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初中语文,创造性思维,培养
  • 发布时间:2024-07-29 16:33

  孟莹

  (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城区第一初级中学陕西柞水711400)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在给予学生传授基础性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切实关注对初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意义在于让学生在探索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当中,逐渐走向事物的本质,明白事物发展的规律。这一核心要素对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初中语文课程当中,老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切实落实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这一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造性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4)4-028-01

  “创造教育世纪”是如今时代发展的核心内容,在创造教育的过程中来实现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意识到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是必然发展趋势,虽然想要成为一名非凡的创造者是具有较大难度的,同时也不奢求每一位学生都能实现这一目标,但可以根据学生基础情况挖掘学生才能,让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才能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从构建语文教学价值观、营造学习氛围、设置疑难问题、挖掘课文内容等多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促进学生创造性能力的提升。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特点

  当前我国社会各大行业之间的竞争,最终归结于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则在于人才所具备的创造力的竞争。语文作为初中阶段学生主要学习科目,老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落实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想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老师应该对于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有具体的了解,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析。其一,创造性。针对某一事物而言,学生在逐渐走近这一事物的过程当中,能够以更独特的视野、更新颖的视角、更高的认知层面去认识它或者进行实践,这便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起源和根本。其二,变通性。针对某一特定的事物,学生在分析、解决的过程当中,由于定式思维的影响,往往按照自己的思维习惯去理解和认识,而正常的逻辑思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对特定事物的认识过程当中,应该学会变通,可以借助逆向思维进行思考,这则是学生创新性思维发展的根本动力。其三,灵感性。灵感指的是无意识间获得的创造性、突破性的思维,是属于瞬间产生的。特别是在文学创作的过程当中,很多的经典作品都是由于作家突然的灵感来源,抓住了瞬间闪过的灵感而完成的。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老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感官层面的刺激,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灵感。其四,关联性。关联性指的是思维结构的多样化,在语文知识当中很多的知识点虽然零碎存在,但是不同的知识点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牵连和关系,老师应该重视引导学生立足于隐性的联系,加强知识点之间的有机串联,以此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一)构建全新的语文教学价值观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他们拥有较强的好奇心,丰富的兴趣爱好以及强烈的求知欲。想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中语文教师就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自己的角色身份,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学生思考,大胆想象,勇于发言。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与老师建立友好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一起创新、一起探索。另外,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要培养学生挖掘有价值知识的能力,在掌握字词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对文中的修辞方法等进行分析。勾画出存在疑问的地方,多次阅读,提高分析能力以及理解能力,进而产生感悟,达到创新性思维培养的目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感染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提高活跃度以及积极性。另外,要着重注意的是,教师要适当评估学生的情感、思想、态度等,要采用合适的方式教导学生,维护学生自尊,这样才能起到鼓励作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为学生提高创造能力奠定基础,可见,语文教学价值观的树立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与提升有着重大意义。

  (二)展开探究式教学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当中,老师更多的是进行理论性知识的讲解,采用满堂灌的形式,完成知识的输出、传递。一定程度而言,学生学习的方法过于死板、僵硬,学生思维受到明显的局限。久而久之,学生对于老师的依赖性会越来越高,继而形成不爱思考、惰于思考的状态。这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而言,极为不利。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具体可以通过精选发散点、注意发展思维的科学性等多个方面着手,拓展学生的思维维度,引导学生展开更深层次的探索,进入到更高层次的思维境界。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每一篇文章当中有很多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点。但是老师应该有重点、有计划、有层次地做出选择,而不是面面俱到,无法突出重点。

  (三)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和谐、舒适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可以更自由地学习语文知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都会受到学习氛围的直接影响。所以,为确保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可以发散思维,教师要重视教学方式的合理性,改善单一、枯燥的教学手段,将趣味性的方式融入教学中,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情。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更灵活地发散思维,在很大限度上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综上所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都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学生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有自主思考的机会与空间。另外教师还要构建语文教学价值观、挖掘教材中的内容、以“悟”为主线等积极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增加知识储备,还可以提高创造性思维,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静.刍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外语文》

  [2]王占恭.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新课程导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