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团内部融资担保管理探析

  • 来源:商业2.0
  • 关键字:内部融资,担保,风险
  • 发布时间:2025-04-12 17:07

  张宇阳(万家寨水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企业间的竞争加剧,多数企业选择成立集团以抵御风险和占领市场。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为了扩大再生产,需要向外界金融机构进行借款。借款发放的前提是由企业集团母公司或内部成员为其担保,既增加了内部融资担保企业的法律、财务风险,也从整体上对企业集团的信用造成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企业集团内部融资担保风险的来源,提出企业集团加强内部融资担保管理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企业集团;内部融资;担保;风险

  引言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部分企业为了扩大经营规模与提升市场竞争能力,选择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组建企业集团。企业集团内部的企业为了研发产品、拓展市场,需要向外界金融机构进行借款,但是由于自身抵押资产的价值有限,其通常选择由集团母公司或内部其他兄弟企业为其进行担保。随着贷款规模加大,被担保企业一旦经营不善,无法偿还金融机构贷款,将给提供融资担保的兄弟企业、集团整体带来法律方面、信用方面及财务方面的风险。虽然企业集团内部提供融资担保方与被担保方同属于一个集团,但是融资担保方如果对担保行为不加以规范与管理,将增加自身与集团整体的财务风险。例如,虽然融资担保方在为被担保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后获得了一定的担保收费,但如果市场环境变化及内部经营不善,被担保的关联方资金出现压力,无法偿还银行、企业等借款时,该债务风险将直接转嫁给担保企业。因此,企业集团融资担保方应加强对内部被担保企业资信、市场、法律等方面的审核,避免承受过多的法律、财务风险。

  企业集团内部担保风险的来源

  一、缺少内部担保制度

  融资担保遵守国家相关规定,并享受一定的政策扶持,而集团内部在进行融资担保过程中,均为同一母公司所控制,其担保与被担保企业并非在金融上从事担保行业的盈利企业。部分担保企业除了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与政策理解方面存在不足外,其自身的融资担保制度缺失也是造成企业集团内部融资担保管理混乱的重要因素。第一,部分担保企业缺少对集团内部被担保企业的资质、财务状况的审查机制,特别是没有将会计报表、资产评估等内容纳入管理制度,导致其在担保过程中遇欺瞒、虚报等问题。第二,由于关联方的存在,部分企业集团的融资担保制度缺少代偿、风险预防等机制,导致企业集团融资担保方在被担保方无法清偿时面临极大的财务风险,并且无法及时追偿。此外,融资担保金收付流程、标准等内容的缺失也会造成融资担保不规范。

  二、被担保企业自身风险

  第一,在企业集团内部融资担保风险中,被担保企业自身经营所导致的融资风险最为直接,影响也最大。例如,在获得贷款后,如果企业经营中的货款被骗或无法追回,其就会无法偿还到期债务,这不但影响自身经济利益,也会增加融资担保企业的财务风险。第二,个别被担保企业为了骗取金融机构贷款,指使财务人员、会计师事务所伪造会计凭证及粉饰会计报表,在获得贷款后,由于实际经营不善无法按时偿还贷款,其财务风险就会直接转嫁给融资担保企业。

  三、抵押物市场价值不明确

  第一,个别被担保企业为了获得银行贷款资格,与评估机构串通将抵押资产进行高估,当其无法偿还贷款对资产进行变卖时,融资担保企业将承担一定的经济损失。第二,被担保企业将通过租赁方式取得的资产作为抵押物而获得贷款后,如果该租赁资产估值与市场不符,就会增加融资担保企业的财务风险。

  四、非全资企业担保存在偿还风险

  融资担保企业为集团母公司或内部全资子公司进行担保时,如果被担保企业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则集团母公司、成员公司也会为其进行代偿或承担一定的责任。融资担保企业为非合资子公司提供担保时,由于其他股东提出反对意见,当该公司无法偿还时,其他股东不承担相应风险,由融资担保企业承受此法律、财务风险。

  五、融资担保人才匮乏

  担保企业在对被担保企业进行事前信用审查前,相关工作人员既要了解法律诉讼、担保理论等知识,还要掌握财务报表、资产变现及抵押流程等知识,并根据自身掌握的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整理风险评估报告。如果融资担保企业缺少相关人才,或者审核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则风险评估报告极易出现失误或漏洞,从而给融资担保企业带来额外的财务风险、法律风险。

  企业集团加强内部融资担保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对被担保企业进行信用调查

  即使是企业集团内部成员,担保企业也应对被担保企业进行事前审查,特别是对被担保企业的财务状况、资产变现情况进行调研。同时,对不同指标进行计算,为评估企业的财务风险提供相应的依据。担保企业要想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就要注重工作人员专业水平的提升,保证工作人员能够准确识别财务报表是否伪造,以降低财务风险发生概率。

  二、建立反担保与优先股权赔偿机制

  虽然集团母公司、内部各成员单位为集团公司统一管理下的经济共同体,但是为了不增加融资担保企业、集团母公司的法律、财务风险,建议企业集团内部非全资被担保企业向融资担保企业提供抵押资产,将此资产作为反担保对象,当被担保企业无法偿还金融贷款时,此资产可优先于股权赔偿。同时,非全资被担保企业其他股东也应提供相应比例的反担保。

