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推行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高校,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制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2-13 11:44
陈新新,李园园,常 菲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
摘 要: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其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本文阐述高校积极推行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制的重要性,分析高校食品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推行策略和建议,旨在为提高高校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师生人数日益增多。大学食堂作为提供饮食服务的重要场所,其食品安全与营养搭配直接影响到师生的生命健康安全[1]。近年来,各级政府和高校自身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高度重视,但食品安全事故在高校中仍时有发生,给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因此,高校应积极推行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制,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师生饮食安全。
1 高校积极推行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制的重要性
1.1 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食品安全事关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基础与支撑[2]。①推行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制可以确保高校食堂采购的食材新鲜、安全、卫生且富含营养。只有在严格监管下,蔬菜、肉类、谷物等食材才能符合质量标准,为师生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成分,维持正常的身体机能和健康状态。②推行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制可以规范食品加工环节,严格要求食堂工作人员遵循卫生标准,防止交叉污染和细菌滋生,能有效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发生风险,保障师生身体健康。
1.2 维护教育事业和高校稳定发展
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需要与时俱进,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保证食品安全,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坚实保障[3]。高校若缺乏妥善的食品安全管理和责任落实机制,则容易引发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矛盾冲突。同时,在信息传播迅速的今天,负面消息可能会在网络上快速扩散,影响学校的声誉和形象,进而破坏高校的稳定局面。高校应积极落实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制,以确保能够在事故发生时迅速做出反应,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将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维护高校的和谐与稳定。
1.3 提升高校制度建设和管理水平
①食品安全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套科学、合理且全面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制度,能够填补高校在食品管理方面可能存在的漏洞。从食品的采购环节开始,责任制明确规定了采购标准,包括对供应商的资质审核、食品原材料的质量把控等。②推行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制是提高管理效率的有力途径。当责任明确到各个部门和个人时,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快速追溯至采购、储存、加工的具体环节。③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制有助于促进高校各部门的协同合作。在食品安全管理过程中,涉及多个部门,如后勤部门、保卫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等。因此,积极推行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制,不仅有利于完善学校的制度建设,还可以促进高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2 当前高校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食品安全管理意识淡薄
①从学校管理层来看,部分高校领导对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他们往往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教学科研、校园建设等方面,在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和资源分配计划时,未将食品安全管理提升到应有的高度,导致食品安全管理在资金、人力等方面的投入相对匮乏。②后勤部门作为食品安全管理的直接责任部门,在食品安全意识方面也存在严重问题。部分后勤工作人员认为食品安全只是一些基本的操作规范,未深刻理解其背后的重要意义。③对于高校师生而言,往往更关注食品的价格和口感,对食品的安全问题缺乏防范意识。
2.2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尽管部分高校已建立了一些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往往不够完善,存在漏洞。①制度内容不全面。在食品采购环节,部分高校的制度未能详细涵盖对新型食品原料、特殊食品的采购标准。②执行与监督机制缺陷。部分制度条款过于原则化,缺乏具体的操作指南,内部监督主体不明确,对食品安全监督的具体职责划分不清。③应急管理体系缺失。很多高校的应急预案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事故发生时,可能会出现混乱局面,无法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2.3 食堂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①专业知识匮乏问题严重。在高校食堂的运营过程中,许多从业人员缺乏基本的食品营养知识,不清楚不同食材的营养成分和合理搭配方式。②从个人卫生习惯来看,部分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不遵守基本的卫生规范。例如,一些员工不注重手部清洁,在处理食品前后没有正确洗手,手上携带的细菌和病毒可能污染食品。③职业道德素养参差不齐。食堂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管理的成效。然而,目前高校食堂部分员工缺乏责任心,对食品加工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不够重视。④高校食堂在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机制方面存在诸多漏洞,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
2.4 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足
