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戰,且走

  • 来源:Or旅读中国
  • 关键字:旅遊,安逸,包容
  • 发布时间:2024-07-09 19:19

  大學期間,我在某補習班教授小學作文,每每耳提面命:單一文章不宜反覆出現相同詞彙。然而我眼見本期封面故事多達十數個(甚至數十個)巴適、安逸、包容的時候,卻實在無從改起,誰叫我十三年前初初進入《旅讀》任職,為了頭一趟採訪出發成都,返台以後洋洋灑灑四五萬字的旅遊報導,竟也反覆出現了十數個巴適、安逸與包容?

  一如女神卡卡所謂Born This Way,誰叫成都天生如此?

  倘若巴適、安逸與包容是舊瓶,那麼城市漫遊可以說是新酒了。儘管語出上個世紀二〇年代,卻在近期改寫大陸旅遊情調,爆買爆食爆賭爆衝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微之又微、小之又小、閑之又閑的散策路線。空間還是同樣一座,時間拉得無限遼遠,舊瓶套入新酒,當今社會正以雙腳體現張愛玲的「道路以目」心法──我們從家裡上辦公室,上學校,上小菜場,每天走上一里路,走個一二十年,也有幾千里地;若是每一趟走過那條街,都仿佛是第一次認路似的,看著什麼都覺得新鮮希罕,那也就跟「行萬里路」差不多。(張愛玲〈道路以目〉,收錄於《華麗緣》,皇冠出版)

  如此想來,十三年前那次處女出差,我早將城市漫遊付諸實行,儘管起先不為情調,單單為了省錢。初入職場,凡事都得精刮算計,兼之谷哥百度尚未普及,遠近概念還很模糊,地圖看似相鄰的兩地,我不由分說拔腿就走,不顧同行攝影是個道地成都女婿,兩週下來,約莫也是八千里路雲和月了。事後攝影前輩不免嘆道:「我走了許多過去沒想到要走的路。」當下轟然警醒。

  職涯多年,這句「我走了許多過去沒想到要走的路」像是隱喻、像是點題、像是座右銘,原來戰戰兢兢之餘,有時還得大刀闊斧。比如即將推出第一百五十期月刊前夕,編輯團隊決定升級改版,除卻幾個洋溢青春氣息的欄目,既有單元也一併換上新裝。至於封面,如您所見──在嘗試了各式版型、字體、色彩、尺寸以後,選出最能表達《旅讀》當下狀態的一款。

  回過頭來,城市漫遊所以能夠席捲現代,何嘗不是因為,你我都在追求「最能表達當下狀態」?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