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的实施探析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体验式,教学,探析
  • 发布时间:2024-10-18 21:49

  高艺璇

  随着新时期素质教育和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深入发展,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尊重学生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育价值得到了有效挖掘。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课堂上,部分教师由于自身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没有全面把握体验式教学的根本原则和要求,使得体验式教学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不利于其教育价值的最大限度发挥。本文主要以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现状为切入,对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展开讨论。

  语文作为一门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实践性学科,需要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提出和应用,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论指导。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价值观念已经初步形成、认知思维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教师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拓展语文学习的视野,让学生在体验和参与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语文和生活的本质联系。

  1 体验式教学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1 教师教育理念落后

  众所周知,体验式教学方法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与其他教学方式一起实践,例如情境创设法、问题导学法等,只有各种方法相互配合、合理使用,才能真正收获有效的教学成果,让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获得显著提升。大多数教师由于对体验式教学方法的理解较为片面,在应用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其他教育模式的合理使用,导致教学出现僵化刻板的问题。当前大多数语文教师即使已经认识到了体验教学的作用,但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在应用体验教学的过程中依旧忽视了对学生主体感受的关注,使得体验式教学浮于表面。

  1.2 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由于教学理念困于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大多数教师更多沿用经过传统教学检验之后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忽视了对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教学形式的优化,使得学习能力不强、学习习惯不佳的学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拉开了学生之间的差距,同时也降低了体验教学法在语文高年级课堂上的教学效能。另一方面,部分语文教师在开展体验教学活动的时候,更多以自身的体验来代替学生的体验,习惯通过言语的表达来将个人体验和感受传递给学生。由于高年级阶段学生与教师在心智水平、生活经验方面的差距较大,学生无法对教师的描述产生同化体验,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甚至还会束缚学生的语文思维,不利于学生后续的独立学习。

  1.3 评判标准不够科学

  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在小学高年级阶段语文教学中,往往会结合考题的侧重来进行学习技巧和答题要点的讲解。教师为了能够更快速地获得教学反馈,往往会有意识地忽略学生在课堂上的体验感,并且可能采取灌输式这类强制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对课文的内容进行识记,没有认识到学生自主学习体验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教师这种只看重语文成绩的观念,会在教学的过程中间接影响到学生,导致学生为了获得好成绩而模仿甚至抄袭他人的学习成果。这种错误的教学认知,不仅阻碍了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高年级阶段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甚至会阻碍学生后续的可持续发展。

  2 体验式教学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2.1 坚持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体验式教学最基本也是最突出的原则。小学阶段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价值观念树立的重要时期,而高年级阶段更是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和认知思维拓展的重要阶段。学生通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语文活动中,能够让学生与教材之外的内容产生相互作用,让学生的主观性和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教师在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时候,需要在教学设计环节突出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的节奏、内容和形式进行灵活设计和全面把握。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结合高年级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喜好,应用多种科学且有趣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通过转变自身的角色,以陪伴者的身份引导学生体验并参与进来,能够帮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并掌握知识。

  2.2 坚持生活化原则

  生活化原则是体验式教学得以开展的重要载体。由于小学阶段学生们的大多数认知都来自现实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保持语文和生活的有机融合。体验式教学着重强调学生的参与感,而提高学生参与感的重要方式,就是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教师通过在语文课堂上充分展示生活中的语文现象,能够让学生以直观且立体的方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对教材中抽象的美与丑、善与恶有一个更加生动的认知,从而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教材中所列举的知识,还能收获一些为人处世和人际交往的道理。除此之外,生活化的语文教学,还能够引导学生直接面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让学生尝试应用课堂所学的知识去解读这些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应用课堂掌握的行为方式尝试去解决这些生活问题。这样的教学能够让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并为学生融入社会生活做好充足的思想和能力准备。

  2.3 坚持体验性原则

  体验性原则要求语文课堂所呈现的学习氛围必须是契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即轻松愉悦的。这一原则与语文课堂的情景创设具有直接的关联。体验式语文课堂氛围的打造,能够让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思考分析能力得到充足的空间,让学生能够不受思维的限制,对同一个问题提出多个角度、多样的见解和想法,以便最终能够达成解决问题的目的。在体验式语文教学课堂上,问题的结果固然是评价学生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但教师应当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的关注上。学生在相对自由开放的课堂体验中,能够更加享受思考的过程、享受提出想法和沟通交流的过程。这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的营造,能够让学生的体验感更加丰富,从而助力寓教于乐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3 体验式教学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 转变教学理念,立足学生主体

  基于当前阶段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的现状来看,部分学校和教师还存在观念滞后的问题,使得教师没有及时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语文知识,没有应用更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这种机械式的教学模式导致大多数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略显被动,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和主体性的充分发挥。除此之外,部分教师为了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往往会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分段概括。这种方式尽管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了学习中来,但却没有对学生的具体能力和语文思维进行引导和培养。基于此,教师需要对自身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梳理。比如,在学习《威尼斯的小艇》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的形象化功能,为学生展示威尼斯水城之名的来源和城市的图片,并以视频的形式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小艇的结构、坐在小艇中可以看到怎样的风景等。受生活阅历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对威尼斯的情景比较陌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仅仅依靠个人的想象力来对文章中的“古老的桥梁”“大大小小停泊的船”等进行想象。而多媒体设备的有效使用,也能够突破学生的认知局限,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收获视听层面的享受,既丰富了学生的认知视野,又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2 尊重学生差异,强化课堂互动

