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视域下高中体育教学创新路径研究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体教融合,高中体育,创新路径
  • 发布时间:2024-05-28 10:44

  徐日升

  (中山市濠头中学528437)

  摘要:体教融合教育形式的深入推进,对高中体育教学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在紧张的高中学习环境中,体教融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有助于缓解学习压力,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与综合素养,这一模式的引入,是对传统体育教学的一次深刻变革,为高中体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体教融合视野下,高中体育教学创新应立足教学实践,结合学生实际,探索有效的教学路径。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运动习惯,实现高中体育教育的全面发展。这一创新路径的实施,将有力推动高中体育教学质量提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展现高中体育教育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体教融合;高中体育;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4)3-019-01

  引言

  体育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更在培育学生综合素养、激发学习能动性与主动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束缚,高中体育课时安排有限,且往往被考试学科所挤占,致使体育教学边缘化,明显与素质教育核心理念相悖,亟需从体教融合角度出发,对高中体育教学进行全面创新。一方面,加强体育教师团队建设,提升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使之更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同时,还应在正确指导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大胆实践、自由发挥,充分发挥体育教育功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培养具备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一、“体教融合”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价值

  高中是学生体质发展和体育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但繁重的学业往往挤压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传统教育模式过分侧重学科教学,体育训练的重要性被忽视,导致学生的体育锻炼不足,身心健康受到影响。“体教融合”理念的引入,旨在提升体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确保学生能在多样化体育活动中得到充分锻炼,增强体质,培养对运动的热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体教融合”理念在品德教育方面的作用也十分重要,体育教育不仅是身体的锻炼,更是塑造学生品德、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师应更加注重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意志品质以及正确的价值观,但是,实际教学中往往忽视体育教育的这一功能。“体教融合”理念的推广,有助于重新认识体育教育价值,将品德培养与体育教学结合,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锻炼身体,提升个人品质,形成坚韧不拔的意志与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这一理念对提升高中教育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具有深远意义。

  二、体教融合视域下高中体育教学创新路径

  (一)基于体教理念融合,实现体育教育目的

  从五育并举和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出发,高中学校领导必须深刻理解体育在全面培养学生中的重要作用,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打破教室的局限,以此作为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有提议将体育纳入高中学业评价体系,并作为高校招生的考量因素,这将有效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教师应巧妙利用体育考试机制,引导学生主动投入体育锻炼。

  体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重中之重,涵盖运动能力、健康素养及体育道德等多个层面,教师不仅要教授运动技能,更要关注学生思想道德发展,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以及规则意识,实现过程与结果的双重评价。教师还应深入挖掘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元素,结合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如此才能真正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培养身心健康、品德高尚的全面发展型人才[1]。

  (二)完善体教融合机制,推动学生健康成长

  推进体教融合机制方面,体育教育应被确立为高中学校考评体系中的核心要素,并对在体教融合实践中表现懈怠的学校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为确保这一目标的落实,学校需构建清晰的职责分配框架,将体育教师的教学成果紧密与其绩效考核挂钩,更为公正、精准地衡量体育教师及体育教学团队的工作实绩。高中学校应设立具体校内体育发展指标,对体育教学实施动态化的质量监控,保障教学效果的持续提升,区域教育行政部门需增强对高中体育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准确把握本区域内体教融合发展脉搏,进一步优化体育教师绩效评估以及奖励机制,有效激发体育教师参与体教融合实践的内在动力。深化体教融合改革层面,高中学校应着力培育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使之成为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有力支撑,改革推进中,学校既要顺应国家教育改革大方向,更要创造性构建融合德智体美劳五育的体育教育体系,坚守教育原则的正确性,还应积极探索体育评价机制的创新路径,如将体育课程校本化,进行深入的课程开发与建设,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与形式提升体育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这些举措的协同推进,将有力促进高中学校体育教育的革新与发展,为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的人才提供坚实保障。

  (三)搭建课余训练平台,完善体育训练体系

  高中体育教育体系由必修课、选修课和特训课等构成,形成多元化课程体系,旨在通过体教融合机制促进学生的整体成长,这一机制致力于对体育特长生进行深入培养,着眼于激发全体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高中学校应积极拓展运动项目种类,如将太极拳等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引入课堂,增加教学趣味性与多样性,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提升身体素质。学校还应建立课余体育训练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和锻炼技能的机会,通过参与课余体育活动,学生可以运用所学体育技能以及健康知识,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目的,鼓励学生参与团体性体育活动,如攀岩、游泳等,以及自发组织体育社团,如乒乓球社团等,这些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与社交能力,有效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2]。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教融合旨在平衡学生体育训练与文化课学习,促进其全面发展,在这一理念指导下,高中学校应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作为核心任务,无论是班级日常锻炼还是校园体育活动,都应以培育学生的整体素养为目标。学校需精心策划和组织每项体育活动,确保锻炼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能,还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与文化素养。这样的融合教育模式有助于培养出学术基础扎实、身体健康、综合素质高的全面发展型人才,真正实现教育的全面与均衡。

  参考文献:

  [1]余国兵.体教融合培养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实践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2,21(11):74-76.

  [2]顾华平.高中体育课回归“体质健康”的应有价值探究[J].教师博览,2022,(30):4-5.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