①监管体系不完善,主要体现为部门协同混乱和标准执行不统一。高校食品安全监管涉及后勤、保卫、卫生等多个部门,但各部门职责界定模糊。虽然国家和地方有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但高校在执行过程中缺乏统一的规范。②监管人员配备不足,主要体现在专业人员稀缺和人力覆盖不足。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餐饮服务的多样化,监管人员的数量往往无法满足实际需求。③监管方式滞后,主要体现在技术手段落后和整改监督不力。当前,高校食品安全监管大多依赖传统的人工检查方法。对于食品中的有害物质检测,缺乏先进的仪器设备。这导致检测结果的时效性较差,不能及时阻止问题食品的供应和消费。④在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并要求整改后,一些食堂可能只是表面整改,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监管部门未能深入检查和持续跟踪,导致同样的食品安全问题反复出现,无法从源头上消除隐患。
3 高校积极推行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制策略
3.1 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意识
①加强对高校领导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强他们的食品安全管理意识。高校管理层应将食品安全管理提升到战略高度,将其作为学校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订长期发展目标和年度工作计划时,单独列出食品安全管理的目标和任务。同时,要确保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与教学、科研等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从源头上重视食品安全的管理工作。②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师生的食品安全教育宣传。可以在校园内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讲座、主题班会等活动,同时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官方网站等渠道,广泛传播食品安全信息。③建立食品安全奖惩机制,对在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违反食品安全规定的部门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
3.2 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①细化采购标准。在食品采购环节,明确规定各类食品的采购来源,优先选择具有良好信誉、合法资质的供应商。对于食品原材料,除了常规的感官检查要求外,还应规定详细的理化指标和安全指标检测标准。②规范加工流程。食品加工环节的制度应涵盖从食材准备到烹饪完成的全过程,详细规定食品加工人员的操作规范。③完善储存与留样制度。食品储存制度要根据不同食品的特性,制定适宜的储存条件,详细记录食品的名称、数量、入库时间及保质期等信息,实现食品储存的可追溯性。④强化执行与监督机制。既要明晰执行细则,也要明确监督主体与职责。不仅要将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中的各项规定进一步细化为具体的执行细则,还应建立专门的食品安全监督小组,成员包括后勤管理人员、食品安全专业人员以及师生代表等,并明确各成员在监督过程中的具体职责。
3.3 提高食堂从业人员素质
提高食堂从业人员素质是落实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制的重要环节。①完善岗前培训。对于新入职的食堂员工,建立系统的岗前培训制度。培训内容包括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学校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加工操作规范、个人卫生与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结束后,需要进行严格的考核,只有考核合格者才能上岗,保证新员工具备基本的食品安全素质。②持续在职培训。建立定期的在职人员食品安全培训机制,根据食品安全领域的新法规、新技术、新问题,及时更新培训内容。此外,还可以通过内部的食品安全知识竞赛、技能比赛等形式,激发员工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员工的食品安全管理能力。③加强培训效果考核。建立完善的培训效果考核机制,对员工参加培训后的知识掌握和技能应用情况进行评估。考核方式可以包括理论考试、实际操作考核、日常工作表现评估等[4]。
3.4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①优化部门协同机制。高校应建立以食品安全管理部门为核心,后勤、保卫、学生管理等多部门联动的监管体系,明确各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具体职责。各部门间应建立定期的沟通协调机制,通过联席会议、信息共享平台等方式,及时交流食品安全信息,形成监管合力。②统一监管标准与流程。高校应明确食品采购的质量标准、供应商资质审核流程、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规范、储存条件要求以及食品留样、检测的具体标准等。③建立动态风险评估机制。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对高校食品安全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收集食品采购、加工、储存、消费等环节的数据,分析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因素。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调整监管重点和策略,对高风险食品和环节实施重点监管,以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④强化整改监督与信息公开。在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并下达整改通知后,加强对整改过程的监督。监管部门要定期检查整改情况,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对于整改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一步加重处罚。同时,应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平台,将食品安全检查结果、违规行为处理情况、整改落实情况等信息向师生公开,接受师生的监督[5]。
4 结语
高校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制的构建与完善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作,关系到高校师生的身体健康、校园稳定以及社会声誉。同时,高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为社会整体食品安全水平的提升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各高校应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制的建设,不断探索创新,持续改进完善,为高校师生创造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饮食环境。
参考文献
[1]程小力,冯子玄.大学食堂食品安全与营养搭配的管理策略[J].中国食品工业, 2024(19):41-43.
[2]邓燕.四川高校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24(增刊1):53-56.
[3]戴志浩.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路径研究[J].中国食品工业,2024(12):50-52.
[4]陶德强.大学生食品安全健康教育的路径构建[J].绥化学院学报,2024,44(6):118-120.
[5]佟晓波.浅谈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在支撑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作用[J].品牌与标准化,2024(4):157-1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