  不同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的不同,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会体现出不同的学习状态,拥有不同的学习成果。如果教师没有客观认识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一味按照传统统一的教学模式组织语文活动,则会在久而久之之后消耗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甚至会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逆反心理。基于此,教师在对高年级阶段学生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之前,首先需要对高年级阶段学生的普遍心理和语文基础进行了解和把握,并结合学生日常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学习能力、课堂表现等,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尽可能满足学生们的语文学习需求。比如,在学习《草船借箭》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法,根据学生的性格和能力,分为各自互补的几个小组,让学生在通读全文之后,分门别类地对文中出现的人物及其性格进行梳理,然后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在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进行情景剧的排练和表演。学生在对文中出场人物,如周瑜、诸葛亮、鲁肃等的性格和事件进行梳理的过程中,会进行小组内部的相互讨论和交流,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的语文思维保持活跃性,而且还能让学生在思维碰撞的同时获得知识体系和学习技能的完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喜好认领人物,并在表演的过程中深化对人物的理解。这种更具趣味性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代入人物的过程中体验人物经历,从而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适应能力,让学生在有效的师生和生生互动中,得到语文素养的完善。

  3.3 教师适当干预,激活学生思维

  学生在参与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自身生活经验的不足,出现模仿他人的行为,这种机械化的模仿行为,不利于体验式教学价值的真正发挥,也无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进行适当的介入,并且可以通过提问、引导的方式对学生的语文思维进行激活,以此促成学生语文思维的由浅入深发展。比如,在学习《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展示中国现目前拥有的世界文化遗产,让学生在听完简单的介绍之后自行选择其中一个,或者选择其他的世界文化遗产,然后构思从哪些方面入手,对这一世界文化遗产进行介绍。部分学生由于思维的局限,可能在逻辑层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或者因为素材积累的不足,对所选择的文化遗产的了解不够深入。基于此,教师可以适当对学生进行提问:(1)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课文?这些文章的行文结构分别存在怎样的特点?(2)对于我们不了解的地方景点,我们是怎么搜集到更多与之有关的信息资讯的?考试通过引导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回忆课堂学习经过的过程中,唤醒学生的体验回忆,由此引导学生对选择的世界文化遗产进行全面且深入的调查研究,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锻炼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和结构梳理能力。

  3.4 及时总结反思,促进深入思考

  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主要是为后续学生的深度学习奠定思维和能力基础。部分学生尽管在参与的过程中非常积极主动,但是在参与活动之后却存在效果不佳、收获有限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没有及时带领学生进行课后总结和反思。因此,教师在后续的语文教学中,需要在体验活动结束之后,引导学生对课堂所学的内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反思,并在总结反思的过程中回顾课堂所学的重点内容、学习中所掌握的学习技巧,以此让学生的思维和能力获得有效提升。比如,在学完《刷子李》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绘画的形式,结合文中展示出来的人物形象特点进行绘画。学生绘画的过程,也是回顾和总结的过程。教师通过鼓励并组织学生概括文中的人物形象特点,能够让学生学习并领悟人物描写的方式和技巧。除此之外,为了深化学生对课堂所学的理解深度,教师还可以提问:“大家是否喜欢刷子李,为什么?”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回忆出文本里的各种细节。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分享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让学生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完成高质量的自我反思。

  3.5 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能力

  体验式教学模式中的“体验”,更多来源于对生活现实的体验。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实际生活进行感知之后,能够挖掘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理解教材内容,以此完善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对于小学高年级阶段的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在完成对教材知识的讲解之外,还需要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锻炼,通过为学生创设出真实的生活情境,能够让学生在观察生活的同时,利用自己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难题。比如,教师在组织开展口语交际活动的时候,可以将口语交际的环境设置为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例如公交车、图书馆、足球场等,让学生的代入感和体验感更加丰富。以公交车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分别扮演乘客和司机,并将乘客细化为学生、老人、穿高跟鞋的白领、拿公文包的中年男子等。教师通过设置一辆公交车的场景,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突发事件,如“白领的身份证掉了”“学生起身给老人让座”等,让学生根据自身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来思考不同的情况可以怎样应对。教师通过组织开展这类生活情境体验活动,能够让学生的观察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获得协同发展,并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对抽象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有一个具象化的认知,从而让小学高年级阶段的语文教学活动,能够和德育实现有机融合。

  4 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需要结合高年级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和培养要求,对教学的模式进行优化创新,通过突破传统刻板单一的教学模式局限,以体验式教学的形式,引导学生沉浸式参与到语文的学习中来,让学生能够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语文素养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形成。同时,这种体验的教学方式,能够激活并维持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理解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为学生后续的深度学习奠定思想基础。

  (作者单位:漳州市龙海区榜山第二中心小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