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 来源:基础教育论坛
  • 关键字:小学音乐,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 发布时间:2024-12-23 15:39

  龙凤(贵州省毕节市实验学校)

  摘要:文章针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应用合作学习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合作创编、角色扮演、分组练习、互评互鉴、引入游戏、社区展示六点策略,旨在通过实施这些策略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他们社交能力的提高和创造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协作的教学策略,能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和知识水平,还能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团队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因此,在应用合作学习模式时,教师应当注重创造和谐、包容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以合作的形式进行艺术创编、角色模拟、针对性练习、相互评价、游戏互动等,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在小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成长。这样的教学策略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够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与他人合作。

  一、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知识,而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被鼓励积极参与到音乐创作、表演和评价的过程中。例如,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可以共同创作一首歌曲或者编排一段舞蹈,这种参与感会让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通过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学生能够感受到努力对于成果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

  2. 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合作学习不仅注重个人能力的发展,还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在小组活动中,有的学生擅长乐器演奏,有的学生对唱歌或舞蹈更感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学习他人的特长,全面提升音乐素养。此外,合作学习还能帮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不同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思考。例如,在排练一首合唱曲目时,小组成员需要一起决定旋律的处理方式、音色的选择等,这既锻炼了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沟通技巧。

  3. 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要完成音乐任务,还要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这种经历对学生来说是重要的,能够教会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如何与人相处。例如,在准备一场音乐会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分配角色、协调时间和资源、解决冲突等。这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还能让他们学会在遇到困难时寻求帮助和支持。这些经历有助于学生处理人际关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二、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 合作创编,共享学习成果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创作音乐作品,通过共同参与创作过程,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音乐创造力,还能够学会欣赏他人的创意,并在相互交流中不断优化作品。在实施这一策略时,教师要先明确创作主题和目标,为学生布置合适的管乐团排练任务,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在创作过程中发挥所长。最后,组织展示作品,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的同时,也学会如何尊重和欣赏他人的劳动成果。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以下统称“教材”) 六年级下册《感恩的心》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在分配好小组后,介绍本次创作的主题——“感恩”,并提供灵感来源,如感恩父母、老丌丌丌丌2024 年第11 期(总第479 期) 基础教育论坛(上半月)师、朋友等,鼓励学生从个人经历出发寻找创作灵感。随后,教师要求每个小组创作一段旋律或者一首歌曲,同时强调在创作过程中需要体现“感恩”的情感。这样,小组成员之间将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探讨如何创作出精彩的作品。当创作接近尾声时,教师可以开展班级展示活动,邀请每个小组上台表演,这不仅能给学生带来成就感,还能给其他学生提供学习和欣赏的机会。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创作音乐作品,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协作,如何尊重和欣赏他人的劳动成果,以及如何用音乐传递真挚的情感。

  2. 角色扮演,体验多种情感

  在音乐剧的角色扮演中,学生可以担任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情感和音乐风格,这种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对音乐情感的理解和表达。教师应该精心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剧本,确保每名学生都有机会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和情感,同时提高表演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例如,教材四年级上册的《守株待兔的老农夫》是一首寓言歌曲,其中蕴含了一定的教育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个与之相关的音乐剧活动。具体而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性格特点将他们分为几个小组,并设置不同的角色,如老农夫、兔子、旁白、村民等,让每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根据剧本内容,为每个角色挑选适合的背景音乐或创作一段简单的旋律,以更好地表达角色的情感,体现故事情节的发展。在准备阶段,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基础音乐和戏剧理论知识,如如何通过声音的变化来传达不同的情绪或如何运用简单的乐器为剧情伴奏等。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学习音乐剧的创作过程,还能够在实践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随着活动的推进,学生会逐渐熟悉角色,练习如何在舞台上自然、流畅地表达情感。通过这样的综合性学习过程,学生不仅能深化对音乐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还能在团队合作中学会相互尊重和支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最终实现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3. 分组练习,强化音乐技能

  每名学生都有其个性和特长。音乐作为艺术类学科,注重创意和创新,这便为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表现自身的特长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和机会。因此,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特长等,科学对其进行异质分组,让有不同优势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发挥自身特长,合作完成任务,从而让他们在相互相监督和支持的氛围中快速提高音乐技能。

  例如,在教学教材五年级上册《北京喜讯到边寨》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音乐技能水平和兴趣,将他们分成若干个小组。分组时尽量保持小组内的技能水平均衡,如将班级中擅长打击乐的学生和需要在这方面加强练习的学生分在同一组,这样可以促进小组内部的相互学习。接下来,教师为每个小组设置明确的练习目标,如练习某段旋律的演奏、掌握特定的节奏型或学习演奏某种乐器。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练习材料,如乐谱、示范视频或练习曲目等。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定期检查各个小组的进展,并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情况,还能激励他们在遇到困难时继续努力。通过分组练习,学生不仅能在相互监督和支持的氛围中强化音乐技能,还能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和社交能力。

