。比如说“踢毽子、钉干落(陀螺)、跳皮筋、丢沙包、滚铁圈和独角仙”等等都是闽南地区非常有名的童玩项目,很适合幼儿的户外活动,我们将之挖掘出来,整理出来,用于幼儿户外活动,再好不过了。
再说“改编”。“改编”不是全盘否定,而是“适当改编童玩活动规则”。童玩活动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根据活动的难易程度改编成有利于幼儿学习的活动游戏,通过改编和调整活动游戏规则,以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在改编游活动戏规则之后,旧的活动游戏也能变成新的活动游戏,增加了闽南童玩的种类,同时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游戏中来。比如说在闽南童玩项目“骑单车运粮食”这个游戏中,通过以往的游戏可以观察到利用自行车来练习单脚跳的游戏比较枯燥而且单一,那么,教师就可以这样来改编游戏:之前是一个小朋友单脚跳的改编成2个或者2个以上的同学一起合作单脚跳,同时还要运送粮食,加大了游戏的难度,但是对于幼儿而言,有了新挑战之后,就会在无形之中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经过多次这样的活动,幼儿就会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面对困难时不再畏惧,而是迎难而上。
三说“整合”。整合,就是对闽南童玩游戏进行整合。闽南童玩活动基本上是集中于训练一个动作技能,对于训练幼儿的基本动作和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而言是有一定的效果的,但是户外体育活动绝不能仅仅局限于每一节课堂,而是要扩展到某些有意义的主题活动中,通过对闽南童玩游戏进行有效的整合,丰富幼儿的课余生活,让幼儿继承和发扬我国丰富的闽南童玩活动。比如说在幼儿最感兴趣的“六一”儿童节,课余适当地组织一些主题活动,可以让幼儿邀请家长一起参与到活动中,如把“两人三只脚”“乌龟行走”等游戏融入到一起,组成一个新的闽南童玩游戏。该游戏的活动规则是幼儿与家长的一只脚绑在一起,然后以乌龟行走的方法行走,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障碍来增加行走的难度。这样的游戏,让幼儿感受到游戏乐趣,同时增进了幼儿与家长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说“因材施教”。根据幼儿特点,选择合适的童玩活动。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在闽南童玩活动的选择中,教师要考虑班级每个幼儿的差异以及幼儿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比如说,男生和女生的体力不同,性格也不同。在选择童玩游戏时,就可以男女分开。如让男生做拔河、长跑等耗费体力较多的闽南童玩活动;那么对于女生,就可以做跳绳、瑜伽、马兰花开等相关的活动。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或者是按照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来选择合适的童玩游戏。如小班的幼儿可以让他们选择丢手绢、切水果,中班、大班的幼儿年龄较大一些,就可以让他们做一些手工活动、跳绳等等,锻炼幼儿动手和动脑的能力。
总之,在“课题”的引领下,通过对闽南童玩的不断挖掘与丰富,有的放矢地将闽南童玩游戏有机地融入幼儿园日常各项游戏活动之中,不但激发学生的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而且增强了游戏活动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传承闽南童玩的文化内涵,让闽南童玩在新时代中再次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本文系为:福建省安溪县教育科学2018年度小课题项目。课题编号:AX2018—070。课题名称:《闽南童玩在大班幼儿户外活动中有效运用的研究》。其作者:李应琼,安溪县培文霭华实验幼儿园 一级教师。】
参考文献:
[1] 林春萍.利用闽南童玩游戏 促进幼儿健康发展[J].黑河学刊,2015(8):101-102.
[2] 沈小芳.闽南童玩游戏融入幼儿园体育教育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3] 卢颖.浅谈传统闽南童玩游戏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开展[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