  三、强化融资担保业务风险控制

  从整体角度而言,企业集团应统一制定严格的财务内控制度,通过内控督促融资担保企业对担保活动加以监控,降低财务风险。首先,融资担保企业要重视担保审批工作,在签订融资担保合同前,必须对被担保企业进行充分的资信调研,根据内控审批限额与流程,经董事会集体讨论通过后方可实施。此外,对于金额重大且业务复杂的担保业务,可由企业集团法务工作人员、注册会计师等专家为其把关,以确保融资担保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以及被担保企业具有一定的偿还能力。其次,融资担保企业应建立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对被担保企业相关业务流程加以监控。例如,融资担保企业如果发现被担保企业出现财务状况不佳、有重大法律诉讼等情况后,应及时向董事会发出预警,并积极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避免遭受更大的经济损失。最后,融资担保企业在提供担保服务过程中,应重视对被担保企业日常经营与财务状况的监控,利用数字化信息平台等手段,对其职责履行情况进行全面监督。如果被担保企业出现财务管理力度不足的问题,企业集团要督促其优化运行机制。针对风险防范工作,企业集团内部要明确体制定位,从业人员要树立高度的风险意识。

  四、建立内部企业评级机制

  企业集团内部应设计信用评级系统,对集团内部各子公司的财务、经营、债务偿还等指标进行综合评定。融资担保企业在为集团内部成员企业提供担保时,应充分借助系统评估结果,以降低财务风险。例如,融资担保企业通过评级系统对拟担保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后,如果发现该企业债务偿还能力较低,则应第一时间拒绝担保或向集团进行汇报,避免自身承受经济损失和风险。同时,企业集团要建立内部信用评级制度,定期评定内部各企业的资信等级,从资信等级出发,对是否向该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予以判断。对连续亏损、资不抵债、超净资产、无反担保措施以及存在法律诉讼的企业,企业集团应下调其评级。

  五、规范融资担保合同

  虽然集团母公司、内部成员之间同属一个集团,但母公司为子公司提供担保,或者成员之间提供融资担保时,仍应在法律程序方面予以规范,特别是担保合同的条款与内容必须符合现行法律规定。第一,融资担保企业应在担保合同中明确双方债权与义务,特别是明确被担保企业无法偿还债款时的追偿、抵押变卖等赔偿条款的合法性、适用性及可操作性。例如,在担保合同中增加抵押物条款内容,以降低融资担保企业风险。第二,在融资担保合同中强调贷款用途,使贷款能够真正用于产品研发、营销渠道拓宽等方面,引导被担保企业改善经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及时、足额偿还金融机构贷款。总之,企业集团母公司、内部各成员之间应规范担保合同条款,规范被担保企业的行为,使被担保企业的债务能够顺利偿付,避免担保风险的出现。

  六、培养合格的融资担保管理人才

  在企业集团融资担保过程中,财务人员、业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及职业水平是影响担保风险的重要因素。如果工作人员不具备识别风险的能力,且没有掌握国家新出台的政策,就会直接增加集团融资担保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企业集团管理层应重视对担保人才在财经理论、法律知识及风险识别能力等方面的培训,降低融资担保企业的财务风险。第一,在担保人才的日常培训方面,融资担保企业应聘请财经、法律方面的专家,为担保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理论水平。第二,在日常工作中,融资担保企业工作人员要重视风险识别能力的培养。第三,在绩效考核方面,企业集团应将财务风险、经营状况、债务偿还、担保风险等内容纳入考核体系,作为各成员之间评比、绩效资金发放的考核标准,促使融资担保企业、被担保企业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将风险防范与日常管理工作有机结合。

  七、健全融资担保内控管理制度

  财务内控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重要工具,也是融资担保企业有效降低财务风险、规范担保流程的重要抓手。企业集团应重视担保内控管理工作,具体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建立不相容岗位分离机制。融资担保企业应彻底分离审批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合同、会计核算等工作,担保业务由信用部门、风险部门、财务部门、担保业务部门协同办理,这样使各部门之间形成有效的牵制,降低相应的法律与财务风险。二是建立风险审批机制。企业集团内部融资担保企业应建立三级风险复核机制,由业务部门对担保方案进行初步审核后,再由风险部门分别从财务、法律、担保业务等方面进行复核,之后由各业务部门领导、董事会进行集体决策,并上报集团,从整体上对担保企业风险进行把控。三是建立内部审计机制。企业集团内部融资担保企业应加强内部审计监督,由内部审计机构监督担保的流程、财务内控执行情况、被担保企业经营情况等,及时发现融资担保企业在流程上存在的不足与潜在风险。

  八、通过信息化平台管理融资担保业务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集团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信息在金融机构、担保企业及企业集团内部的共享,提升企业集团融资担保管理的效率与水平。第一,企业集团应统一建立数据库,将所有子公司的经营规模、行业发展情况、经营能力等数据录入数据库中,为融资担保企业在调查被担保企业资信情况时提供参考依据。例如,企业集团内部应指派专人收集各子公司在纳税、资产、重大交易、法律诉讼、贷款等方面的信息,并录入数据库,这些信息能够为融资担保企业进行资格审查与风险评估提供重要线索。第二,集团内融资担保企业可依据数据库中反映的资信情况,对一些经营方向具有很好前景的企业提供担保服务;对于数据库中反映的经营不善、负债规模较大的成员企业谨慎提供担保服务。必要时,融资担保企业可及时向集团总部汇报,以取得集团方面的支持,降低自身财务风险。

  结语

  企业集团为了确保自身能够规避财务风险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内部各融资担保企业在向成员企业提供担保前,应树立财务风险意识,认真梳理担保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与风险产生的真正原因。同时,通过完善制度、人才培养、数字化应用、规范合同签订等措施,有效降低融资担保企业及集团整体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冉曦,冉光和.担保企业风险承担对其企业效率的影响及治理对策 [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2):99-108.

  [2]王讴文.企业集团内部融资担保管理探析[J].中国经贸导刊 ,2024(10):91-93.

  [3]张芳.国有企业内部融资担保现状及风险管控策略研究[J].商业2.0,2024(20):69-71.

  作者简介:张宇阳,硕士研究生,中级经济师(金融),研究方向为金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