  4. 互评互鉴,增进音乐理解

  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和鉴赏作品,可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提高其音乐评判能力。在互评互鉴中,学生能够通过交流发现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学会从多个角度赏析音乐作品。因此,教师可以定期举办音乐鉴赏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相互评价。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如何给出建设性的反馈,以及如何接受客观的批评,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例如,在教学教材五年级下册《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这首歌进行改编,并在班级内举办音乐鉴赏会。教师要先教授学生如何给出建设性的反馈,如指导学生注意作品的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的特点,以及改编作品是否保留了原曲的情感基调、是否加入了创意元素等。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如何接受客观的批评,如倾听他人意见时保持良好的心态,理解他人的观点,并从中吸取有益信息来优化自己的作品。为了让评价环节更有意义,教师可以设定一些评价标准,如创新性、技术准确性、情感表达等。在听取他人的评价后,学生可以记录评价,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音乐作品,还能形成批判性思维。更重要的是,这种形式的互动有助于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同时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5. 引入游戏,潜移默化影响

  在音乐课堂中引入互动游戏,如节奏接龙、旋律模仿等,可以使学生愉快地学习音乐知识,并增强音乐感知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制订相应的游戏规则,确保游戏能够覆盖所有学生,使每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游戏的设计应当兼顾趣味性和教育性,让学生在享受乐趣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学习音乐的基本原理。

  例如,在教学教材五年级上册《彼得与狼》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设计“角色匹配大挑战”游戏。在这个游戏中,教师先播放《彼得与狼》的片段,让学生聆听不同角色的音乐主题。随后,教师可以展示一些与角色相关的图片或文字描述,如彼得、老爷爷、猫、小鸟、狼、鸭子、猎人等,让学生尝试将听到的音乐与角色进行匹配。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利用道具(如头饰或卡片) 让学生佩戴代表不同角色的物品,以增加互动感。教师还可以设计“旋律接龙”游戏,在这个游戏中,教师可以先演奏一段简单的旋律,然后由一名学生接着演奏下一段旋律,以此类推。为了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相结合,教师可以选择该歌曲中的某些旋律作为接龙素材,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该作品旋律的记忆,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听觉记忆和即兴创作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游戏结束后分享自己的感受,如哪些部分最有趣,哪些角色的音乐旋律容易记住等。这样,学生不仅能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还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通过这些互动游戏,学生不仅能够在享受乐趣的同时学习到基本的乐理,还能培养音乐感知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从而使音乐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6. 社区展示,感知音乐价值

  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到社区表演和展示,可以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社会价值,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向更多的人展示自己的才华,还能了解到音乐是如何连接不同人群的。对此,教师可以与社区协商,为学生安排展示的机会,并邀请家长和社区居民观看表演,让学生成为真正的“社区艺术家”。

  例如,在教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真善美的小世界》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巧妙地将课堂学习延伸至课外,组织社区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的社会影响力。教师可以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擅长的乐器将他们分成几个小型交响乐团,每个乐团都包含多样化的乐器组合,确保能够完整演绎这首歌曲。为了收到更好的演出效果,学生会在课余时间加强练习和协作,共同克服困难,这种团队协作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历。随后,教师积极与社区沟通、协调,寻找合适的演出场地,如社区活动室,以让更多人欣赏到学生的精彩演出。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活动预告,邀请家长和社区居民前来观看表演,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当一切准备就绪,学生怀着兴奋与期待的心情前往社区进行表演,他们将穿着统一的服装,自信地站在舞台上,随着指挥棒的起落,悠扬的旋律缓缓流淌开来,《真善美的小世界》以其美妙动听的旋律感染着每一位听众。这样,学生不仅体验到了音乐带来的快乐,还提升了音乐技能,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总而言之,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旨在通过一系列富有创意且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合作创编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彼此协作,还能让他们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角色扮演能让学生在体验不同情感的同时,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分组练习有助于学生在小组内部相互鼓励和支持,进而提高音乐技能水平;通过互评互鉴,学生将学会如何客观评价音乐作品,提高音乐鉴赏能力的同时,培养批判性思维;引入游戏能使音乐课堂更加有趣,让学生在“玩中学”;社区展示能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社会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

  基金项目:2024年度毕节市实验学校校本课题——小学生交响管乐团建设的策略研究(20240402)。

  参考文献:

  [1] 黄馨慧.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 求知导刊,2023(36):122-124.[2] 邓敏. 小学音乐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音乐欣赏课中的应用策略[J]. 中国音乐剧,2023(6):99-103.

  [3] 钟隽琪.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开展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以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为例[J]. 琴童,2023(24):51-53.

  [4] 任秀梅.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应用互动教学法的策略[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12):99-101.

  [5] 马蕴佳. 合作学习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研究[J]. 戏剧之家,2023(24):172-174.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